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2024-02-19 11:40朱梅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1期
关键词:庙会数字化探究

朱梅

项目学习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项目探究活动为驱动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在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师生一起对项目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等能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和提升。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以项目学习来引导学生学习,以学校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为研究内容,使用项目学习平台,结合学校实际,设计项目学习内容。下面以第一章节“数据与信息”为例讲述实践过程。

一、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创设项目情境,确定学习目标

“数据与信息”是必修1的开篇章,对应的课程标准为: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知道数据编码的基本方式。学习重点为数据的概念、数据的编码方式和信息的基本特征。学习难点为数据的编码方式。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已经接触和使用着各种形式的数据,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利用各种数字化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少数学生还能借助数据处理软件编辑数据,但是学生并未深入思考数据与信息的特征,也未深入探究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原理,不了解数据的编码方式,这导致学生缺乏全面系统的认知,影响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处理数据的能力。

综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结合学校实际,创设了本章项目学习的情境:“西乡北帝庙‘三月三’庙会是深圳的一张文化名片,2022年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地学生的祖辈父辈们都见证了北帝庙的历史变迁,這是镌刻在每个西乡人心底的情怀。现在北帝庙会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申报要求,需提供5~7分钟视频和10张图片。今天我们来协助庙会负责人,体验北帝庙会申报国家级非遗过程中数据和信息处理的过程,最终整理出符合申遗要求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二、设计引导项目学习的框架

教师先在项目学习平台设置好这次项目学习框架,分为5个阶段:项目选题—项目规划—方案交流—项目探究与实施—交流、评价与反思。再细化每个阶段里分别要完成的探究活动,明确要求完成此探究活动的起始时间、负责学生、需要上传的资料等。对学生完成每个探究活动所需的学习资源,如知识详解等微课视频等,都提前上传在相应的探究活动中。

各小组长在平台建好项目,选好组员后,直接调用本次项目学习的框架,建好自己小组的项目学习平台。根据项目学习中的具体活动快速地分工,落实具体人和协助人。

三、设计学习活动

第1课时

分析数据应用实例(探究活动1):通过表格、数字、文字的形式,呈现“2000至2023年参加庙会的人员汇总表”,汇总表通过国籍、人数、单位、年龄四个方面的数据,向我们呈现每年参加庙会的人员信息。①思考:什么是数据?②分析:表中的数据体现了数据具有什么特征?③讨论:如果现在还需要“1999年参加庙会人员的汇总”,因年代已久,现在我们只有当时视频、图片、当年的新闻和参加过庙会的长辈们的口述,我们怎么来收集这些数据?各小组通过具体感知数据,总结出数据的概念,并将小组探究后的答案输入在项目学习的探究活动中,全班同学再针对其他组的学习结果进行评判和讨论,在不断的质疑和辩驳中得到提高。

了解数据的记录方式(探究活动2):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项目选题,思考如何将纸制的文字、照片、录音带和录像带转换为数字。鼓励学生尝试搜索工具、认知大模型等数字化学习工具来做学习助手,同时提醒学生大模型等人工智能还处在初级阶段,会出错,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假。各小组尝试通过数字化学习工具,查找处理方法,了解数据的记录方式。

项目实施:各小组完成将相应作品转换为数字化的过程,如遇到的问题无法解决,可向老师和同学提出帮助需求。老师通过实时监测各小组项目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采用个性化教学的指导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

第2课时

录像带的视频数字化(探究活动3):有一盒老式录像带,记录着很久以前的庙会情景。因为学校也没有播放这种录像带的设备,我们邀请了公司的工程师远程给同学演示一下具体操作。学生和工程师一起探讨录像带转数字化的过程。

比较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探究活动4):同学们经过实践操作都已经知道如何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转为数字化,那么原理是什么呢?一起观看微课《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析比较两者的特点和异同,理解模拟信号数字化的三个步骤,完成项目学习平台中的学业知识测试。

项目实施:各小组参照老师提供的范例样式,运用腾讯共享文档等,根据自己的分工,分别从体验目的、内容和步骤、工具和方法、过程、成果等方面,归纳所学知识,梳理探究活动的成果。

第3课时

了解编码方式(探究活动5):根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要求,视频和图片大小是有限制的,而我们生成的视频和图片都太大了,现在如何进行压缩呢?各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微课和教学助手,分别了解声音、文字、图像编码的具体过程,再做课件讲解给全班同学听。陶行知说“既要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各小组成员先学后讲,突破项目学习的难点。各小组自发利用共享文档,分工合作,讲解时各显神通、别出心裁。

分析信息特征(探究活动6):各小组先自学微课《信息的特征》,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进行“看视频,抢答信息特征”的游戏,答对的同学要具体分析信息应用实例所体现的信息特征,帮助其他同学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通过先学后玩的方式,突出本次项目学习中的重点内容。

项目实施:各小组结合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对本小组完成的庙会申遗所需作品按照要求进行压缩处理。处理成功后,小组成员用腾讯共享文档等,归纳本课所学知识,梳理探究活动的成果,最终形成这次项目学习的成果报告。

第4课时

成果交流:这个环节是同学们最开心的时刻。老师远程邀请庙会负责人、学生家长等一起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欣赏和验收。各小组按抽签顺序进行展示与交流,最后请庙会负责人和学生家长代表进行点评。通过分享和交流,更加增强了学生们对北帝庙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责任担当。

活动评价:最后,老师组织全班同学根据作品评价量规,开展各小组反思型自评和互评。由学习平台根据知识成绩、奖励分、过程分、老师评分等按照比重,分别生成这次项目学习活动中小组成绩和组员的成绩,建立学习档案,为今后的学业水平评价留下学习证据。在学习平台的主页生成优秀小组和优秀组员的光荣榜,激励学生今后参加项目学习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庙会数字化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元宵节,逛庙会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丰都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