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天”到“一年”

2024-02-19 05:54任秀波
新班主任 2024年2期
关键词:特长纪律班级

任秀波

编者按

目标感是指一种以达成目标为导向的思维意识,也是人们成长的重要内驱力。当人们遇到困难时,能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努力,就是目标感作用的结果。学生缺乏目标感,做事就没有动力、没有计划、拖拉、不自律等。有目标感的孩子,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需要,可以建立自己的活动规律,对目标的实现有信心,即使暂时失败也不会自我否定。让学生成为有目标感的人,是班主任的一项重大课题。

我曾在绘本《青蛙和蟾蜍》中看到过一个小故事。蟾蜍拿着一张纸,在上面写:今天要做的事。然后它写上:起床。写完了,它说:“这件事我已经做了。”他就画掉了“起床”。然后它写上“用早餐,穿好衣服,去青蛙家,和青蛙去散步,用午餐,午睡,和青蛙玩,用晚餐,睡觉”。每做一件事就画掉一件事……这是一个多么有趣又能教孩子们有目标、有规划的故事啊!

我的头脑中闪现了很多孩子的身影:那些各方面很突出的孩子往往做事兴致勃勃,对结果很有期待;有些孩子对什么都无所谓,脑子里不想事,眼睛里没有活,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经常是为了避免惩罚而勉强完成任务。对比这两类学生,他们做事的结果一定大不相同。原因在哪里呢?主要是后一种孩子缺少目标感,由于不知道方向导致内驱力不足或者根本没有动力。怎样让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做事有动力呢?我引导学生从每一天做起,从最近的目标做起,一点一点把目光投向远方。

每天的“工作表”

我总是提前一周设计好“我的工作表”,张贴在班级的黑板上。工作表上列出这一天我们要做的事情,比如:语文课讲什么,数学课做哪些题,课间批改哪些作业……每完成一项,我就用黑笔画掉一项。

两天过去,有孩子发现了规律。每当我们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就会有孩子来提醒我:“老师,咱们的工作表要画掉一项了。”下午放学,也会有一群孩子凑到黑板前,看看我们一天都做了哪些事。如果任务都完成了,或者超额完成任务,大家就会欢呼起来;如果有没完成的任务,第二天一早就有同学来提醒我。

第三天早上,我在黑板上贴了一张白纸,现场做起了“工作表”:用彩笔写上大标题“我的工作表”,接着画表格,表格四周画上花边做装饰,这是我一直提倡的“把每一项任务做成作品”。然后根据课程表,我从第一节课开始列出今天要完成的任务。我在上面画,孩子们在下面给我提供信息,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规律。

接下来,我就开始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周末工作表”,看看自己在周末可以做哪些事情。有了前面我做的范例,同学们做起“工作表”来得心應手,竟然有同学做出了圆形“工作表”,还给每一件事配上小图标,比如:学钢琴画几个琴键,练舞蹈画上小裙子,做题写上运算符号,睡觉时间画上星星和月亮……不要小看了孩子们的这些“小心思”,这背后藏着浓浓的兴趣。当一件事情变得有趣的时候,孩子的动力会更足。

再后来,我和学生一起设计每天的“工作表”。以课程表为基础,标注每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哪些任务已完成,哪些没有完成。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要求当日事当日毕。一段时间后,一些“小磨蹭”“小迷糊”都能记住自己有哪些没完成的任务,而且做事速度越来越快。

每周、每月的“评价表”

当每天制作“工作表”的习惯养成后,我开始以一周为周期,评比班级“种子选手”。具体操作方法是每天根据孩子们各方面表现奖励“笑脸”,评比的项目包括“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其中“纪律”可以细化为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两操纪律、用餐纪律、站队纪律;“卫生”可以细化为个人卫生、小组卫生、主动捡拾垃圾(有专人记录);“学习”可以细化为课堂表现与学科作业,并邀请各学科教师一起参与评价。一周汇总一次,“笑脸”数量前15名的同学获得“优秀种子”称号;一个月一次大汇总,前15名同学就是“金牌种子”。

评比表就挂在教室里,每名同学的“笑脸”清晰地展示在表格里,让孩子们学习有目标,努力有方向。学生获得“金牌种子”称号后,不仅有我给其父母发的喜报,还可以获得一次满足小心愿的机会。这样的评价涉及面广,并不是精英式的筛选,学生只要努力都有获得“优秀种子”称号的可能。各科教师的参与也让孩子们在科任教师的课堂上更加愿意积极表现。

每学年的“年终庆典”

每一年,我们有一个“大目标”,那就是年终庆典!每升上新的年级,我都要策划用一学年时间准备的活动“为自己颁奖”!每个孩子都要找到自己与众不同或者最优秀的某个方面,确定一个奖项颁发给自己。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只要能找到自己的优点或特长,学生就可以为自己申请奖项。

在这一年里,孩子们纷纷刻意练习自己申报的奖项,不断进步。练习的过程同时是发现自我的过程。有的同学特长很明显,写字、画画、下棋……哪一项精通就练习哪一项。有的同学特长并不明显,找不到自己的优势或长处,这时候我就会帮助他们寻找。记得有一个各方面都很普通的孩子,开学很久后也找不到自己可以申请的奖项,很是苦恼。我非常希望她登上领奖台的时候能够自信地介绍自己。

一天早晨值日的时候,我看到她浇花用的矿泉水瓶子像小喷壶一样,瓶盖上有几个圆圆的小孔。我觉得这个水壶做得挺好,便好奇地问:“谁帮你做的?”她说:“我自己做的。”我很惊讶。她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她先用蜡烛把锥子烧热,然后在瓶盖上烫出一个个小孔。她还告诉我,她会折纸。我的眼前突然一亮:这不就是她的特长!我鼓励她参加美术老师组织的“废弃物利用”培训班的学习。一段时间后,她掌握了很多手工制作技巧,教师节的时候还做了一束花送给我。随之而来的收获是,她的自信心增强了,班级的很多事情都能主动去做了。

还有一个孩子因为智力发育迟缓,上学年龄大了两岁,成绩也不好,更没有什么特长。但是,他在学生中个子最高,最有力气,每天主动给班级换纯净水,扛一大桶水对于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班级发书的时候,他总是跑在最前面,拎起一大包书。我鼓励他给自己颁发“热爱劳动奖”。他很高兴,特意让我给他拍劳动时的照片。

学年结束前夕,我们班的年度大戏“为自己颁奖”活动隆重开幕。同学们有的亮出自己的获奖证书,展示自己的作品,晒出照片;有的制作了课件,提供丰富的“证明材料”;有的现场表演,征服观众……他们申请的奖项五花八门:“读书能手”“小小钢琴家”“手工制作明星”“家务小达人”……每名同学的表现都令我惊讶,让我看到了他们最优秀最与众不同的一面,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哪个孩子是差的,所谓的“差”是因为我们拿了一把并不适合他的尺子去衡量他。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从成绩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每一年都在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

从“一天”到“一年”,是每个孩子必经的历程。学生定下一个又一个目标,向着最近的目标努力,眼前始终有方向。

猜你喜欢
特长纪律班级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不称心的新班级
纪律
让女儿快乐学“特长”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美国家长怎样理解“纪律”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