扬长补短 夯实建设农业强省的科技支撑

2024-02-07 19:12马珂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种业科技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装备强是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之一,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要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必须用好科技这一利器,夯实建设农业强省的科技支撑。

一、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近年,河南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由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重大转变。2023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9%,科技已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

(一)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加速提升

1.种业自主创新水平总体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小麦、玉米、花生、芝麻、棉花等主要农作物遗传育种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夏南牛、黄淮肉羊、豫粉1号蛋鸡等畜禽育种成效显著,鲤鱼等渔业育种也实现了新突破。“郑麦9023”“矮抗58”“郑麦366”先后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郑单958”连续10多年成为推广面积第一的玉米品种,“豫花”“远杂”系列花生品种覆盖全国12%、河南55%的种植面积。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

2.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优势明显。河南省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作业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自动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化设备大面积应用,农机拥有量、使用量位居全国前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农机装备制造已初步形成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作的创新发展格局。

3.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十三五”期間,全省农业领域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均居国内前列。特别是在花生远缘杂交育种、芝麻基因组学研究及重大动物疫病诊断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基础前沿创新成果。

(二)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

1.农业技术集成应用成效明显。积极推进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等节肥技术,以及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精准施药等节药技术,促进良田、良制、良物、良种、良法有效结合。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5%,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有效利用率均突破40%,使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农业绿色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2.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围绕粮、油、菜、果、药、畜牧等优势主导产业,建立了17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集聚119名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初步建立了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一体化的创新链条,取得了一大批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成果。

3.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日趋紧密。围绕解决行业性、区域性和基础性重大问题,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创新要素高效集成。目前,已组建小麦、肉禽、智慧畜牧业、水库生态渔业、休闲食品加工、大别山中药材、农用装备等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0多个,形成了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农业科技创新资源质量不断提升

1.平台建设扎实推进。规划建设“中原农谷”,聚力打造“四大中心、两个示范区”,建设国家农业创新高地。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等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平台正在加快建设。全省现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农业农村部布局的农业综合试验基地和科学观测实验站。同时全省高水平建设了神农种业、龙湖现代免疫、中原食品3个省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2个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也已获批建设。

2.人才队伍日趋壮大。河南省现有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棉花研究所、灌溉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单位,省农科院、省林科院、河南农大、河南科技学院等十多家省级涉农高校院所,20个省辖市级农业(蔬菜)科研院所和29个县级农科所。全省现有科研人员5600多人,省属高校农业教育科研人员2200多人,形成了由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国家杰出青年、2位长江学者、25位中原学者、93位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148个省科技创新团队、6位中原创新领军人才组成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梯队,涌现出张改平、张新友、许为钢等一批国内外农业科技知名领军人才,引进李玉院士、任发政院士等一批农业科技高端人才。

3.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48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01家,打造了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现有注册登记农作物种业企业698家,居全国第二、中部第一。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80%建有科研院校基地和项目实验室,建有院士工作站17个、中原学者工作站9个。

二、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弱项短板突出

对标世界农业强国和国内农业先进地区,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基础研究能力有等提升

1.基础研究能力同先进省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及畜禽育种基础理论、关键基因发掘与分子机理机制解析、基因编辑等基础和前沿领域,研究能力与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等省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2.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亟待加强。存在主体不明、投入不足、挖掘不够、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特有的老黄玉米、野生大豆等珍稀、濒危、特色资源存在丧失风险,作物种质核心材料、畜禽核心种质等领域“受制于人”。

3.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高端创新人才不足。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较少,缺乏引领型、突破型重大创新平台,实验室体系链条不完整,创新引领带动能力不足。全链条的农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可担当领军重任的青年后备人才数量较少。

(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升

1.农业科技集成应用水平不高。河南省在育种、种养加工、农业机械化等领域的单点技术突破多,但集成创新不够,还未完全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增产增效并重”。特别是在信息化集成应用方面,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技术存在短板,涉农数据库采集能力、数据挖掘分析能力、数据信息服务能力还比较弱。

2.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存在错位。创新资源大多分布在农科院或农业大学等事业单位,部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仍停留在实验室和纸面上,没有“到田进场入企”,更没有达到产业化应用阶段。

3.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善。公益性推广体系力量较为薄弱,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仅占28%,35岁以下人员不到10%;市场化的推广组织发展不充分。

(三)创新主体活力有待激发

1.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足。企业研发能力普遍不足,以种业为例,种业企业“弱、小、散”的特征明显,尚无种业企业进入全国农作物种业综合排名前10强,与周边山东省、河北省、安徽省等省存在差距。2020年,全省前20强种子企业销售收入总额仅占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的80%左右。

2.创新主体协同不力。农业科研与教学单位之间,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之间,还未完全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定位和分工不够清晰合理,存在研究内容同质化、仪器设备重复购置、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3.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缺乏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科研特点的绩效和人才评价机制。重论文发表、轻问题解决,重产出数量、轻转化价值,“重各类帽子、轻实际贡献”的评价普遍存在,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难题尚未真正破解。另外,河南省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与发达省份相比也明显不足。

三、夯实建设农业强省科技支撑的重点举措

建设农业强省的河南实践能不能出彩,关键在科技。夯实建设农业强省的科技支撑,必须扬长补短,重点发力。

(一)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1.建强“中原农谷”。聚焦国家种业重大需求,整合农科教创新资源,以种子、种苗、种畜禽为主攻方向,实现关键技术和新品种选育的重大突破,提升共性基础技术供给水平和龙头种企核心竞争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2.高质量推进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示范区建设。坚持与“中原农谷”错位发展,围绕小麦、玉米、红薯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农业科技试验展示、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建设进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和应用,建成小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黄淮平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3.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的合作。发挥中国农科院科技积累、创新能力、人才团队,以及科技成果、科研平台等优势,提升中原研究中心科技创新水平,加快中国农科院安阳创新基地高水平发展。

(二)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深入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平台建设、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良种繁育能力提升和种业市场净化六大行动,加快构建河南省种业发展新格局。

2.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重大任务,统筹科研力量开展技术攻关,着力构筑支撑未来农业的先发优势。针对疫病防控、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不同类型项目,明确目标任务,尽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制约。

3.开展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发挥涉农高校的作用,在农业领域开展基础科学研究,重视学科交叉和颠覆性创新,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力争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4.开展共性技术攻关。聚焦粮食作物等育种领域、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领域、病虫害防控等农业绿色高效领域、新型疫苗研发等健康养殖领域、食品制造等农产品加工领域,开展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尽快补齐全省农业技术短板。

(三)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

1.整合重塑实验室体系。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中原食品实验室、中州实验室、牧原实验室建设,赋予省实验室充分的人事自主权、经费使用自主权、技术路线决定权。支持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按照新型研发机构运营。

2.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布局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打造集技术集成、中试熟化为一体的中试基地,依托普莱柯生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领军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

3.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布局优势农业种质资源库、国家园艺种质资源库、智慧灌溉技术创新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推进洛阳普莱柯P3实验室等国家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落地河南。

(四)做大做强各类创新主体

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核心竞争力。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支持农业企业建设创新平台,深化农业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2.增强科研院所、涉农高校的创新能力。支持省农科院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农业科研院所。支持河南农业大学以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等优势学科为重点,建设双一流高校。支持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信阳农林学院发挥各自特色优势,建设高水平应用类农林院校。

3.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梯队。大力培育和遴选农业领域顶尖科技人才。加强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扩大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规模。积极实施部省联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促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与河南省长期开展合作。

(五)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水平

1.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进园入县”活动,发挥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推进技术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持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拓展服务领域,向加工、检测、流通、销售等全产业链延伸。

2.深化农技服务体系改革。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统筹人才资源,提升能力素質,完善机制,激发活力,做强公益性服务。培育壮大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3.提升农民科技素养和发展技能。深入实施农民科学素养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等行动,提升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和发展技能。深化农业农村领域“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

作者简介:马珂(1991—),女,河南郑州人,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责任编辑   刘沛儒)

猜你喜欢
种业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