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运用

2024-02-19 11:40高亚飞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1期
关键词:自白书剧本创作读后感

高亚飞

在“双减”政策发布和落实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给学生奠定语言知识基础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受到良莠不齐的信息时代因素的影响,长篇阅读和写作表达逐渐成为初中生语文学习的难关。本文关注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如何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来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

一、以读促写

1.一课一得,随堂习作

学习完一篇文章后,不应局限于阅读理解的范围,还应在写作方面有所启发,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例如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心理描写特别精彩,是表现人物心理的代表作,可以设计第二课时为写作指导课,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写出自己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总结文章中表现心理的方法:直接描写心理;用环境衬托;与其他人物描写结合表现心理等,并要注意写出心理的变化过程。进行阅读小结后,学生随堂进行习作训练,写出自己考试后拿到试卷时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上台展示的学生都声情并茂地进行写作展示,配合听众和教师的评价,实现了一课一得,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这种“一课一得”的延伸模式,可以形成序列性的教学模式,每篇课文讲完,都可以围绕其中一个阅读技能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例如《秋天的怀念》可以提供细节描写的写作句式。学生在回顾课文知识点的同时,总结自己的阅读发现,再拓展到平日的写作训练中,为日后写作积累素材。

2.比较阅读,更新思路

比较阅读可以使学生阅读体验更加鲜明,是寻找规律的好方法。学生在比较同一作者、相似背景或主题的阅读文本之间某一方面的差别时,就可以总结出这一方面的写作规律,提供很好的写作参考。长此以往,学生在自己的写作准备时,就可以唤起头脑中相似素材的各种优点,从而灵活运用,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范本。

二、以写促读

1.剧本创作,真写作促进真阅读

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应更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情境教学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是鲁迅的经典散文,藤野先生是旧时代的日本教师,与学生生活环境差别较大,学生难以结合背景理解人物和主题,不易产生共鸣。如果教师只是进行知识灌输,那么这篇文章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事实上,学生之所以理解不了文章主题,和他们平时写作情感不足有很大的关联。在这些有一定深度的课文教学中,要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加入剧本创作的环节,让学生设计人物对白、表情和动作,并补充自己的猜想,剧本创作本身就是写作的过程,为了达到更佳的表演效果,学生的写作会更有创意,也更加符合真实情境,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力,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对于这种剧本创作促阅读的教学方法,我还做了很多探究。例如在《皇帝的新装》的现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创设不同的“皇帝”,夸张的动作、神态、语言再现在学生面前,“皇帝”的爱慕虚荣也就一览无余了;在《记承天寺夜游》的古文教学中,在表演“赏月”场景后,采访表演者的感受,通过生生互评,学生自主发现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设计剧本,锻炼了表達和创作的能力,拓宽了阅读视野,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

2.书写自白书,写出作者所想

在阅读长篇文章的时候,往往最难的是第一步。学生因为对作家和创作背景不了解,对整体风格难以把握,所以产生了畏难情绪和价值导向偏差,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很有可能对文本进行错误解读。因此,阅读前的导读显得至关重要。

在讲解《海底两万里》这本名著前,不少学生认为这是科幻小说,因此直接认定里面的故事都是虚构且与现实社会基本没有联系的。这样的认识有偏差,使学生容易忽略很多细节。学生对《昆虫记》这种科普小品文的定位也有类似的问题,他们认为《昆虫记》就是一本生物学界的“说明书”,并未发现它的文学价值。所以教师要在阅读导读课上多下功夫,可以尝试指导书写作者的内心自白书,用写作带动阅读教学。

写作是学生思维的集中体现,从写作的内容中更容易发现学生思维的漏洞。教师在点评“作者自白书”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作家和作品背景,从而为学生领悟文章主旨做铺垫。指导学生创作,显然比教师直白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三、读写结合:形成规范化的读后感,积累写作素材

每一篇文章讲解之后,学生都会产生独特的感悟,阅读与写作教学应抓住这些感悟,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学生应当借助规范化的读后感来深入理解文章的每个细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文评、书评等,帮助学生梳理自己阅读的体验;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尤其是找到作品的核心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并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探寻作品背后的情感和哲思。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自白书剧本创作读后感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人民币的自白书
“读后感”等十七则
田汉南国社时期剧本创作论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
解读豫剧今后发展问题
从川大“自白书”事件谈对教育者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