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制定“汤团行动”

2024-02-20 10:11
文萃报·周二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通海苏中粟裕

1943年,中共苏中军区党委决定,新四军通海自卫团集体打入日伪军内部从事地下工作。经过167个日夜的特殊斗争,该团“破腹而出”,胜利回归新四军。 “汤团行动”是人民軍队的历史上,以一个团成建制进行的“潜伏”行动,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1943年春,苏中根据地的抗日形势空前严峻。日伪军秘密纠集1.6万人的兵力,企图先对苏中军区四分区的通海五县(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崇明)实施重点“清乡”,尔后将“清乡”扩展到整个苏中,彻底摧毁苏中抗日根据地。情报传至苏中军区,引起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等人的警觉和高度重视。

通海五县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但是其战略地位又十分重要。一旦这五个县失守,江南新四军十八旅将不得不孤军奋战,江北新四军的军需供应也会陷入困境。敌强我弱,正面硬拼显然实力不足,怎么办?这时,一个突发事件改变了会议的走向。汪伪特工总部南通特工站站长姜颂平派特务陆士盛,以“老朋友”的名义,登门劝说我通海自卫团团长汤景延率部投降。陆吹嘘道,如果能在“清乡”开始前“起义”(即投敌),一定会得到重用,大有“前途”。汤景延是中共特别党员,他及时将此事向上级作了汇报。根据汤景延上报情况,一个大胆的计划在粟裕的头脑中形成:为什么不将计就计,派一两个团打入敌人内部,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那样,里应外合,进行“反清乡”斗争呢?主意已定,粟裕又找来四分区司令员陶勇和政委吉洛(姬鹏飞)商量此事的可行性,经过一番讨论衡量,他们决定将这个艰巨任务交给汤景延等人执行,定名为“汤团行动”。全团设三个营,人枪各有700,由汤景延任团长、沈仲彝任副团长,在汤团内部建立基层党支部和党小组,并规定了严密的单线联系方法。

交给汤团的任务是:查明敌伪的“清乡”计划,做好情报工作,便于我军主力行动;控制南通至海门的沿江地区,保持同上海地下党和江南新四军的联系;掩护有关人员来往,搞好军火物资运输;做好争取和瓦解伪军的工作。

(摘自《新周报》)

猜你喜欢
通海苏中粟裕
春播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第一次开飞机
通海古城缀记
刘少奇与粟裕交往二三事
我家通海
透过大众媒介的私人交往——以《通海新报》私人启事为例
苏中发展
粟裕谈黄桥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