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对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的田间防效研究

2024-02-26 09:11董瑞徐丹丹李玉焕王少丽
中国蔬菜 2024年1期
关键词:苯肼阿维菌素菌素

董瑞,徐丹丹,李玉焕,王少丽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叶螨俗称为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亚纲真螨目叶螨科,是一类极为重要的世界性农业害螨,可为害果树、蔬菜、花卉等,常群集在寄主植物叶背刺吸植物汁液、降低作物光合作用而造成为害,受害植株叶片发黄枯萎,严重者可造成作物枯死,给生产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已有研究表明,蔬菜、瓜果上的叶螨种类为多个种混合发生,常见的优势种类有两种: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和截形叶螨(T.truncatusEhara)(王少丽等,2014)。二斑叶螨寄主范围可达1 100 多种(van Leeuwen et al.,2010),和截形叶螨之间存在寄主植物的重叠,但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优势种类常有不同(王少丽 等,2011)。

为了控制田间叶螨种群,常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其中化学防治是最主要、最常用的防治方式,因此导致叶螨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抗药性。前期研究表明,同一块草莓田间的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Boisduval)〕对同一种药剂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朱砂叶螨的敏感度高于二斑叶螨(Bi et al.,2016);前人采用玻璃管叶碟法测定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对药剂的敏感性,发现截形叶螨的致死中浓度明显低于二斑叶螨(Wang et al.,2015)。这些研究表明,体色为黄绿色型的二斑叶螨对化学药剂的耐性高于红色型的截形叶螨和朱砂叶螨。而田间种群也监测到二斑叶螨对化学药剂的高抗性(Xu et al.,2018),实际生产中也常出现叶螨防控效果不理想的案例,尤其是传统杀螨剂,这可能与叶螨体型微小、发生初期很难被发现而错过防治适期有关,也或许与不同叶螨种类对药剂的敏感度不同有关。为了明确不同药剂对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的防效,分别选择二斑叶螨为优势种类的草莓田和截形叶螨为优势种类的茄子田,进行不同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以期为田间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化学防控的选药和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叶螨

试验田间随机调查20 株以上寄主植物叶片上的叶螨,明确其优势种类。田间试验过程中调查各种类的成螨数量。

1.2 供试药剂

选用目前生产上常用的12 种不同类型的杀虫(螨)剂制剂,其具体施用剂量参照中国农药信息网(http://www.chinapesticide.org.cn/)上的登记用量或药剂推荐用量。各药剂的化学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及试验浓度等信息详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信息

1.3 试验方法

田间防效试验分别于2023 年4 月和5 月在北京市昌平区南口试验基地的棚室草莓田(品种为红颜)和茄子田(品种为园杂471)中进行。棚室长均为45 m,宽均为8 m,草莓和茄子均按照常规种植密度栽植,常规农事管理。草莓田施药时草莓处于结果末期、临近拉秧,叶螨发生为害较重;茄子田施药时茄子处于苗期,叶螨发生初期。试验区和对照区之间设置10 行隔离区,试验期间各施药1次,不同处理的药剂溶液全部现配现用,采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全株正、背叶面均匀喷雾。施药前调查各处理的螨口基数,药后1、3 d 和7 d 调查各处理的螨口数。每种药剂处理设置3 次重复,每个重复随机调查10 株作物。以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根据调查记录的原始数据计算各药剂处理下的螨口减退率和田间防效。

螨口减退率 = 〔(药前螨口基数-药后螨口数)/药前螨口基数〕× 100%

防治效果 = 〔(处理螨口减退率-空白对照螨口减退率)/(1 -空白对照螨口减退率)〕× 100%

1.4 数据分析

采用DPS V3.01 软件计算各药剂的防效,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采用DMRT 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叶螨优势种类鉴定结果

经鉴定,草莓田优势叶螨种类为二斑叶螨,黄绿色体型,为害症状明显;茄子田优势叶螨种类为截形叶螨,红色体型,叶螨刚开始发生,植株受害症状不明显。

2.2 不同药剂对草莓二斑叶螨的田间防效

不同药剂对草莓二斑叶螨的田间防效如表2 所示,药后1 d,仅联苯肼酯 · 乙螨唑防效超过60%,其余药剂的速效性不明显。药后3 d,依维菌素、联苯肼酯、腈吡螨酯、丁氟螨酯的防治效果均高于90%,4 种药剂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其中依维菌素防效最高,达96.44%;其次为乙唑螨腈、甲维盐和联苯肼酯 · 乙螨唑,防效处于86.49%~89.89%之间;阿维菌素药后3 d 的防效最低,为58.17%;其余药剂防效处于63.68%~78.67%之间,其中矿物油和球孢白僵菌之间、GC16-1 和立克之间差异不显著。药后7 d,大部分药剂处理的防效有所降低,单剂依维菌素、联苯肼酯、丁氟螨酯、乙唑螨腈的防效均高于80%;而复配制剂联苯肼酯 · 乙螨唑的防效高达97.70%,具有优良的持效性。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草莓二斑叶螨的田间防效

2.3 不同药剂对茄子截形叶螨的田间防效

不同药剂对茄子截形叶螨的田间防效如表3 所示,药后1 d,螨口数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复配剂联肼 · 乙螨唑的防效高于其他单剂。药后3 d,除依维菌素防效为80.60%外,其余各药剂处理防效均达90%以上,且持续到药后7 d,其中联苯肼酯和乙唑螨腈的防效分别为99.45%和99.13%,植株上仅零星出现个别存活叶螨,所有药剂处理均表现出优良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表3 不同药剂处理对茄子截形叶螨的田间防效

整体来看,12 种药剂处理后3 d 和7 d 对截形叶螨的防效均高于对二斑叶螨的防效(表2、3)。

3 结论与讨论

叶螨的寄主植物极其广泛,其中二斑叶螨的寄主植物可达1 100 多种(Dermauw et al.,2013);不同作物上优势叶螨种类存在差异,前期研究表明,北京和河北地区茄科和豆类蔬菜上叶螨种类主要是截形叶螨和二斑叶螨(王少丽 等,2014)。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及作物布局等变化,二斑叶螨种群存在一定程度的扩张趋势,同时也与年度气候等因素相关(何秉青 等,2023;王少丽 等,2023)。2023年在北京市昌平区南口试验区发现草莓和茄子上分别以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为优势种类。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截形叶螨和二斑叶螨的防效存在明显差异。药后3 d,各供试药剂对截形叶螨具有较高防效,且防控效果可持续到药后7 d,或许更长时间,说明本试验的供试药剂均可用于截形叶螨的防治,其优良防效持续时间较长,利于截形叶螨种群控制。但对二斑叶螨来说,药后30 d 依维菌素、联苯肼酯、丁氟螨酯、腈吡螨酯防效较高,但在药后7 d 有所下降,这与之前报道的二斑叶螨抗药性产生和田间常发现的防效不易持久的表现是一致的(赵玉伟 等,2006;Tian et al.,2022),说明二斑叶螨对药剂的耐性明显更高,依赖化学药剂进行防控难度更大。本试验中,阿维菌素对二斑叶螨的防效最低,药后7 d 仅为40.30%,这与之前报道的田间二斑叶螨的雌成螨和卵均对阿维菌素产生高抗性的结果一致(刘庆娟 等,2012;Xu et al.,2018);以朱砂叶螨的LC90阿维菌素浓度处理二斑叶螨,其死亡率仅为24%(Bi et al.,2016),再次证明阿维菌素不宜单独用于二斑叶螨的防控,但对其他红色型叶螨具有较高的毒力活性。依维菌素作为阿维菌素的升级版,已登记用于草莓叶螨的防控,本试验发现该药剂喷施3 d 和7 d 后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分别为96.44%和83.78%,这与张秀霞等(2020)研究中对山东济南二斑叶螨的防效93.27%(药后3 d)和88.54%(药后7 d)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其防治效果较为稳定。因此,对田间叶螨防控时需要先鉴别其种类,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控措施和施用化学药剂,以提升田间防控效果。

联苯肼酯和乙螨唑作为两种新型杀螨剂,杀螨活性优良(Wang et al.,2015;宫亚军 等,2017),其杀螨机制不一致,复配后对田间叶螨种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乔晓芳 等,2019)。本试验结果也表明,45%联苯肼酯 · 乙螨唑悬浮剂对截形叶螨和二斑叶螨均表现出优良防效,可作为叶螨应急防控杀螨剂。矿物油、白僵菌、GC16-1 和立克为非化学药剂,本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截形叶螨防控效果优良,药后3 d,对二斑叶螨的防效低于除阿维菌素之外的其他化学药剂;药后7 d,对二斑叶螨的防效与腈吡螨酯、甲维盐接近,也可作为备选的轮换药剂使用。同时,新型杀螨剂联苯肼酯、丁氟螨酯可与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persimilis)等天敌实现协同应用,对叶螨防控效果更佳(宫亚军等,2015;乔岩 等,2018),因此为了降低二斑叶螨的抗药性发展,除了药剂轮换使用,还可选择高效低毒药剂与捕食螨生防技术协同应用。

猜你喜欢
苯肼阿维菌素菌素
苹果中联苯肼酯及其代谢物的储藏稳定性研究
40%联苯肼酯·乙螨唑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
伊维菌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EGSB反应器处理阿维菌素废水
联苯肼酯药后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产卵抑制作用及所产螨卵的影响
硫酸黏菌素促生长作用将被禁
树脂吸附法处理苯肼生产废水工业化设计方案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一模一样,还是截然不同?
阿维菌素在稻米中的残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