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区域教研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4-02-19 11:40郝鹏翔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山课题教研

郝鹏翔

作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区域教研对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重大。一段时期,中山高中地理教研建设方面存在两个瓶颈问题:一是学校教研组缺乏真正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二是学校教研活动长期停留在低层次、低水平上。中山高中地理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方式不科学、教研氛围不浓厚等问题,导致教研无力担当推进课程理念更新、助力教学方式变革、促使核心素养落地的重任。高水平教研基地的建设可以较大幅度地提升全市的教研水平,高质量推进区域教研体系建设,发挥教研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功能和作用,提升中山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质量推进区域教研体系建设的时代需求

1.教研使命担当所为

教研工作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有力发挥教研工作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的作用。建设高水平教研体系是落实教育部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

2.教研发展大势所趋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目前正处在多重改革政策叠加、系统化的教育变革建构时期,伴随着“双新”课程实施与“双减”政策落地,基础教育的重心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育人新范式。然而,教学是课程改革系统中变革较为缓慢的领域,客观存在着一些顽固的困难和问题。

广东省开展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建设工作,是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应有之义,是高质量地推进区域教研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旨在通过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建设,深化教研机制创新,推动教研体系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高质量推进教研体系建设的思路与目标

1.教研基地建设思路

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地理教研基地(中山)是广东省首批基础教育教研基地之一,自2021年获批之后,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为:推进研教学一体化建设,促进中山高中地理教学高质量发展。具体为:深入领会高考改革精神,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统领下,根植于高中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解读,形成部分具有实际操作价值和推广价值的中学地理一线教育教学资源;把研究成果推进课堂实践,促进课堂转型,推动课堂改革,培育一支具有核心引領力的高中地理学科团队,探索中山高中地理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为教学方式带来真正的变革;从研究“教”的手段出发,推动研究成果具体化转化,助力“学”的深化,优化作业设计,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测和评价,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养成,最终落脚到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2.教研基地建设目标

教研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发挥基地负责人的承接作用,通过核心团队的教研活动,探索提升团队和中山高中地理教师整体教学、教研水平的有效策略,推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养成和学业水平提升,进而达到推动区域地理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目的。目标分层为:理论层

面——深化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地理核心素养、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相关理论研究,为实践研究做理论支撑;实践层面:通过各种基地活动,唤醒成员成长内驱力,提升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相关研究在基地校教学中的实施能力;推广层面——提炼贴近学生的一线地理教学教研主题,形成具备推广性的课例展示、专题讲座、研学成果、课题成果、试题命制、作业设计等;辐射层面——培育一批具有核心引领力的高中地理学科名师,提升基地校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及学业水平,进而引领全市、辐射全省的高中地理教学。

三、高质量推进教研体系建设的措施与成果

教研基地是教育智慧碰撞的平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基地成立以来,通过“激发内驱力、优化引进来,落实学中做、持续走出去”的建设措施,在高考备考、课堂教学、试题命制、科研实践、辐射引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建设成果。

1.教研基地建设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为保障基地建设的顺利推进,基地就组织构架进行了合理的搭建,形成了基地负责人—基地成员—基地校成员—地理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人才梯队。基地选调地理学科精干力量组建了教研基地核心团队,后续又组建了中山市地理教师发展共同体。这一人才梯队的建设,一方面为基地的相关研究开展提供了生力军和人才库,另一方面也为基地成果的实践、推广、反馈提供了可靠的平台资源。

(2)开展多元培训,破解教学难题。基地建设一直伴随着地理教育学界专家教授们的针对性指导,内容涉及基地建设可行性、新教材解读、高考备考、课标研究、论文写作、试题命制、课题研究等方面。

(3)丰富教研活动,增强教研实力。基地在教研活动实践方面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模拟命题、高考备考、课堂教学、研学科考、校园地理、跨学科研学等多种形式。力争把研究成果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进而推动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达成核心素养提升的目标。

(4)扩大省市交流,发挥辐射效应。基地不仅仅是基地校的基地,也不仅仅是中山的基地,它应该成为省域范围内地理基础教育研究交流学习的平台,更应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品牌特色的地理基础教育研究成果示范推广地。为此,基地开展了从校内、校际之间到市内、市际、省际之间的多层次的交流活动,力图扩大基地的辐射引领力,推动

基地建设成为地理基础教育的研究高地。

2.教研基地建设成果

(1)把关高考备考,保障教学质量。基地成立以来,每年都会针对高三教师进行备考培训,重在提升教师对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的研究和落实能力。以基地负责人为核心,对全市高中进行全覆盖的视导,旨在为一线教师指明备考方向。同时,基地深入研究高考题目,挖掘题目背后的学科逻辑,推出“中山名师讲高考”系列活动。

(2)转化研究成果,促进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方面,基地致力于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一线,开展校内研课评课、校级同课异构、市内课例展示、市外课例分享、教学能力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课堂实践,修炼教学技艺,全面提升中山地理教师的教学设计、作业设计、问题设计能力,保障研究成果切实落实到一线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3)强化命题培训,提升教学质量。在命题研究方面,一是组织基地成员开展多途径的命题能力提升培训,旨在在专业引领、教学相长、教师共进的过程中引导教师形成科学的命题思维与评价理念,提升教学评价设计和实施的能力;二是把培训成果进行转化,每年定期举办市级命题比赛,激发中山一线教师命题的热情,推动教师从命题角度思考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三是推动中山教师走上更高平台,在省级命题比赛中展现中山地理骨干教师的风采与能力,在近三年的广东省中学地理教师命题比赛中,基地成员均斩获一等奖。

(4)融合课题研究,优化教学质量。以研促教,是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现实指导意义的关键所在。基地针对地理教学各环节的规范落实及地理课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注重将课题研究落实到课例中,将课例实践推进到课题中,针对性地调整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现教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让“课题研究真正写在课堂上”。

(5)發挥示范引领,保持教学质量。基地始终秉持“启发、引领、辐射”的理念,力图扩大基地的辐射引领力。一是积极参与各项省级交流活动,汲取先进的教学教研理念,如承办2022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南方大讲堂活动;二是基地走进粤东西北进行跨区域教研交流活动,加强了省内地市之间的学科交流,增强了教研基地的辐射带动能力;三是跨省进行教研交流活动,先后在贵州省仁怀市、六盘水市等地开展“名师指导”活动,传播了基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务实的教学精神,充分发挥了名师团队的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极大扩大了基地的影响力;四是搭建信息资源平台,积极推广基地成果。通过中山教育信息港、基地公众号等媒介平台及时发布活动报道,积极推广基地研究成果。

四、结语

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地理教研基地(中山)将继续深化教研机制创新,在变革中抓机遇、在规范中补短板、在继承中寻创新,聚力研究和解决高中地理高质量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型教研队伍建设,持续高质量推进区域教研体系建设,助力中山乃至全省高中地理教学高质量发展。

注: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地理教研基地(中山)项目(2021-2023)、中山市教育科研专项课题“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引导教学’核心功能的高中地理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2020020)、广东省新课程改革专项课题“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地理命题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JY-2022-A-b5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山课题教研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历史上的“中山人”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