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乡土地理研学活动设计

2024-02-19 11:40钟菊芬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研学乡土

钟菊芬

研学旅行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在呈现真实、多样的教学情境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研学活动为例,探究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乡土地理研学活动的设计。

一、研学目标素养化

孫中山故居纪念馆兼具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于“地域文化”内容的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课标要求注重理论结合实际,现实性突出。因此,笔者结合学科知识,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地域文化探究过程,设计了以“探访伟人故里 品读岭南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围绕这一主题,整合馆内乡土资源,设计了三个子项目:探岭南民居、品非遗魅力、悟农耕智慧,再对应子项目制定相应的学科素养培育目标,以明确素养导向。

二、研学内容任务化

精心设计研学内容,是乡土地理研学活动的核心。本次研学活动的思路是研学内容任务化,将乡土地理资源与相关学科知识内容加以提炼,设计成思维层次上由浅入深的一连串问题。任务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层次性,以环环相扣的任务引导学生从“知识”的体验到“能力”的提升,进而到“情感”的感悟,实现思维进阶,最终达成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具体见右表。

三、研学评价多元化

研学评价是对研学活动的反馈,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研学活动的主体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过程,促进素养目标的达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乡土地理研学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表现性评价。

本次评价方式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相应的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和表现的描述,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一级评价指标;将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能力观测点确定为二级评价指标,各二级指标结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来评定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达成程度。达成程度划分为3个水平层次,水平1到水平3逐渐进阶,尽可能使用可观察、可测量的描述性语言阐述每个层次水平学生的具体表现,按一定的权重设定分值。

另外,为了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公正度,通过小组自评、各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评价主体,评定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达成程度。其中教师评价占40%,小组自评和各组互评各占30%,最终求和为研学总成绩。

乡土地理研学以自然乡土和人文乡情为基础,将地理学科知识融入地理实践中,成为地理探究过程的对象,活化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与完成任务中促进知识的建构,加强区域认知,加深对人地关系的深刻理解,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注: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地理教研基地(中山)项目(2021-2023)、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重点课题“中山市人文地理研学旅行教学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编号:GDJY-2019-Y-a00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研学乡土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品读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