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沚区油菜生产现状分析

2024-02-26 21:23奚家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田块油菜花除草

奚家智

(芜湖市湾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芜湖 241100)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在农产品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油料产品的稳定生产和有效供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芜湖湾沚区是种植油菜的传统区域,油菜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模式的转变,油菜生产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现将该地区油菜生产现状、存在瓶颈与对策总结如下。

1 油菜生产现状

目前该地区油菜种植面积约9 133 hm2,一般于9 月底至10 月下旬播种,5 月下旬收割,种植品种以冬性和半冬性油菜甘蓝型为主,白菜型目前较少,多为两低品种,品种主要有邡油777、浙杂903、德瑞油168和蓉华油5号等。栽培方式以直播机收为主,平均产量为3 300 kg/hm2,全程机械化生产虽已初步形成,但部分技术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更新改进。

2 存在瓶颈及原因分析

2.1 种植积极性

该地区地处长江下游南岸,20世纪90年代,该区油菜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达90%以上。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成本增加、传统种植模式(育苗移栽)机械化水平不高[2]等多种因素影响,油菜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对油菜种植户有一定的资金补助,油菜种植面积和收益将进一步提升。

2.2 栽培方式对产量影响

随着栽培模式的改变,油菜播种受前茬水稻的收获和天气影响较大,往往不能适期播种[2]。根据该地区气候条件,冬性和半冬性油菜适宜播种期为9月底到10月10日,由于前茬水稻收割在10月上中旬,加之收后田块需要耕、耙等农事操作,如遇阴雨天气,较难适期播种,部分田块推迟到10 月中旬后播种,导致油菜冬前难以形成壮苗,一般只有3~4 片叶,使得油菜有效分枝少、产量低,遇到寒冬气候甚至有冻死风险。此外,机收较人工收获产量损失约375 kg/hm2。

2.3 稻草还田影响

由于油菜前茬多为一季杂交水稻,秸秆量大,油菜种植须先深翻细作,工作量较大。且由于稻草量大,田间稻草不能完全被土壤覆盖,播种后的油菜籽落在稻草上难以生根发芽,造成油菜成苗率低、苗弱不均匀。故需增加播种量使播种量达3.75~6.00 kg/hm2,不仅增加成本,还易导致田间油菜苗分布不均,而人工间苗成本又过高。此外,冬季雨水少、温度低,稻草不易分解,同时土壤中存在大量稻草,空隙度增大,保水、保温性差,如遇干旱天气,水分会迅速蒸发,土壤下层水分不能上升被利用,影响油菜生长发育,如遇低温天气,土壤温度迅速下降,易造成油菜受冻死苗。

2.4 病虫草害防控

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直播油菜难以人工除草等限制,化学除草是必然选择。油菜田杂草发生重、防除难,一直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2010 年后,随着直播油菜的推广,油菜田杂草发生越来越严重,伴随着同类除草剂的长期使用,杂草种类也发生变化,禾本科杂草从以看麦娘为主,变为以菵草为优势种群,野老鹤和繁缕等阔叶杂草出现频率进一步上升。近年来,油菜田化学除草开始推广烯草酮防除禾本科杂草,草除灵、胺苯磺隆(2016 年后禁用)、二氯吡啶酸和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防除阔叶杂草。随着使用年限增加,杂草发生抗性,除草剂用量随之增加,目前普遍需使用24%烯草酮900~1 200 mL/hm2,部分油菜田种植区用药量达到1 500~1 800 mL/hm2,若药后遇低温或施用过迟易产生药害;防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多为激素类除草剂,用药后油菜会出现发黄和叶片发缩等症状,一般不增加用量,幼苗施药期或施药后遇到低温天气也易发生药害,严重时会造成死苗。油菜菌核病也是制约油菜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直播油菜密度大,中后期通风透光性差,油菜菌核病发病率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油菜菌核病在中等发病以上,个别年份达到大发生,油菜菌核病防治需要在油菜盛花期选用适宜药剂进行1~2次防治,但盛花期施药难度大、成本高,部分农户选择1 次防治或不防治,造成油菜减产。

2.5 机械化程度

近年来,该地区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已基本实现耕地、整地、灌溉和植保等部分环节的机械化,而栽插种植、成熟收获和收储烘干等关键环节仍由人工进行。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存在制约因素,包括以小规模生产为主、农艺与农机相脱节、油菜品种机械适应性差等。总体来看,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完善。

2.6 产业发展途径

该地区油菜生产目前以油用为主,基本没有开发其他用途,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形成生产、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的规模企业较少,未充分挖掘油菜的科研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产业拓展功能有待加强。

3 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栽培方式更新

3.1.1 合理轮作与安排茬口该地区目前轮作模式主要有麦-稻、油-稻、绿肥-稻-稻(再生稻)、稻(早稻)-稻(双晚)和烟-稻,水稻栽植方式主要有机插(60%)、直播(35%)、人工移栽和抛秧(5%)。应合理轮换种植,如油-稻-绿肥-稻-稻(再生稻)-麦-稻-循环种植,并推广烟-稻-油、瓜-油等模式,油菜需主要推广“冬闲田油菜+水稻”丰产栽培技术模式及稻油轮作等高效模式。合理轮作可有利地力恢复、减少田间土壤的秸秆存量,降低杂草发生。油菜前茬水稻还需选用适宜品种,推广机插栽培,力争早让茬,为油菜适期播种创造必要条件。

3.1.2 秸秆及时离田加大机械设备投入和项目支持,让秸秆及时离田,使油菜能适期播种;秸秆不能离田的需扎短(不超过10 cm)铺均,再用机械深翻土中,做到草不露土,再将表土细耙后播种。

3.1.3 机械移栽种植对不能适时播种的田块,应于秸秆离田后机械移栽种植,从而提前20 d左右移栽,使大田栽种时间延长,有利于冬前培育壮苗并夺取高产。目前油菜机械移栽种植技术处于初试阶段,还需完善其他配套技术,该种植技术对土壤和整田水平也有一定要求。

3.1.4 加强田间管理油菜播种后若遇干旱天气,需灌水造墒,使油菜尽早出苗,以期做到适当用种、均匀播种、一播齐苗;若苗期遇长期干旱,需灌水造墒、及时追肥,利用前期温热天气使油菜快速生长,提高其抗旱、抗冻能力,达到冬前壮苗标准;遇极低温寒潮天气,需提前喷施磷酸二氢钾、硅肥等叶面肥,于生长过旺田块喷施多效唑·甲哌鎓等生长素,以提高油菜抗寒力;遇干冻天气,需提前灌水,减少土壤空隙度,防止土壤过快降温冻苗,油菜田灌水要采取沟灌,实现田间半沟水,土壤表面出现湿润状况及时排光沟水,不可大水漫灌。

3.2 病虫草害科学防治

3.2.1 油菜化学除草做好油菜化学除草是实现油菜高产的重要生产环节。一是要推广封闭除草。直播油菜选择封闭除草可减少前期杂草量,有利油菜快速生长的同时减轻苗后除草压力。直播油菜封闭除草需于油菜播种前或播后1~2 d 内,施用96%精异丙甲草胺750~1 050 mL/hm2、或50%异噁·乙草胺1 050~1 200 mL/hm2、或96%精异丙甲草胺750~1 050 mL/hm2+36%异噁草松150~225 mL/hm2。油菜发芽后不可喷施封闭除草剂,遇连阴雨天气药量适当减少,以免发生药害,土壤湿度低时要喷足水量,以提高封闭效果。二是要适期开展苗后除草。对苗后田间杂草发生重的田块要及时根据田间杂草种类和苗情选用茎叶除草剂进行防除。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应在杂草3~4 叶期,用24%烯草酮600~900 mL/hm2对水均匀喷雾;杂草抗性强、杂草种类多的田块可用24%烯草酮700 mL/hm2+10.8%高效氟吡甲禾灵700~900 mL/hm2喷雾;阔叶杂草多的田块,可于直播油菜4叶期后,施用50%草除灵悬浮剂600~900 mL/hm2、或50%草除灵悬浮剂450~750 mL/hm2+30%二氯·胺吡450~600 mL/hm2;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合发生田块,可在直播油菜4~6 叶期,将两类药剂混合对水喷雾。施药要选择平均气温6 ℃以上晴好天气,低温寒潮前7 d内不可施药。

3.2.2 病虫害防治根据病害发生趋势和油菜生长情况选择适用药进行防治。苗期需做好蚜虫防治,蚜量达500头/100株时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防治;需重点做好油菜菌核病的预防,菌核病重发年份或重发田块需要防治2~3次,第一次于油菜盛花初期(主茎开花株率100%,一次分枝开花率20%~30%)用药,第二次于盛花期(二次分枝开花率100%)用药,花荚期雨水过多年份需于药后7 d左右进行第三次用药,一般田块可于油菜盛花期防治一次,油菜菌核病可施用40%菌核净1 200~1 500 g/hm2、或50%腐霉利600~900 g/hm2、或50%啶酰菌胺450~750 g/hm2、或20%氟唑菌酰羟胺750 mL/hm2等高效药剂;预防蚜虫需另加25%吡蚜酮30 mL/hm2。若选择无人机飞防需适当增加用水量,做到均匀喷雾,以防局部喷药浓度过大造成药害。

3.3 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推广

实现机械化必须有配套技术支撑,找准油菜全程机械化种植的瓶颈环节,解决如播栽、收获和干燥等机械化生产技术和装备问题,对促进油菜高产高效种植、提高油菜产业总体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3]。播种前需使用机械施肥,再使用大型拖拉机翻耕、耙整、开沟,然后采用无人机播种、化学除草、追肥和病虫害防治,最后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一次性机收(可选用久保田688Q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油菜90%变黄时需抢睛天收割,晒干风净、除去杂质,水分降到9%以下装袋贮藏。全程机械可大大节约种植成本,实现成本6 000~7 500 元/hm2(除田租金),获利6 000~9 000 元/hm2,极大提高油菜产业的发展。

3.4 挖掘油菜多用价值

吸引油菜籽加工企业,在实现油菜绿色全产业链生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油菜油用、花用、蜜用、菜用、饲用和肥用六大功能,推进油菜与乡村一二三产业的全面融合发展。

3.4.1 提升油菜产业油用价值目前,该地区油料加工以民间小作坊形式居多,生产规模小、品牌效应弱。提升油菜产业的油用价值,一是要加快现有农村土榨油坊的升级改造,充分发挥该地区菜籽木榨技术作为省级文化遗产的优势,全力打造特色木榨菜籽油产业,将全区食用油加工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产业联盟,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技术要求,统一价格,统一宣传,统一销售”的“五统一”产业模式。重点从品质特点和质量优势等方面加强对优质菜籽油的宣传,以健康消费引导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以传统油坊为基础,全区培植5~7 家油料加工龙头企业,以产业化项目扶持形式,对企业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全力打造优质放心菜籽油品牌。三是以菜籽油为主要原料,开发休闲食品和特色加工食品,同时不断挖掘油菜籽加工附产品,延伸产业链。

3.4.2 挖掘油菜产业菜用价值在传统油菜菜薹种植区推广食用油菜种植。油菜菜薹里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硒等,营养价值较高。菜薹除了鲜食,还可加工成脱水蔬菜、速冻蔬菜、泡菜和腌菜等,推广油菜菜薹种植可提升油菜的经济价值[3]。

3.4.3 开发油菜产业花用价值建立农旅结合示范区,提升油菜花旅游功能。分别建设红杨珩琅山北坡-罗公圩万亩油菜花基地、六郎镇周圩村万亩油菜花基地、花桥惠明湖、咸定圩内河和陶辛水韵近水油菜花景观带五大油菜旅游观光基地,引进培育花瓣和叶片颜色不同的油菜品种,形成多彩油菜花海,结合湾沚浪漫樱花季、六郎湿地郁金香、陶辛万亩荷花塘、红杨研学玫瑰谷和花桥桃花观赏节,以花为媒,打造特色乡村花海旅游新产品。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每年举办为期30 d的“湾沚山水·万亩花香”油菜花节,吸引游客相约油菜花海,共享视觉盛宴。

3.4.4 拓展油菜产业蜜用价值油菜花蜜柔润适口、甜而不腻且无副作用,被誉为“人类健康之友”,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有机酸,是营养丰富的天然食品。以油菜花为蜜源开发出的蜂蜜、花粉、蜂王浆和蜂胶等系列蜂产品,将赋予油菜花产业更为丰富的内涵。从拓展油菜蜜用价值入手,鼓励蜂农规模养殖,建立养蜂示范户,打造油菜花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促成全区农特产品销售,带动农家乐餐饮、住宿和特色工艺品批发与零售,推动全区油菜生产效益逐年递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4 结语

我国是油料消费和进口大国,需加强优质油料品种研发,提高机械化水平,实施差异化战略,增加油料储备,拓展进口渠道,促进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油料安全。推广油菜种植意义重大,不仅可创造可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还可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

为扩大安徽芜湖湾沚区油菜种植面积、提高油菜产量,本文对当前该地区油菜生产现状、存在瓶颈及原因加以分析,提出通过栽培方式更新、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加强病虫草害防治和挖掘油菜多用价值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粮油生产水平。

猜你喜欢
田块油菜花除草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除草记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从油菜花田里穿过的雨
油菜花开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油菜花
除草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