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三峡

2024-02-13 11:34曾庆棠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1期
关键词:白帝城王昭君游轮

曾庆棠

2023 年盛夏七月,笔者同朋友一起,乘“长江一号”游轮游览了神州山水的瑰宝、长江风光的精华——三峡胜景。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这里的山,重峦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这里的水,汹涌奔腾,惊涛拍岸,百折不回。三峡是充满了人文情怀的大峡谷,没有它,我们的文化认知中就会缺少许多情感的回响。世界上鲜有一条河流的自然大峡谷,具有长江三峡这么丰厚的文化积淀。三峡恰如蜿蜒奔腾的长江巨龙那颗跳动的心,牵动着长江流域那无数殊途同归的文明的脉搏。三峡东端是楚文化的根,西南端的重庆地区是巴文化的源,西边的成都平原则是蜀文化的本。滚滚长江东逝水,千万年宛如弹指一挥间,那山势逼仄的峡谷,那繁华喧闹的小镇,俯拾皆是的岁月残片,宽柔悠长的文明脉络,交织着,缠绕着,凝成人与自然间剪裁不开的宏丽华章。多少次,仿佛又见到左徒屈原神游故乡,诸葛孔明运筹帷幄,诗仙文豪纵情山水,英雄烈士血洒疆场。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错,使人感喟,令人遐想。

船行三峡,兴观瞿塘,但见两岸绝壁耸立入云,断崖峭壁,如刀劈斧削。北岸赤甲山,海拔1400 米,其上端尖翘曲折,时有白云缭绕。而南岸海拔1415米的白盐山,其岩石皆为白色。赤日照耀之下,两山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侧首眺望,真可谓天开一线,峡张一门。诗圣杜甫曾在《瞿塘怀古》中吟道:“西南万壑注,勍敌两崖开。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

游轮越过瞿塘峡口,遥遥可见长江北岸草堂河畔的白帝山上那有着1 900 多年历史的白帝城。白帝城因公孙述于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 年)在此称帝而得名。当年公孙述在这里兴修水利,改良稻种,培育出了“蜀中第一”的优良水稻,所以公孙述战死后,当地百姓为了怀念他,在白帝山上修建庙宇、塑像祭祀。而后,白帝城又因刘备托孤的故事愈加声名远扬。尤其是盛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来到这里,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千古绝唱《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进入幽深秀丽天下奇的巫峡,宛如身临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唐代诗人元稹有绝句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船在峡江行,我立甲板看,仰望千丈峰峦,只见云天一线,奇峰异石,千姿百态。俯视峡江,洪涛轰鸣,一泻千里,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游轮接近秭归香溪口,我们便一睹三峡最后一峡——西陵峡之雄姿。秭归有两位历史名人:屈原和王昭君。1953 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巴的作家和民族英雄何塞·马蒂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自他开始,中华民族有了以文学闻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楚辞》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有诗赞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为了纪念屈原,我国人民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过端午节,这个风俗还传到了东南亚各国。

王昭君,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古代四大美女。作为西汉时期一位杰出的民族团结的友好使者,王昭君远嫁匈奴,把中原文明带到了北国疆土,在那里传播纺织、耕播、掘井、造林和烹调等技术,为边疆和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园玉石碑上,镌刻有董必武题写的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行程结束那天的正午,我们来到三峡大坝前,随着船闸的徐徐升降移动,我们登上大坝。刚刚体验了船闸升降时那种神奇美妙的感觉,瞬间又领略到高峡平湖的旖旎风光和辽阔江天、碧波万顷的博大气象。那一刻,真可谓眼界顿开,心花怒放。

猜你喜欢
白帝城王昭君游轮
走进游轮里面看一看
乘地中海游轮,寻访古罗马历史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早发白帝城
游白帝城有感
明妃王昭君
《王昭君变文》与唐咸安公主关系论考
白帝城下,收藏一片彩云
来自未来的游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