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爱用法,善谋善为善成

2024-02-19 11:40阎安琪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1期
关键词:选科晚自习班委

阎安琪

新高考改革实行“3+1+2”选科模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生涯规划自主决定科目组合,因此在行政班和教学班之间奔走上课,我们称之为“走班制”。“走班”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但同时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挑战。班主任肩负着引领学生坚定理想、树立信心、锻造自我的使命,走班的特点要求在常态班级管理下发挥特别智慧。

一、团队建设,凝心聚力

学校按照学生选科意愿和学科成绩进行了分层班级组建后,对行政班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的培养以及班级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去年,我所带的1个班40名学生,覆盖三种选科组合,涉及13个教学班和众多授课教师。在走班的框架下让学生对行政班级产生归属感是班级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希望学生从进入新班级的那一刻就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增强对班级的认同感。

1.建“班子”,强管理。将更多的学生纳入管理队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核心是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班委团队。

首先要选出愿当、会当班干部的学生。新的行政班级组建后的首次见面,我让学生填写了一份个人情况调查表,内容涉及兴趣爱好、班委任职履历、新班级班委任职意愿等。透过它我摸清了班委“潜力股”,做到心中有数。随后通过自荐、推荐、动员、谈话及竞选等方式进行遴选。

其次要明确管理岗位和具体责任。班委确定两位主要负责人,团支书负责团委活动和班级文体活动,班长负责统筹班务、监督班委工作。班级还设置一批执行岗位:一名副班长负责登记每天行政班级的出勤及书写每日课表和值日表,一名纪律委员负责协助老师们监管自习纪律,一名学习委员统领各个科代表、登记每周交作业情况并汇总上报。此外,根据实际需要,班级还特别设置两名电教委员、两名宣传委员、两名体育委员和三名劳动委员。

2.分小组,促学习。走班的学生常常“行色匆匆,各奔东西”,为此我推行了学习小组制度。以生物学科为例,班上有一个高考走班和两个学考走班,三位生物授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对作业的要求不同,这让作业的收发与统计成了一个难题。为破解这个困局,我将全体学生按选科组合的一致性进行分组,每组6~7人,由学生推选组长负责小组的管理和运作,这使得各科作业的收发都能井井有条。

学习小组作为班级的基本单元,有利于学生适应新的班级和走班制度,更有利于班级的稳定。它不仅能照顾不同选科学生的需求,凸显走班班级管理的细化和多元化,还能稳定“民心”,产生良好的同侪效应。

二、理想导向,奋楫扬帆

学生的成长需要清晰的目标和远大理想。我所带的班是由一部分选科组合人数达不到定班要求的学生与一部分因目前成绩不够划入其选科组合定班的学生构成,班级学生层次差异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信心不足。

1.“启航”文化墙。在学生进入新班级的第一晚我开展了以“归零·更新·

重启·向上”主题班会,鼓励学生们在新的起点上能够正视自己,准确判断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引导他们合理规划。我给班级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张小卡片,请他们写下高中阶段的长期目标、本学期的短期规划以及对自己的寄语。班会结束后,将目标小卡挂在教室后墙上,不间断地提醒着大家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保持奋斗的常态。

2.“吹哨”故事会。我常常跟学生

说:你们有少年的模样,有着少年的骄傲,要努力追上那个被赋予厚望的自己。学生偶尔有些懈怠时,我会跟他们分享一些自己成长的故事或身边发生的案例,也会适时地安排“青春与成长”系列主题班会,请学生诉说自己的追梦故事,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等。

三、习惯塑造,履践致远

改变人生的不一定是大道理而可能是小习惯。为了从分班开始就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纪律意识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规范和引导。我要求学生们晚自习提前10分钟到班,使自己的心在这段时间内慢慢沉静下来,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当天的值日生也会在这个时段做好教室清洁,为班级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同时我委托学习委员和宣传委员每天晚自习前将黑板划分成十个板块,请九个科代表分别写上对应的学科作业,并由副班长在第十块中记录班级的应到、实到人数。这样不仅方便晚自习值班和楼栋巡查老师对班级进行管理,还能使每位学生对自己当天的作業及提交要求都一清二楚,可以积极稳妥地做好学习规划和时间管理。

2.示范和陪伴。白天奔赴各个“学习战场”的学生,在晚自习回到行政班系统消化和整理当天所获时,是我跟他们近距离相处的绝佳机会。我每天晚自习前都提前到班,在讲台上安静地忙碌,为学生们做出表率。同学们也逐渐养成尽早到教室,沉浸式学习的好习惯,做到入室即静,入座即学。第三节晚自习,我坚持每天到班,或是在教室门口与学生谈心,或是面批作业,力求给学生一对一、点对点的反馈。这样的陪伴让我不断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发展。

四、品格涵养,快乐成长

不论走班与否,所有学生都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都有自己的专属轨道和光芒。

1.高调欣赏。我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记录和肯定他们的优点,及时反馈给家长,和家长形成有效合力。根据个人特长,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形各色的活动,让他们在赏识中挖掘自己的潜力,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2.趣味“团建”。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冒失和错误在所难免,需要及时改正和学会承担。班级成员们通过趣味团建活动帮助他人,也帮助自己提升认识、提高素养,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例如,在学生会检查中因没穿校鞋和早操迟到被扣分的两位同学,通过抽取学生集体贡献的“团建锦囊”,在黑板上完成夸夸对方的挑战,之后不仅没有再犯同样的错误,他俩的优点也被“广而告之”。事实证明,团建的效果非常好,教育起了正向的连锁反应,促进生生、师生的感情融通。

走班班主任的身份赋予我不懈动力,我常常幸福地感恩,也时刻提醒我自己在班级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耐心,在爱与责任中与学生共成长,坚守和践行自己对教育的初心,助力学生在最好的年纪为成就自己持续奋进。

猜你喜欢
选科晚自习班委
长春外国语学校新高考选科走班先行先试探索成功
脸上有光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祸从口出
在家晚自习vs在校晚自习
“终极班委”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