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的文化武器:1937-1949年党报党刊的新年献词

2024-02-20 02:00王建瑛
红岩春秋 2024年1期
关键词:社论胜利抗战

王建瑛

党报党刊的新年献词是党传递施政理念和政治导向的窗口。因其具有年度性、政治性、新闻性、引领性和人文性特征,成为人们了解旧岁变迁与观察新年动向的前沿。从全民族抗战爆发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党报党刊新年献词逐渐形成定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党报党刊新年献词通过“回顾—分析—展望”框架,以突出的时代烙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要武器。

抗日战争时期,

团结全国人民战胜帝国主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民族参加的抗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期间,党报党刊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宣传全面抗战和持久战的路线,反对片面抗战和投降倒退;宣传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反对国民党当局的独裁专制和特务统治;在国际问题上,支持苏联以及英、美等国的反法西斯战争。这一时期,新年献词逐渐具备重视引导、关注整体、注重效果的政治特点。

战略防御阶段:“抗战到底”

从建党前后到全民族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创办了多个红色报刊。由于反动势力疯狂迫害,报刊生存条件极度恶劣,导致绝大多数党报党刊存在时间较短,无数党的新闻工作者牺牲在宣传战线上。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迫切需要国际援助,首先寄希望于美国和英国。但美、英为了自身利益,都无意介入中国抗战,仅给予道义上的支持,稍后提供了一些非军事贷款。1937年8月21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抗战有了最主要的国际支撑。9月22日,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得到解决。

1938年1月5日,《新中华报》以短评栏目发表《迎接一九三八年》,文章回顾了1937年国内由战争走向团结,展望了1938年必将更加团结抗战的美好前途。“在迎接一九三八年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民胸里把定着持久抗战、长期抗战,继续抵抗到底的决心。”“我们只有一个信念:不屈服、不投降、继续抗战到底,最后胜利必然是我们的!”

《新中华报》由《红色中华》改名而来。1937年9月9日,《新中华报》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在1936年1月3日第一版上发表的《新年致词》中指出:“一九三六年已经开始。一幅幅斗争的图画展开在我们眼前。”“到处是革命的风暴,革命的火焰!”这是较早的党报党刊新年献词。

1938年1月11日,在《解放》周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对时局宣言——巩固国共两党精诚团结,贯彻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同样具备新年献词的特征。其揭示抗日战争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指出夺取抗战胜利的主要力量,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解放》周刊是1937年4月24日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亲自指导和支持下创办的党的政治理论刊物。毛泽东对于该刊每个时期的宣传要点都亲自过问,重要的社论、评论和文章都亲自审阅。

在国土沦陷、抗战节节失利的情况下,《解放》周刊1939年1月15日的时评栏目转载了中央社的文章《民国二十八年新年献辞》。该文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起到了宣传和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鼓舞人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由于战争原因,战事情况也不能保证如期出版,难以形成元旦出版发行定制。新年献词没有设在头版头条等醒目位置,而是发布在时评、短评等处。社论等栏目发表的相当于新年献词的内容,其来源不是原创,而是转载。

战略相持阶段:“坚持抗战,巩固团结,力求进步”

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发展壮大。为全面准确宣传党的路线,中共中央在解放区和国统区分别创办了两家大型日报类机关报。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的《解放日报》,用以加强对各根据地的宣传和工作指导;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的《新华日报》,结合国民党统治区实际,正确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借助稳定的出版条件,党报党刊新年献词在这一阶段取得长足发展。由此开始,相关定制逐渐固定下来,新年献词的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不断走向成熟。

1939年1月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新年献词》,高度肯定成绩,提振信心,有理有据地指出优势和困难。从国共合作上看,国内政策得力打击了日军。政治部设立,军队政治工作、政治民主化推行。从国际援助看,尽管寄希望于英、美调停失败,1938年上半年德国又停止援华,但还有苏联加强对华援助。“谁要抹杀这些成績与前途,谁就要陷入悲观主义的深坑而不能自拔。”“希望今年全国军民能够有更多更大的贡献,能够熬过艰难的路程而向着自由解放的前程猛进。”

1940年1月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抗战团结与进步(新年献词)》,准确分析国际局势。社论指出,在这国际风云变幻中,要把握正确形势,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把抗战的车轮在新年中推向前进”。“今年,应该是更加促进全国精诚团结的一年”。

1939年,国民党和苏联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变化,使国、共、苏一致对日的制衡局面被打破,国民党开始放手限制中共发展。19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国民党政策重点由抗日转向反共,随即发布一系列反共秘密文件,严密限制共产党言行,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事件。中国共产党从抗日大局出发,在社论中提出:“今年应该是继续促进政治急激进步的一年!用一切努力,促进召集真正由全国人民选举的国民大会!促进真正代表人民意志和保障人民利益的新宪法制成!促进真正实行民主政治的宪政!这是促进全国政治进步的关键。”“新年,不仅要回顾旧的过去,学习过去的经验,而且要从过去的经验中,得出新的教训,新的希望,争取新的胜利——抗战团结与进步地(的)新的胜利。”

1940年2月至3月,中国共产党在反击石友三等部进攻太行区八路军的军事行动后,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此后,国民党顽固派把反共中心转到华中消灭新四军。这一时期,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加紧推行“囚笼政策”,利用重要交通线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和“扫荡”,“扫荡”的重点是华北。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这一战略性进攻的战役是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维护团结,打击日军,更是反攻的预演。这一年,在中、苏关系降温的同时,美国则因美、日关系恶化而逐渐增加对华援助。

1941年1月1日,《新华日报》第二版发表社论《努力的方向》,呼吁要抓住国际有利形势,实现团结抗战的目的。“在抗战最困难的第四年,我们更将继续并发挥过去坚持抗战,巩固团结,力求进步的精神,拥护国民政府拥护蒋委员长,并和一切抗日党派以至全国四万五千万同胞一道,群策群力,共同克服准备反攻力量中的艰苦困难,争取新的胜利。”

然而,国民党顽固派继续一意孤行,于1月6日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面对顽固派的猖狂行径,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毛泽东、周恩来揭发和抨击国民党的暴行,要求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蒋介石集团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宣告结束。

1941年4月13日,苏联牺牲中国利益,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中苏关系下降。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爆发,使苏联无暇东顾。12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得中国战场对美国具有了直接意义,美国取代苏联成为援助中国抗战的主要国家。

1942年1月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克服困难,准备反攻》,提出“黎明之前,总是有一段最黑暗的时光,这就是说,新的年头,固然会带给我们以新的胜利,新的光明前途;但同时,也会带给我们以新的困难,新的艰巨工作”。

同日,《解放日报》头版发表社论《元旦献词》,这是首次以元旦献词命名。社论描绘了1941年国际形势的轮廓和1942年国际形势演变的远景:“一九四二年将是两大营垒空前激战的一年。”“全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将达到空前未有的激烈程度。法西斯侵略将遭受严重的挫败,民主国家将能获取最后胜利之机先。”“国际形势造成了对我国抗战的有利局面。”“对于我国将提出新的任务。新的任务要求我们迅速准备反攻。这是对于民主集团最有效的配合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牵制日寇使他无法集中全力,向英美进攻,并且增加其消耗,促其最后崩溃。”这一年,“激烈的斗争,沸腾的工作,都在等待我们。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完成任务。这里主要的关键,就是反对速胜、轻敌、等待松懈的情绪,提高严肃、紧张、积极、战斗的精神”。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的扩大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1943年1月1日,《解放日报》头版发表《新年献词》,称“一九四三年将是我国更加接近胜利的一年,但同时也将是我国遭遇到空前困难的一年”。国际形势对同盟国有利,对日本不利,日本会加紧侵略。“可是不管日寇怎样凶暴,只要我国进一步加强团结,即就一定能够击败日寇,并且顺利地准备反攻,与盟国配合,完成驱敌出境、建立强盛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的任务。”在陕甘宁边区“发展生产,加强教育”,将是1943年的中心任务,而“发展生产是中心的中心”。尽管日本对根据地继续封锁,但“胜利的曙光已经在望了”。

战略反攻阶段:“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1943年,共产国际宣布解散,蒋介石撰写《中国之命运》一书,企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立即发动宣传战进行政治反击,同时在军事上积极准备应对其大规模进攻。中共方面的正确政策、全国人民的一致声讨以及英、美、苏等国的谴责,迫使蒋介石停止軍事行动。第三次反共高潮还没有发展成为大规模武装进攻便被制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继续坚持下来。

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外长举行莫斯科会议,正式承认中国作为四大盟国之一的地位。在随后举行的德黑兰会议上,苏联认可了开罗会议确定的原则,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1944年1月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祝新年努力!》,指出:“从我国来说,胜利的关键不在日寇的不利条件,也不单是在盟国的胜利,而主要的在我国本身。关键在于人民听得清楚时局的真相和发展,在于中国本身认真作(做)到抗战、团结、民主,尤其是民主。”同日,《解放日报》头版《新年献词》栏目发表《迎接一九四四年——纳粹覆亡的一年》,指出:“只要第二战场一开辟,这一年就一定是纳粹覆亡的一年。”“再过一年,我国就可以开始对日寇进行战略反攻。”“一九四四年将是抗战战略相持阶段的最后一年,但也许将是最困难最艰苦的一年。”“必须在精神上对于对付最坏的环境有充分的准备,使能临事不惧;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不要脱离群众,始能取得新的成就。”

抗战后期,美国不愿看到国共因内战削弱对日作战。从1944年夏季开始,美国政府直接积极地插手国共矛盾,试图找到既能维持蒋介石的地位,又能防止内战的办法。总之,通过政治方式解决国共争端,成为美国政策的主调。

1945年1月1日,《解放日报》头版《新年献词》栏目,发表《争取胜利早日实现》。文章指出:“一年来中国战场上的变化,鲜明地反映了抗战中两种方针,两条路线,两套办法的对比:消极抗战、坐待胜利、保持实力、排斥异己的政策,引导到溃败与危机;而新民主主义的积极抗战的政策,则引导抗战走向巨大的胜利。”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任务,在毛泽东同志的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中,概括为四个口号,这就是:加强解放区抗日工作、组织沦陷区人民、援助大后方人民、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在这四个口号中,最中心的一个是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这是处于三种不同条件下(解放区、大后方、沦陷区)的中国人民所应一致努力的任务”。只有民主的联合政府才能缩短战争,争取抗战的早日胜利,“尤其在今年之内,要争取到这一迅速胜利的先决条件——民主的联合政府——之实现”。

解放战争时期,和平民主团结统一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决定性战争。抗战胜利后,党报党刊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宣传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方针;揭露并反对国民党独裁的反动政策;支持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这一时期,新年献词的政治宣传、大众传播和人文关怀等功能显著提升。

1945年8月,为实现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的共同愿望,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毛泽东从延安乘飞机前往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进行磋商,双方谈判43天达成的“双十协定”让国人一度看到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然而,重庆谈判后,国共军队的小规模冲突几乎没有停止过。

1946年1月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和平民主团结统一——1946年新年献词》,强调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要求改组国民政府,组成有各民主党派、各界民主人士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符合中国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并驳斥破坏统一论:“在专制制度下,中国从来没有统一过,只有民主才能统一中国。”“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主张。”文章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则愿意赴汤蹈火,做人民的勤务员。这种精神,是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的。我们愿意以这种精神,与全国同胞一起,与各界贤达一起,共同为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而奋斗”。

1946年6月,在刘峙、程潜的统率下,国民党军队以20万优势兵力攻打中原解放军,全面内战爆发。7月以前,美国帮助国民党运送了至少50万人的军队,让蒋介石能够接管更多的城市和日军的武器装备。内战期间,美国继续为蒋介石提供装备,总计为国民党装备了近70个师,包括半美械师、全美械师。在国际上,美国试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阻止其他国家援助中国共产党,并在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中支持国民党的地位。

1947年1月1日,《解放日报》头版发表了毛泽东署名的《新年祝词》。文章指出:“在一九四六年,战后世界的光明面和黑暗面进行了胜利的斗争,战后中国的光明面和黑暗面也进行了胜利的斗争。战后的世界和中国都发展了争取和平与争取民主、自由的规模极大的人民运动。这个运动必然走向胜利。”“在一九四七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政策的世界统一阵线,将要迅速发展。”

针对1946年11月15日制宪国民大会在中国共产党缺席的情况下召开一事,文章指出:“现在国民党当局还没有表示任何起码的和平意图,他们在美国政府指使下,正在忙于以分裂的‘国大’和独裁的‘宪法’来装饰自己,以便使他们的战争和美国的援助‘合法’化。但是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持不屈不挠的奋斗,那么,在不久的将来,自由的阳光一定要照遍祖国的大地,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一定要在今后数年内奠定稳固的基础。”

同日,《新华日报》在《新年献词》栏目发表社论《艰苦奋斗迎接光明》。文章指出:“(1947年)将是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光明的日子愈益临近的年份。我们的困难,乃是胜利中的困难,乃是新中国诞生的困难,因而是可以克服的困难。”“我们所遇到的困难,与反动派所遇到的困难其性质截然不同,反动派所遇到的困难,乃是没落中的困难,死亡中的困难,是绝对无法克服的困难。”“我们的艰苦奋斗将要换得新中国的实现。我们的胜利信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我们的胜利是一定要来到的。”

1947年6月,人民军队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1948年9月,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

194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中指出:“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的,我们必须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上的封建的压迫和官僚资本(即中国的垄断资本)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文章宣布: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召集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

作者單位:中国兵器党校

编辑/王尧

猜你喜欢
社论胜利抗战
新民周刊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获奖名单
坚持就是胜利
关于社论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