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理想信念教育逻辑

2024-02-19 15:25李文娟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龄思政课理想信念

李文娟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铸魂工程,从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理想信念教育是这项复杂系统工程的核心问题。推进一体化中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性和贯通性需要深入思考,解决一体化中理想信念教育关键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遵循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不同学龄段学生由于知识体系、认知能力的差异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和不确定性,完善各学龄段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层次化和贯通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整体性中形成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系统,首先需要遵循不同的教育教学规律,深刻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理想信念教育规律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中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理论支撑。

1.遵循课程教育教学规律

从课程教学的角度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的基本视角需要考虑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深度统一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学目标看,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关于理想信念教学目标是分层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都是依据学龄段递进发展的,依据不同学龄段的学生特点在立德树人总体目标的指导下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看,小学阶段思政课中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以情感教育、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为主;初中思政课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进行基本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做负责任的公民,内容具有一定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高中思政课包括“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生活与哲学”,主要引领学生对社会各领域的认识和思考;大学思政课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升华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深入学习,理想信念教育着重培养使命与担当。从教学方式来看,小学主要通过讲故事、参加实践等方式开展,教育形式要多样化,生活化;初中阶段学生通过学习接受各类文化知识,不断开阔视野,不断提升思维水平;高中阶段学生认知水平和辩证思维有显著的提升,应多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大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和批判思维有很大的发展,在教学方式上则采取启发式和探讨式学习方式。

2.遵循理想信念内在生成规律

从理想信念生成的特殊性来看,理想信念是人们最深层次、最根本的价值观念。区别于一般的知识教育,理想信念是由基本认知到价值追求持续深化的过程,是知识教育和价值引导相结合的教育过程。理想信念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有着特殊的生成规律,人的精神世界活动可以分为知、情、意、信四个部分,而信是最高层次的内容,理想信念是建立在认知、情感和意志基础上的,四个层面不仅独立存在而且相互影响,四个层面是不断螺旋递进上升的过程,认知越深入清晰情感越浓烈,信仰越坚定。另外理想信念还分为不同类型,按照理想所属人的范围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按照实现时间可以分为短期理想和长远理想;按照理想的内容可以分为社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職业理想。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处于不同的水平,认知体系的不同也决定了其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不同。

3.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从教学对象学生来看,大中小学思政课面对的学生学龄差异性较大,覆盖人生的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时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提出就是解决不同学龄段思政课教学不连贯、相互割裂、不同阶段针对性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遵循学生成长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既注意整体性的育人效果又要强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阶段性。顺序性就是遵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理想信念生成是一定认知积累上的量变到质变关系,理想信念教育遵循顺序性和阶段性,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学生达到真懂、真信、真行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还表现出差异性和不均衡性特点,受个人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即使同龄的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也会表现出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理想信念教育衔接逻辑

以思政课教学内容为基础是提高理想信念教育一体化教育效果的核心,注重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整体性、区分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侧重点、以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为模块,形成大中小学教学课程改革创新的闭环发展,力求打造循序渐进的授课形态、螺旋式上升的授课内容、阶梯式深入的价值引领,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各学段思政课中的理想信念教育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

1.理想信念教育目标凸显整体性和阶段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组织的导向问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涉及不同学龄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但整体性是所有系统具有的共性特征,保持整体性的教学目标才能在一体化建设中实现教学目标效果的最大化,推进一体化建设的就是为了达到整体性和贯通性的立德树人目标,其中理想信念教育构成了这个系统的内核。“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问题,也是整体性的目标导向。这个整体性的目标是宏大且长远的,不同学龄段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构成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各阶段的培养效果直接决定着整体性目标的实现,正确分析整体性和阶段性也是改变以往不同学龄段思政课相互割裂的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播种”的启蒙阶段,中学阶段是学生“拔节”的成长阶段,大学阶段是学生“孕穗”的成熟阶段,合理推进每个阶段目标的实现,实现系统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达成。

2.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兼顾知识体系和价值引领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组织,思政课区别于一般知识性教学课程的地方在于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引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在思政课课程目标的要求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要“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不同学龄段的教学目标要区分阶段性特点,但思政课价值引领的政治性应当贯彻始终,这也是推动思政课一体化中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思政课堂不仅需要传授基本的知识内容,其更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必须彰显,兼顾知识体系和价值引领才能优化理想信念教育效果。首先,掌握知识内容是学生建立价值体系的基础,理论知识是支撑价值系统的基石,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特点,合理安排适合不同年龄层学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加强统筹安排,使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思政课中理想信念教育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的循序渐进的整体。其次,在不同学龄段建构合适的价值引领和社会认知,面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内在需要,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兼顾知识内容和价值引领更好夯实立德树人效果。

3.理想信念教育主体从个体本位向社会本位升华

教学对象分析是开展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教学对象,更是理想信念内在生成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从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看必须是主动生成的过程,否则理想信念教育肯定是无效的,起码是不稳定不持久的。如何形成持久稳定的科学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关键还是遵循基本的规律,思政课的任务是立德树人,对人的基本认知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出发点。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个人理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不断上升转化的过程,这个逐步上升的过程遵从理想的层级关系,即个体的理想总是随着年龄、文化素养和社会经验的增长而逐渐深化和发展,从最初的生活理想信念的确立逐渐到职业理想信念的确立再到道德理想信念的确立,并最终形成社会政治理想信念。因此,大中小学不同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遵循着不断从个体本位向社会本位升华的特点,也只有遵循这样的发展方向将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理想信念才会更加持久稳定,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学思政课中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以情感教育、兒童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初中思政课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高中思政课包括“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主要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思考;大学阶段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程分别从理想信念的基本知识、唯物史观科学理论,中国近代屈辱历史和新中国发展事实以及当下中国社会时政焦点问题等,多维度让学生深刻认识个人成长和国家繁荣强盛紧密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不同学段的课程安排来看遵循着从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升华的衔接逻辑,在一体化中需要更加强化和分工。

注: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思政专项课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21GZSZ09)、2021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抗疫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课题编号:2021GXSZ089)、2020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0GXSZ140)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学龄思政课理想信念
西班牙学龄篮球锦标赛组织体系研究及启示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仙桃市初中学生视力状态筛查分析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模式研究
不同学龄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技巧分析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