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矫情,只是高敏感

2024-02-23 02:00方少达
求学·理科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感知力玻璃心躯体

方少达

你们身边是不是都有一些这样的同学,他们总是容易想太多,容易被人评价为矫情、玻璃心。其实,这也许是一个信号:他们是高敏感人群。

一、什么是高敏感?

高敏感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稳定、持久的人格特征,具备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占总人口的15%~20%。高敏感人群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对微妙刺激的敏感加工上,对于外在环境有很强的感知力和洞察力,这是他们最基本的特性。

在同样的情形和刺激下,每个人的受刺激程度各有差异。高敏感人群的敏感性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躯体感知上的敏感性,即对光线、声音,甚至对一些衣服的材质都非常敏感;另一个是人际交往方面的敏感性。这两个方面没有明显的界线,有的人在躯体感知上敏感,在人际交往方面并不敏感甚至还有钝感力;有的人在躯体感知上与大多数人无异,但在人际交往方面非常敏感;还有的人在躯体感知和人际交往方面都非常敏感,这类人通常活得比较辛苦。在学生群体中也有不少高敏感者,因为他们有高敏感的人格特征,导致在面对学业、人际交往时,其自身烦恼比其他同学更多一些。所以他们常被人评价为矫情、玻璃心,甚至是脆弱。

二、高敏感人群易产生负面情绪

一般来说,高敏感者对负面刺激的感知会比较明显,他们有着比常人更强的感知力和洞察力。一天24小时里,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处理大脑中的信息,即使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也要三思再三思,迟迟没法下决定。在跟人相处的时候,他们格外在意别人的言行,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也要反复揣摩,去推测别人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他们常在不好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先预测事情的坏结果,然后为假想中的坏结果感到焦虑不安。

高敏感者想太多的后果就是,一方面,身边的人觉得他们做事效率低、优柔寡断;另一方面,这种自我折磨很容易让个体陷入疲惫、痛苦、焦虑的状态中。高敏感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一般来说是不会伤人的,但是如果个体的性格中的某一个特点比较突出,它就会像一把双刃剑一样,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所以高敏感者往往更容易产生自卑和心累等负面情绪。

负面刺激对高敏感者的影响比正面刺激的影响要大得多。高敏感者常会忽略别人对他们的认可和欣赏,反而去纠结一次两次的失误或别人偶尔的指责。尤其对于处在高考压力下的高敏感者来说,压力会加重敏感的程度。所以,高敏感和青少年的抑郁、焦虑等现象都是有关系的。

三、与高敏感“握手言和”

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高敏感人群在社会上的诸多不适应。在一个需要钝感力的时代,高敏感带来的似乎全是消极影响,高敏感人群总是被人贴上“矫情、玻璃心、难相处”等标签。高敏感者也常被他人或自己要求别想太多,想法要更符合實际一些。然而,这些要求却会反向刺激高敏感者,让他们感到低自尊、不被认可。如果一个人无法理解和接纳自己,那他必然会感到疲惫、痛苦。

虽然高敏感人格特征会给人带来很多困扰,但是高敏感者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具备共情能力、想象力、危机管理能力等潜在的能力。如果高敏感者能了解自身的特性,学会接纳自己,并能掌控高敏感特质为自己服务,那矫情也没什么不好的,敏锐而细腻也可以是优势。如果能驾驭好,高敏感将不再是一份“负担”,而是一份“礼物”。高敏感就像一根触角,它确实容易使消极因素放大,但也有让美好的事物更美好的能力。所以,高敏感者虽然对痛苦敏感,但对幸福也同样深刻,更容易发现生活中愉悦的瞬间——树上的小鸟、墙角的小花,都能让他们心情愉悦。

所以我们不要想着摒弃高敏感的人格特征,而是要与它“握手言和”,让它发挥积极作用。

1.自我接纳

既然高敏感人格特征很难改变,那就接受它,以开放的心胸接受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性格无好坏,个体如何看待更重要。很多高敏感者会为了关系的融洽去刻意地隐藏真实的自己,迎合他人。这样做往往让自己身心俱疲。既然无论怎么做都无法让所有人喜欢自己,那么高敏感者不如选择做真实的自己,将心思花在那些真正认同、欣赏自己的人身上。面对那些不认同的人,高敏感者无须纠结,只要与之和平相处即可。

2.警惕“受害者”论

在高敏感者眼中,有很多事情、很多人都令他们无法忍受,于是他们常常有一个不切实际的期望:如果这些事情或者这些人不存在,世界就会变得美好。当这样想的时候,个体就掉入了“受害者”陷阱中。一个人把造成自身不舒服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外界,等于把改变的权利交给外界,然后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去改变现状只顾嘴上抱怨。

高敏感者需要警惕这样的认知模式,要意识到自己是有力量去改变现状的,或许无法改变自己的人格特征,但是可以改变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当对自己的处境不满意时,个体应该负起责任拿回主动权。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无论是接受,还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行动,都会让人感觉到自己是有力量的。

3.学会释放压力

由于高敏感者能敏锐地察觉他人的情绪或心情,因此容易感到心累。个体不妨适当进行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获得愉悦感,比如独自在安静温馨的小屋里看电影、听音乐、做瑜伽、冥想等。我们不是活在他人的期待中,要为自己而活,允许自己犯错,这样才能放松心态、轻装上阵,过好未来的生活。

4.学会反向思维

遇到让自己焦虑的事,高敏感者可以通过一些增强自信的心理暗示来调节自身情绪,比如“关我什么事”“和我关系不大”“应该和我没关系”等,以此来停止胡思乱想。

5.正向看待他人的开导

在一些敏感程度较高的高敏感者的人际关系模式里,所有人都是会抛弃他的,即使周围人向他们伸出友好之手,他们也会习惯性地将这些行为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去考量。他们不断地破坏自身与周围人的亲密关系,当有人放弃他们时,他们就会对自己说:“看吧,果然如此。”这类高敏感者是需要疗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需要个体做到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援助,比如每天告诉自己:“只要不关注任何人的动态,不揣测任何人的想法,不去设想一些没发生的事情,我就会发现自己可以过得很自在。”

如果你身边也有高敏感人群,可以对他们友好一点,或许他们真的不是矫情。最后,希望大家明白,任何个性都不是天生完美的,但是裂隙之处,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猜你喜欢
感知力玻璃心躯体
培养孩子情绪感知力很重要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玻璃心给谁看
现在干什么?
作怪的玻璃心
敲碎职场玻璃心
长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搬家
五一豪华出行,小心你的玻璃心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