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2024-02-18 17:05杨婷婷
人民珠江 2024年1期
关键词:可持续利用

杨婷婷

摘要: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中国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2005—202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环境生态足迹变化趋势相似,总体呈“W”型变化轨迹,水环境生态足迹占比为3类水资源生态足迹账户中最高,表明水环境生态足迹是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主要产源;②4類淡水生态足迹中,农业用水生态足迹占总淡水生态足迹的比重最高,农业用水生态足迹远高于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生态足迹(除上海外),表明农业用水生态足迹是淡水生态足迹的主要贡献类型;③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波动明显,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④水资源整体上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仅广西在研究期内一直为水资源生态盈余,水资源负载指数呈增长趋势且整体在II级以上,表明水资源利用程度高,潜力小,开发利用较困难,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潜力。

关键词: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利用;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235(2024)01.0051.12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11 Coastal Provinces or Municipalities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Water Resources

YANG Tingting

(School of Geography,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92,China)

Abstract:The ecological footprint,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11 coastal provinces or municipalities in China from 2005 to 2020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of water resources.The results show that:①Firstly,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water resource is similar to that of water environment,with a W.shaped pattern;the propor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water environment is the highest among the three type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ccounts of water resources,indicating that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water environment is the main source of that of water resources;②Among the four type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freshwater,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the freshwater and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water consumption for industry,living,and ecology (except Shanghai).This indicates that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umption is the main contribution type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freshwater;③Affected by natural and social factors,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fluctuates obviously,showing a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high in the south and low in the north;④The water resources are in the ecological deficit state on the whole.Only Guangxi Province has been in the ecological surplus state of water resource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The load index of water resources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is above grade II,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utilization degree of water resources is high,with small potential,bu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re difficult.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water resources per 10 000 yuan GDP shows a downward trend,and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continues to improve,so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possible.

Keywords:ecological footprint of water resources;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sustainable utilization;11 coastal provinces or municipalities

水資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1]。然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不容乐观,水资源逐渐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沿海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其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0%左右,在“十一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期间,经济年均增速为10.102%,远高于同时期其他地区。然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尤其是水资源。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致使沿海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此外,为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生态修复、海洋强省建设、发展沿海经济带和陆海统筹等成为2022年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因此,为实现海洋经济绿色协调发展和海洋生态优化等目标,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沿海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以促进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是范晓秋[3]、黄林楠等[4]学者们根据William Rees等[5-6]提出的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模型在水域功能认识上的扩展。近年来,学者们广泛运用该模型对不同区域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与预测。如左其亭等[7]、卢亚丽等[8]、路瑞等[9]先后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协调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张倩等[10]对重庆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及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金昌盛等[11]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及预测。与此同时,不同学者在结合研究区特征基础上,对国家[12-13]、省域或市域[14-16]、流域[17-19]、城市群[20-22]尺度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等进行了相关研究。此外,部分学者[23]从国家公顷法和全球公顷法角度对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动态对比分析;也有学者[24-26]对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扩充和完善,使之能更真实地反映人类对水资源的消耗情况。目前,已有研究主要着重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相关方面,但鲜有针对中国沿海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如何协调好沿海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不仅对区域水资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益,而且也为其他地区水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意义。对此,本文选取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将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盈余/赤字与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相结合,剖析沿海地区水资源可持续状况的时空演变规律,以期对沿海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1 研究区概况、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共11个省级行政区。地处第三级阶梯,地势较平坦;区域内河湖众多,主要有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水系,年径流量在660亿m3及以上,水资源整体较丰富,处于河流下游,土壤肥沃;气候类型为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750~1 700 mm。在经济区划中属于东部地区,人口数量大且分布稠密,经济发展水平为全国最高的地区,GDP占比约为全国的1/2,二、三产业及生活用水量大。

1.2 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

水资源生态足迹用于描述水资源的生态服务和社会经济功能[27]。本文采用吴志峰等[28]、谭秀娟等[29]对水资源生态足迹账户的划分,将水资源生态足迹视作淡水生态足迹、水产品生态足迹和水环境生态足迹3部分之和。

EFw=EFwd+EFwap+EFwc(1)

式中 EFw、EFwd、EFwap、EFwc——水资源生态足迹、淡水生态足迹、水产品生态足迹和水环境生态足迹,hm2。

式中 EFwdi——第i类用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hm2 ,i=1,2,3,4 时分别代表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N——人口数,万人;efwdi——第i项用水中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hm2/人; γ——水资源全球均衡因子,根据已有的研究,取值为 5.19[6];Wwd——淡水总用水量,m3;Pw——水资源全球平均生产能力,m3/hm2,取值为3 140 m3/hm2[6]。

EFwap=N×efwap=N×γ×Sw=γ×(Awap/Pwap)(3)

式中 efwap——人均水产品生态足迹,hm2/人;Sw——人均水域,hm2/人;Awap——水产品总量,t;Pwap——水产品世界平均生产能力,t/hm2,取值为0.18 t/hm2[29],其余符号含义同上。

EFwc=Max[EFCOD,EFNH3]=γ×Max[CCOD/PCOD,CNH3/PNH3](4)

式中 EFwc——排放的COD和氨氮所产生的污染足迹,hm2;CCOD、CNH3——水体中COD和氨氮的含量,t/m3;PCOD、PNH3——水域消纳COD和氨氮的全球平均能力,t/hm2,其取值分别为0.062 893、0.003 145 t/hm2[30],其余符号含义同上。

1.3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可以用来表征某一区域水资源与该区域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其计算见式(5)、(6)[24],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在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中将1-α取值为0.4[6]。

ECw=N×ecw=(1-α)×γ×φ×(Q/Pw)(5)

φ=WM/Pw(6)

式中 ECw——区域水资源生态承载力,hm2;ecw——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hm2/人; φ——区域水资源产量因子;WM——区域产水模数,m3/hm2 ;Q——区域水资源总量,m3 。

由于年际水资源量在某种程度上受年际降水影响会出现丰枯状态,而年际水资源量的丰枯会导致区域水资源产量因子波动[24],为此本文选取研究期内各省级行政区多年平均产水模数,根据式(6)测算得到各省级行政区多年平均水资源产量因子(表1),其余符号含义同上。

1.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1.4.1 水资源生态盈余/赤字

水资源生态盈余/赤字是指水生态承载力与水生态足迹的差值,用于评价水资源利用是否属于可持续的状况,见式(7):

Ew=ECw-EFW(7)

式中 Ew——水资源生态盈余/赤字。

当Ew>0时,则该区域为水资源生态盈余,水资源属于可持续状态;当Ew<0时,则该区域为水资源生态赤字,水资源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当Ew=0时,则该区域处于水资源利用平衡状态。

1.4.2 水资源负载指数

水资源负载指数能够反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利用程度及水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其指数划分见表2,计算见式(8)、(9)[31]:

式中 C——水资源负载指数;K——降水系数;N——人口,万人;G——国内生产总值,亿元;Q——水资源总量,亿m3;R——降水量,mm。

1.4.3 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

为衡量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采用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来表示,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越大,表明该区域水资源利用率越低;反之,则利用率越高,计算见式(10)[2,8]:

Y=EFw/GDP (10)

式中 Y——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hm2;GDP——地区生态总值,万元。

1.5 数据来源

各省级行政区用水总量及各类用水量、水产品总量、水资源总量、年末人口总量等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2021)和《中国水利统计年鉴》(2006—2021);CCOD和CNH3数据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6—2021);區域水资源产水模数据源于各省级行政区2005—2020年水资源公报,其中,部分省级行政区缺少的数据通过计算该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获得。

2 结果与分析

2.1 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

2005—2020年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淡水生态足迹组分构成见图1、2。由图1可知,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存在较大差异,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广西、海南水资源生态足迹较小,而江苏、山东、广东水资源生态足迹较大,这与已有研究结果[13]相符。主要是由于江苏、山东和广东为人口大省且工农业经济发展用水量较大,总生态足迹较高。2005—2020年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W”型波动变化轨迹。根据其波动变化轨迹,可将其划分为下降(2005—2010年)—上升(2010—2011年)—下降(2011—2019年)—上升(2019—2020年)4个变化阶段。其中,2010—2011年上升幅度最大且在2011年达最高(广西和海南除外),2015—2019年下降速度最快且在2019年达到最低(江苏、广西和福建除外)。主要原因是2011年“十大水污染事件”中,发生在沿海不同省级行政区的水污染事件占比1/2,这使得水环境生态足迹突增,引起水资源生态足迹升高。2012年各省级行政区响应国家号召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2012年以后水资源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用水效率和水污染得到改善。

3类水资源生态足迹账户中,淡水生态足迹(图1b)占总生态足迹20.25%,各省级行政区变化趋势各异。整体上看,天津和江苏的淡水生态足迹呈波动上升趋势,二者均在2019年达到最大值;相反,河北、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呈波动下降趋势;辽宁、上海、福建和山东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其中,江苏的淡水生态足迹最高,广东次之,广西第三,天津最低。其原因主要是江苏淡水生态足迹组分构成中农业、工业用水生态足迹远高于其他省级行政区;而天津农业用地面积少,农业用水量较少,使农业用水生态足迹低,加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及人口数量较少,生活用水生态足迹较低。水产品生态足迹(图1c)占19.61%,根据各省级行政区变化轨迹,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波动上升,包括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其原因为饮食习惯使得水产品的消费量增加。其中,浙江和广东均在2020年达到研究期内最大值,分别为0.4×108、1.23×108 hm2,其他省级行政区达最大值的年份不尽相同。第二类为波动下降,仅有上海且在2020年达到最小值为0.16×108 hm2。第三类为先上升后下降,包括天津、河北和山东。水环境生态足迹的占比(图1d)最高,为总生态足迹的60.13%,整体变化轨迹与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轨迹相似。主要是因为沿海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的加剧,加之用水量增加导致地下水过度开采,很多城市发生海水倒灌,使得地下水和水循环系统遭到污染和破坏。因此,水环境生态足迹是影响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主要因素。其中,水环境生态足迹最高为广东,山东和江苏依次紧随其后,最低为海南。广东和山东淡水生态足迹比江苏低,但水环境生态足迹分别比江苏高了45.81%、1.91%,说明广东和山东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在今后发展过程中更应注重环境保护,努力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4类淡水资源生态足迹账户中(图2),研究期内除上海(工业用水生态足迹>生活用水生态足迹>农业用水生态足迹>生态用水生态足迹)外,其余省级行政区农业用水生态足迹远高于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生态足迹。主要原因是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皆为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中最高,因此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占比较高。整体上看,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生态足迹占总淡水生态足迹的比重分别为54.87%、27.52%、15.66%和1.95%,可看出农业用水生态足迹是沿海11省级行政区淡水生态足迹的主要贡献类型。

据图2a可知,除江苏(在2012年出现拐点,2012年前为波动上升,2012年后为波动下降)外,其余省级行政区农业用水生态足迹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江苏农业用水生态足迹最高,16 a间远高于其他省级行政区并在2019年达研究期内最大值为0.50×108 hm2,最低为天津,次低为上海。原因主要是天津和上海以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较小,而江苏地域较广,平原较多且种植业历史悠久,因而农业用水量较大,农业用水生态足迹较高。工业用水生态足迹中(图2b),研究期内除江苏、山东、广东和广西外,其他省级行政区工业用水生态足迹呈波动下降趋势,这与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监督和管控工业用水等相关。江苏工业用水生态足迹与其农业用水生态足迹相反,即2005—2012年为波动下降,2012—2020年为波动上升,其原因为201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了11.0%,三次产业比重逐渐偏向于二、三产业,工业用水量逐漸增加,水污染也加剧。山东工业用水生态足迹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幅度为0.82%;广东和广西工业用水生态足迹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且分别在2010、2013年达其最大值为0.23×108、0.09×108 hm2。11个省级行政区中,江苏工业用水生态足迹远高于其他省级行政区,最低为海南,次低为天津。主要是因为相比于江苏,海南的工业基础较差,工业发展较缓慢,工业用水相对较少;而天津则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高,因此天津的工业用水生态足迹整体较低。生活用水生态足迹中(图2c),除广西整体呈下降趋势外,其余省级行政区生活用水生态足迹皆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是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生活需水量增加。其中,广东的生活用水生态足迹是最高的,历年均在0.13×108 hm2以上,最低的是天津,是由于天津经济发展水平高,对水资源的处理、利用效率高以及人口较少,故其生活用水生态足迹较低。相较于上述3项用水生态足迹,生态用水生态足迹(图2d)占比虽较小,但自2013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深刻的认识和体悟后,生态用水量逐渐增加。其中,浙江生态用水生态足迹最高,山东次之,而海南最低,其原因是浙江、山东经济发展水平高,但在发展中追求效率而缺乏环保意识,对环境破坏和污染较大,而海南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欠佳,主要为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环境污染和破坏较小。

2.2 沿海11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分析

2005—2020年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见图3。由图3可知,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表现出较大区域差异,广东、广西、福建和浙江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较大,而天津、河北、辽宁、上海和山东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较小,其中,广东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最大,历年均在3.34×108 hm2以上,天津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最小,16 a总和不超过0.06×108 hm2。研究期内,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波动较明显,总体来说,南方7省级行政区(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波动幅度比北方4省级行政区(辽宁、天津、河北、山东)大。除上海市外,南方其他6省波动状况均较大,其中波动最大的是福建,其次为广东;北方4省级行政区中,波动最大的是辽宁,波动最小的是天津。主要原因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由水资源总量禀赋决定,受降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际波动较大。

2.3 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2.3.1 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生态盈余/赤字

2005—2020年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生态盈余/赤字见表3,在此基础上,以5 a为间隔,利用ArcGIS10.4绘制其时空演变趋势(图4)。

由表3可知,2005—2020年,广西一直处于水资源生态盈余状态,历年均在0.07×108 hm2上,但具有明显的波动;相反,北方4省级行政区和上海一直处于水资源生态赤字状态,其中,山东水资源生态赤字最严重,并在2011年达赤字状态最大为-3.52×108 hm2。其原因在于山东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用水量增加且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没有加以重视,导致水资源生态足迹持续增加,加之水污染严重和降水量减少造成水资源生态承载力降低,最终处于水资源不可持续状态。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则是部分年份出现水资源生态赤字,整体上仍处于水资源生态盈余状态。图4显示,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生态盈余/赤字空间分布整体呈现为北方4省级行政区、南方省级行政区中的江苏和上海为水资源生态赤字状态,南方其他5省为水资源生态盈余状态,且在空间演变上较稳定。广西水资源生态盈余整体向好发展。2010年,辽宁水资源生态赤字有所缓解,随后水资源生态赤字加剧;浙江水资源生态盈余有所提升,但随后处于下降趋势。全国节水规划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要求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大力推行节水措施,加之2010年降水量为偏多年份,辽宁降水比多年平均值偏多80%,浙江则是偏多30%,因而使得水资源生态赤字有所缓解,水资源生态盈余有所提升。2015年,山东、广东和海南处于水资源生态赤字状态,且山东水资源生态赤字加重;福建水资源生态盈余有所降低。该时期山东和海南降水量比常年偏少15%以上,因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下降,另外,经济发展使得用水量增加,故而陷于水资源生态赤字甚至加重的困境。福建和广东则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增加,居民生活用水量增加所致。其中,2015年福建、广东城镇生活用水分别比2010年增加了28.72%、4.5%,水资源生态足迹高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盈余下降甚至出现水资源生态赤字。

2.3.2 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负载指数分析

2005—2020年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负载指数见表4,并绘制其时空演变趋势图(图5)。

结合表4、图5可知,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负载指数随时间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其区域差异巨大。北方4省级行政区以及江苏和上海水资源负载指数较高,南方其他5省水资源负载指数较小,其中天津水资源负载指数最高,并于2019年达到最大为481.81,广西水资源负载指数最低,不超过3.20。这是由于广西降水比天津多,水资源充足但经济发展水平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水资源负载指数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得较稳定,北方4省级行政区以及江苏和上海从研究初期到研究末期均处于II级以上,水资源利用程度高,但因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总量不匹配,水资源开发潜力小,开发利用困难。南方其余5省中,浙江水资源负载指数由2005年的III级过渡到2020年的II级,水资源利用程度提高的同时,水资源开发潜力在变小且开发条件困难,如若对水资源利用不加以规范和控制,可能会陷入需外来调水的困境。福建和广东分别由2005年的IV级、III级过渡到2010年的III级、II级,再分别过渡到2020年的II级、I级,两省水资源负载情况与浙江较相似。海南由研究初期的IV级过渡到2015年的II级,再过渡到研究末期的III级,其变化发展趋势是由于2015年前后,海南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结构改变,后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升。廣西水资源负载指数由2005年的IV级过渡到2020年的III级,表明水资源利用程度提升,但开发潜力在下降,开发利用处于中等水平。 总体而言,水资源负载指数的增长,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2.3.3 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

2005—2020年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见表5,并绘制其时空演变趋势(图6)。结合表5、图6来看,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在研究后期下降到最低值,但各省级行政区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差异显著。其中,广西和海南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较大,上海和天津则较小,这可能与各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污水处理技术提升及相关节水政策有关。由图6可知,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随时间变化在空间分布上较为稳定,整体上表现为北方4省级行政区小于南方7省级行政区,主要是由广西和海南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较大造成的。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在2010—2020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呈减小趋势。这与“十一五”期间全面推进节水社会建设,完善水价市场形成机制,《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2012年)以及《国家节水行动方案》(2019年)实行总量强度双控等政策有关。上海在研究期内一直处于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小。因为上海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但经济发展水平高,对水资源处理技术水平和循环利用效率高,由此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也较高。

3 结论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相关评价方法,分析了沿海11省级行政区2005—2020 年为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情况。结论如下。

a)2005—202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环境生态足迹变化趋势相似,整体呈“W”型波动变化轨迹,但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差异较大;水环境生态足迹在水资源生态足迹中占比最高,表明水环境生态足迹是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主要产源。因此,各省级行政区应加大水环境的资金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污水治理,改善水资源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程度。

b)4类淡水生态足迹中,农业用水生态足迹总体呈下降趋势;除上海外,其余省级行政区农业用水生态足迹远高于其他3类用水生态足迹,且农业用水生态足迹占总淡水生态足迹比重最高。可见,农业用水生态足迹是淡水生态足迹的主要贡献类型。

c)研究期内,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波动态势,呈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受自然、社会因素影响,地区间可以通过水资源合理调配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继而提升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d)2005—2020年,广西一直处于水资源生态盈余,水资源为可持续利用状态,而北方4个省级行政区以及江苏和上海一直处于生态赤字,尤其是江苏,水资源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平衡。水资源负载指数随时间推移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天津和上海水资源负载指数一直处于I级,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开发利用任务艰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相关节水政策的颁布实施,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随时间发展呈下降趋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潜力。

参考文献:

[1]李逢港,刘伟,董战峰,等.四川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及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3,45(2):245-249.

[2]卢亚丽,徐帅帅,沈镭.基于胡焕庸线波动的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1):2811-2824.

[3]范晓秋.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与应用 [D].南京:河海大学,2005.

[4]黄林楠,张伟新,姜翠玲,等.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J].生态学报,2008,28(3):1279-1286.

[5]REES W E.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J].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1992,4(2):121-130.

[6]WACKERNAGEL M,REES W.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M].Gabriola island: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6.

[7]左其亭,姜龙,冯亚坤,等.黄河沿线省区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特征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20,39(10):1-8.

[8]卢亚丽,徐帅帅,司保江,等.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研究[J].人民黄河,2021,43(11):103-108.

[9]路瑞,赵琰鑫.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评价[J].人民黄河,2020,42(11):48-52.

[10]张倩,谢世友.基于水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与评价[J].灌溉排水学报,2019,38(2):93-100.

[11]金昌盛,邓仁健,刘俞希,等.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分析及预测[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8,29(4):59-66.

[12]郝帅,孙才志,宋强敏.基于ESTDA模型的中国水生态足迹及水生态压力评价[J].生态学报,2021,41(12):4651-4662.

[13]陆砚池,方世明.中国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格局均衡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8,25(4):289-297.

[14]岳晨,刘峰,杨柳,等.北京市2010-201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J].水土保持通报,2021,41(3):291-295.

[15]岳晨,钱永,崔向向,等.福建省2010-201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J].水土保持通报,2021,41(6):282-287.

[16]谢世友,熊娜娜.成都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时空演变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1(6):118-126.

[17]邵俊,卢满生,杜涛,等.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及其驱动因素[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1,38(12):19-24.

[18]张羽,左其亭,曹宏斌,等.沁蟒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及均衡性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22,33(3):50-57.

[19]夏军,刁艺璇,佘敦先,等.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及承载力分析[J].水资源保护,2022,38(3):1-11.

[20]朱彤,付桂军.呼包鄂榆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的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评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22,51(1):16-23.

[21]焦士興,陈林芳,王安周,等.中原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及驱动研究[J].人民黄河,2020,42(5):62-66.

[22]程超,童绍玉,彭海英,等.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平衡性研究[J].资源科学,2016,38(8):1561-1571.

[23]杜轶,郭青霞,张勇.2种不同算法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比较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21,35(4):165-171.

[24]孙才志,张智雄.中国水生态足迹广度、深度评价及空间格局[J].生态学报,2017,37(21):7048-7060.

[25]方恺.生态足迹深度和广度:构建三维模型的新指标[J].生态学报,2013,33(1):267-274.

[26]张义,邹永福,李丰生,等.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水资源生态足迹预测:以广西为例[J].人民长江,2017,48(1):37-42.

[27]马晶,彭建.水足迹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3,33(18):5458-5466.

[28]吴志峰,胡永红,李定强,等.城市水生态足迹变化分析与模拟[J].资源科学,2006,28(5):152-156.

[29]谭秀娟,郑钦玉.中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J].生态学报,2009,29(7):3559-3568.

[30]张义,张合平.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广西水生态足迹分析[J].生态学报,2013,33(13):4111-4124.

[31]杨亚锋,巩书鑫,王红瑞,等.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估模型构建及应用[J].水科学进展,2021,32(1):33-44.

猜你喜欢
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大庆市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分析
浅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太原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歙县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保护水资源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