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池水力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2024-02-24 10:07朱智勇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1期
关键词:清水池进水管隔墙

朱智勇

[上海城投兴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1306]

0 引言

所有饮用水水厂中,清水池均是不可缺少的构筑物,具有水力调节和消毒接触的双重作用。优化清水池水力条件,使清池内水流尽量活塞流,能够提高消毒效率。根据Collins-selleck 灭活模型以及美国《地表水处理法则》,CT 值是实用的预测消毒效果的控制参数[1]。t10/T 则是反映短流程度的指标,其值越接近1.0 则清水池流态越接近活塞流,流态也就越理想,水力效率t10/T 也就越高[2]。有些清水池由于存在短流,t10/T 大多仅在10%~15%,水力条件亟待优化。

传统的示踪方法可被用于探求清水池的t10/T。近年,有学者在中试试验中以NaCl 等为示踪剂进行了研究[3-4]。但是,通过示踪试验测定清水池时间分布函数费时费力,而且有时限于现场条件可能无法实现。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全尺寸建模和数值仿真,可以便捷快速的模拟每一个工况下的水力条件及t10/T,甚至揭示单个颗粒停留时间和运行轨迹等[5]。因此,基于CFD,研究清水池优化的几何结构、长宽比、隔板数量等影响因素,分析水力参数,为清水池的改造、新建和设计提供技术方法。

1 工程实例

实际清水池体积1 万m3,设计参数如下:长50 m,宽48 m,水深4 m,;廊道宽8 m,弯道宽4 m;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为DN1000。

2 主要影响因素及数值模拟工况

2.1 主要影响因素

结合清水池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隔墙数/长宽比

通过增设隔墙,廊道总长度和宽度的比值,即长宽比也随之改变。一般,隔墙数越多,长宽比越大。以同样平面尺寸的清水池,隔墙分别为2、3、4、5 和11,则长宽比分别为9、17、26、38 和150。

(2)进水方式

清水池的进水方式直接影响水流入池的能量转化和速度分布均匀性。实例中,进水管采用单管DN1000,流速0.74 m/s。其他进水方式,例如双管DN700、增设穿孔墙、溢流或单管DN1500 等作为对比,分析进水方式对水力效率的影响。

(3)弯道宽度

工程实例中,廊道宽8 m,转弯处宽4 m。以弯道宽度8 m 作对比,分析弯道宽度不同引起的水流特征对水力效率的影响。

(4)弯道数量

通过改变清水池平面布置,由48 m×50 m 变为24 m×100 m,相应减少转弯次数,研究转弯数量对水力效率的影响。

2.2 数值模拟工况

按照主要影响因素,设置各工况结构参数。以Fluent 对各个工况分别进行建模和模拟,分析水力效率t10/T 的变化。建模参数按文献[6]设置。其中,穿孔墙距进水口5 m,受过水断面限制,孔口取250 mm×250 mm,间距均为250,共64 个。

3 结果与讨论

3.1 长宽比对t10 /T 影响

对于清水池,不同隔墙数对应不同的长宽比。不同工况下的t10/T 和停留时间分别见图1、图2。

图1 长宽比对t10 /T 的影响

图2 不同长宽比下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由图1 可知,增加隔墙导致长宽比增加后,t10/T随之增大。长宽比变大到26 以上,t10/T 的增大趋势显著变缓。以水力效率0.5 衡量,按模拟趋势线法,长宽比26 以上。

图2 表明,随长宽比增大,W(t)曲线在1000~6000 s 区间逐渐变陡,这表明进口管释放的颗粒越来越集中流出清水池。例如,长宽比150 时,颗粒集中在2000~4000 s 出流,时间段明显缩短。4000 s时,颗粒出流累积概率近96.5%。

3.2 进口方式对水力效率影响

针对进水管直径、根数和增设穿孔墙等不同的进水条件,研究进口方式对水力效率对影响,结果见图3。不同进水条件下,各工况的累积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见图4。

图3 进口方式对t10 /T 的影响

图4 不同进口方式下的累积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由图3 可知,不同的进口方式对水力效率的影响较明显,相差最大近0.2。各模拟工况下,单根DN1000 的水力效率比穿孔墙和溢流更好。DN1500时,略好于DN1000,后者却更经济。模拟中,加设穿孔墙后水力效率反而降低,原因可能在于:受过水断面仅8 m×4 m 的限制,穿孔墙孔口过孔流速0.14 m/s,大于0.1 m/s,且距进水口没能足够远,导致水流流态发展不充分。两根DN700 流速同单根DN1000,但是t10/T 变差。

图4 表明,所有工况中,DN1500 的t10最长。对于设计采用的单根DN1000 工况,停留时间密度较集中。

3.3 弯道宽度对水力效率影响

弯道宽度8 m 工况下颗粒出流频数和累积概率见图5。弯道4 m 时,水力效率为0.537,弯道扩至8 m 后t10/T 减少至0.444。

图5 8 m 弯道下颗粒出流频数和累积概率

分析图5 可知,弯道宽度增大到8 m 后,集中出流的3000~4000 s,颗粒数量比4 m 弯道时略有减少,约120 个,因此,该工况下的水力效率有所减小。

3.4 弯道数量对水力效率影响

清水池平面由50 m×48 m 改为100 m×24 m后,弯道数量由5 个减少至2 个。清水池100 m×24 m工况下颗粒出流频数和累积概率见图6。

图6 2 个弯道下颗粒出流频数和累积概率

如图6 所示,集中出流的3000~4000 s,颗粒数量增加约40 个。因此,水力效率有所增加,平面50 m×48 m 时,水力效率为0.537,改为100 m×24 m后t10/T 略增至0.561。但弯道数量的影响相比于长宽比要明显变小,这表明弯道数量并非影响水力效率的最关键因素。

6 结语

该文以CFD 数值模拟,分析了影响清水池水力效率主要因素,验证了设计实例的预期效果,得出以下结论:

(1)各主要影响因素中,长宽比对水力效率影响最为明显,弯道宽度和数量以及进水方式并非影响t10/T 的最重要因素。

(2)t10/T 随L/W 增大而增大,但变大放缓。清水池实例的长宽比为38,此时t10/T 为0.54,可以满足t10/T 不少于0.5 的设计要求。

(3)减少弯道数量和增大进水管管径,均可使t10/T有所增加,但增大幅度和效果并不明显。

猜你喜欢
清水池进水管隔墙
基于主筋轴力长期监测的连拱隧道浅埋段中隔墙受力特性研究
锅炉中隔墙中间集箱管座泄漏分析及处理措施
给水厂工程清水池的设计总结
水厂清水池的水力特性模拟与结构优化
热泵干衣机的清洗系统和具有其的热泵干衣机
一种塑料制品除异味装置
锦言斋
新型高温隔墙结构的研究与开发
易安装型洗衣机进水管
大直径地铁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