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戏曲硕士刘书含,让戏曲变成“流行曲”

2024-02-20 07:39阿春
伴侣 2024年1期
关键词:直播间京剧戏曲

阿春

近日,网络上“国风”盛行。90后、00后“戏曲传承人”不在少数,她们既热爱戏曲舞台,又能抓住年轻人的眼球,刘书含便是其中一位。不少网友直呼“传统戏曲原来也这么有魅力”。

作为一名年轻的戏曲演员,刘书含学习戏曲已有12年。而今,她以戏曲主播@刘书含Rose.的身份火了。每天3个小时的直播,秀唱功、觅知音、连麦PK、与粉丝互动……乐在其中的她不仅找到盛放唱跳专长的新舞台,也在不知不觉中,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自己的事业打开了一扇天窗。除了唱,她也在直播间分享戏曲服装、扮相、唱腔背后的学问,将手眼身法步一一拆分,让粉丝不仅仅是在看热闹,还能看出门道。

本文主人公刘书含

刘书含出生于沈阳,4岁学习跳舞,从小便有个“唱跳”梦。一看到唱跳的画面,她那张甜美的小脸蛋上就写满了渴望。一天,妈妈告诉她,有一个地方既能学唱歌、跳舞,还能学表演,年幼的她就这样懵懵懂懂迈进了当地戏校的大门。“练功实在太苦,我感觉自己被‘骗’了。”刘书含坦言,学戏十多年,确实吃过不少苦头。从压胯到翻跟头,对于年少的刘书含来说都是莫大的挑战,而给她留下最深刻记忆的,当属“吊腿”。所谓“吊腿”,就是找一张长条椅,人躺在上面,用绳子把贴着椅子背的那条腿绑在椅子上,把韧带拉到极限。两条腿都要吊,一吊就是一个小时,吊完腿又疼又麻。除吊腿之外还要踢腿,每天要踢好几百次,第二天起床都费劲,但为了练好腿部力量,刘书含再苦再累也从未偷过懒。

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刘书含不知流了多少的汗水和泪水。但她始终坚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刘书含人生中第一次登台是在学校的剧院,演的是《苏三起解》。平时在练功房里听惯了老师的“挑刺”,当她第一次在台上听到观众的掌声和叫好声时,非常受用。她笑说:“那种感觉把我深深吸引了,那种奇妙的同频共振,深深地激励了我,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那一刻,她明白,这一生将再难与戏曲分开。

带着对京剧的热爱,刘书含考到了沈阳师范大学的京剧表演专业,并且顺利保送本校的戏曲专业研究生。此后,“好好唱,好好演”的信念,在她心里生了根。到研究生阶段,学了多年京剧的刘书含,改行学起了昆曲。《牡丹亭》里最经典的“游园”“惊梦”两折,她就学了两年。虽都是戏曲,但京剧和昆曲的唱腔、表演形式差别很大。“我在京剧中主要学的是花衫,表演形式偏外放,但在扮演杜麗娘时,表情、眼神、说话、动作都必须收着来,走路也只能小步地走”,刘书含介绍,“京剧的唱腔很多是西皮二黄这种,但昆曲的水墨调用婉转音比较多,所以,我其实是在重新学习演唱”。演京剧剧目《天女散花》《霸王别姬》时,她是外放的;而演昆曲《牡丹亭》里的杜丽娘时,她是多愁善感的,要通过场景、环境去影射她的内心情感。她的表情、动作、念白,都很难拿捏,戏曲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吸引着刘书含不断去学习和探索。

2017年末,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刘书含开始接触抖音,她最初在抖音发视频,本意是记录美好生活,主要发一些练功日常、与同学玩闹的视频等等。没想到,2018年,刘书含在抖音发布的第一条短视频突然间火了。视频中的她在学校练功房里,前一秒唱戏腔歌曲《弱水三千》,下一秒却唱起日语动漫歌曲《恋爱循环》。这则十几秒的短视频迄今获得八百多万点击率,五十多万点赞量。

后来,刘书含发现有很多粉丝,尤其是年轻粉丝对于戏腔唱歌、戏曲文化非常感兴趣,这让她愈发坚定了在这个“云端舞台”展现戏曲魅力、传播戏曲文化的决心。慢慢地,有很多粉丝在视频下方留言:“看视频不解渴,能不能打开直播给我们唱一唱?”粉丝的喜爱与支持让刘书含很受鼓舞,她也觉得这是一个分享戏曲文化的好机会。

2022年,研究生毕业后,刘书含有了更多的个人时间,她也更加用心运营着自己的抖音账号。她把埋藏在心底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都倾注在抖音直播平台里。慢慢地,她能明显感受到,一些观众对戏曲是真的非常热爱,有的几乎每天都会准时进直播间,且从头看到尾。这份通过音符与唱腔传递的共鸣,让她充满了成就感,也成为了她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撑。尽管非常辛苦,但她相信,只要坚持做下去,戏曲之美就一定能感染更多的人。

今年以来,抖音平台相继推出“优质主播扶持”计划、“DOU有好戏”计划、“舞蹈传承”计划、“DOU有国乐”计划,从资源、流量、服务等方面,帮助更多优秀主播打造新舞台。在相关计划助力下,抖音演艺类直播场次同比增长95%,累计观看人次同比增长85%。在平台的红利加持下,刘书含也有了新的收获,她将PK连麦加入直播,并以此实现了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PK中粉丝们的打赏,仿佛是另一种“门票”,让刘书含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激励着她更专注地去表演、去逐梦。

刘书含在排练

刘书含在表演京剧

刘书含也在PK中遇见了更多专业戏曲演员,大家在抖音平台上直播、发作品,让经典桥段百花齐放。他们的精彩表演给刘书含带来了很多启发,一些主播为了在直播间更好地呈现表演效果,甚至是画好了戏妆、扮好了头面,让观众通过镜头也能感受戏曲的博大精深。刘书含也在直播PK中学习到了不同剧种的演唱方式、表演形式,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成长。“对于戏曲传承,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利用短视频直播平台,扩大戏曲传播范围,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在刘书含看来,戏曲的推广是可以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的。受场景所限,一些精彩的台步、剑花、翻跟头等,往往很难在直播间中呈现,而且线上线下在呈现方式、现场氛围方面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如果有线下表演,刘书含总会在直播中提前通知,很多粉丝都是看了她的直播才去看现场表演的,有的甚至跨越了城市与省份。学了这么多年戏曲,并通过抖音平台成了名,刘书含还是希望到舞台上演出,希望更多戏迷尤其是青年一代,走进剧院,全身心沉浸式体验一次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几年愈刮愈劲的“国风”,让刘书含看到了推广戏曲文化的优势。作为一名抖音戏曲人,她还创作了《良人瘦马》《无双》《霸王别姬》等一系列国风歌曲,将戏腔融入其中。在与一些乐队的合作中,她也会在一些歌曲中加入戏腔,效果常常出人意料地好。《成双》是她和大学同学孙上合作的作品,让戏曲和说唱彼此碰撞。不仅在各音乐平台圈粉无数,也在电视屏幕内外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当时很多同学、朋友、粉絲跟我说,‘原来戏曲还可以这么唱’‘第一次发现戏曲这么好听’。”在她看来,戏曲是一座音乐的宝库,戏曲之美还有无限待挖掘、待运用的潜能。

而运营抖音账号这一年多的时间,让刘书含愈发感觉到,短视频与直播的兴起,为戏曲创新提供了极佳的契机,很多创新,可能不太方便马上应用于现场表演,但更加自由的直播间,则孕育着无限可能。刘书含努力不让自己的直播千篇一律,常常在直播中穿不同的衣服,戴不同的头饰,拿不同的扇子等等,为观众们带来更多新鲜感。还有粉丝留言表示,可以结合现在的时代特色,对传统戏曲的剧本或者唱词进行创新与改编,在直播间中进行表演,一定可以备受欢迎。

年轻观众是刘书含直播间的主力军、生力军,30岁以下的粉丝比例达到了65%。有不少人向她表达过想学习戏曲,却不知道该到哪儿去学的困惑。刘书含直言,短视频和直播只是第一步,戏曲教学靠的还是“口传心授”。她建议有志于学习戏曲的人到专业机构、专业院校学习。“唱念坐打,每个脚步、每个眼神,都要跟老师面对面,才能习得精髓,真正学好戏曲。”

刘书含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戏曲新星,用新形式在“新舞台”展现“新国风”,与“新票友”们一起徜徉戏天曲云间。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中国传统戏曲正焕发新气象、新希望。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

猜你喜欢
直播间京剧戏曲
“羲和号”开直播间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京剧表演开始了
我们的直播间
小鬼进军直播间
进军营直播间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