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

2024-02-24 00:26吴媛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瑶族唐诗旋律

吴媛

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影像并茂的特点,使课堂教学更具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和先进性,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时代气息。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优化课堂结构,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音乐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

一、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

执教《瑶山乐》课例时,为了让学生对瑶族有更深入、细致的了解,教师可以课前搜集关于瑶族人文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语音录制有效整合,在课堂上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比较陌生的少数民族——瑶族能有更加直观、详细的了解。在微课的结尾将画面定格为一面巨大的长鼓,进而巧妙地衔接介绍瑶族的特色乐器——瑶族长鼓,再过渡到欣赏视频《瑶族长鼓舞》,最后结合表演长鼓舞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轻声拍打自己坐的凳子模仿瑶族长鼓的演奏姿势,将课堂气氛推到最高潮。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从先了解瑶族风土人情,认识特色乐器——瑶族长鼓到观看长鼓舞,再到拍长鼓,了解乐器逐步过渡到表现乐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遗产,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寶,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画》《读唐诗》《春晓》等古诗词的吟唱,由于贴合古诗词的韵律,学生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并且通过吟唱便于学生记忆古诗词,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歌曲《读唐诗》五年级的学生听唱几遍就能学会,教师可以将音乐和古诗词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联想对应的古诗词,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展示,引出八首经典的古诗,最后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学生将对应的歌词与唐诗和作者连线,在这样新颖的学习方式下,通过学科融合有深度的学习学生记忆更加深刻。教师也可以结合课外资料搜集,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作曲家谷建芬以及她创作的新学堂歌和其他经典歌曲,鼓励学生们了解经典,传唱经典,让经典永流传。

三、鼓励创意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1.创编动作

《在钟表店里》这首乐曲把古老钟表店里的情景描绘得十分逼真,第一遍听完音乐可以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如布谷鸟钟声、大钟的声音、上发条的声音、闹钟的声音,还有仙女跳舞的声音等);第二次聆听前可以给出关键词并打乱顺序,让学生安静地聆听音乐,并进行排序,这样乐曲的结构和各个段落所表现的音乐场景就非常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而课堂上最精彩的部分是学生的即兴表演环节,主题旋律部分有些学生用手势左右摆动表现音乐的节拍,有些用双手手臂扮演钟表里的时针和分针,伴随着音乐的进行有序摆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钟表的动态美。

2.创编歌词

通常在聆听音乐或者学会歌曲之后,可以请学生即兴编词或者填词演唱,丰富音乐表现,增加歌曲的趣味性,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旋律节奏规整,之后的四次变奏都围绕主题旋律展开,所以要求学生能背唱八小节的主题。而旋律唱会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为主题旋律填词,并尝试演唱,为了降低创编歌词的难度,可“一字一音”。

3.创编节奏

教师可以提取一些学过歌曲中的主要节奏型,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师生节奏接龙,也可以请学生在家里制作两小节的节奏卡片,以寻找好朋友的形式尝试和任意同学准备的节奏卡片相结合,组合成全新的二拍子或者四拍子节奏,并请全班学生读一读、拍一拍。

4.创编旋律

五年级《不同色调的音乐》一课,学生需要听辨音乐色调上的不同,可先学唱两首不同调式的歌曲,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填充音乐要素分析图,接着通过图片以及色调的变化进一步区分大、小调,并找出歌曲中的主音。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瑶族唐诗旋律
春天的旋律
瑶族织锦
唐诗写柳之妙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唐诗赏读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