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录井技术在导眼井施工中的应用

2024-02-26 02:31
西部探矿工程 2024年2期
关键词:本井营城录井

赵 亮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黑龙江大庆 138000)

1 导眼井施工中的地质录井技术简介

导眼井是指在地层地质信息认识不清楚的前提下,为获取详细的地层地质资料,准确定位目的储层,为水平段施工打基础的井。主要功用为:①获取地下实物资料,即从钻井中采取岩芯、矿芯、岩屑、液态样、气态样等。②作为地球物理测井通道,获取岩矿层各种地球物理场的资料。③作为人工通道观测地下水层水文地质动态情况。④用作探、采结合,开发地下水、油气、地热等。

地质录井技术是指通过相关仪器设备,如综合录井仪等,在油气井钻采过程中连续收集和检测所钻地层释放出来的油、气和水痕迹的显示、工程技术参数、钻井液性能、地层地质信息等,以发现和识别油、气、水层,达到地层含油气评价、生油岩判别和油气资源评价的目的。此外通过监控钻井工程参数、钻井液性能、地层压力等的变化情况,为高效钻井提供技术支持。

地质录井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地质录井包括岩屑录井、岩芯录井、荧光录井、油气录井、钻时录井、采样录井等;二是气测录井包括随钻气测录井、扩散气测录井、热真空全脱气测录井等;三是碳酸盐录井,主要是对碳酸盐岩的含量进行分析;四是地化录井,用于获得地层含油特征参数;五是工程参数录井,对钻井施工的工程技术参数进行监控;六是地层压力录井,检测地层的压力变化。

2 地质录井技术在L5-P3导眼井中的应用

2.1 L5-P3导眼井简介

L5-P3 导眼井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胜利乡境内。构造位置为松辽盆地西部断陷带梨树断陷梨南洼槽东部缓坡带。本井井别为预探井,井型为直井,设计井深2818.00m,完钻井深2856.00m。钻探目的:探索梨南洼槽西部营城组含油气性,准备石油预测储量。

2.2 钻井概况

本井使用PDC∅311.00mm钻头第一次开钻,钻至井深807.00m 第一次完钻。外径244.50mm 表层套管下深至806.54m。使用PDC∅215.90mm钻头第二次开钻,钻至井深2856.00m 完钻。完钻层位:火石岭组;岩性:灰色玄武质安山岩;钻井液性能:密度1.20g/cm3,粘度55s。外径139.70mm油层套管下深至2839.52m。本井钻井取芯2 次,总进尺:36.75m,总芯长:36.53m,总收获率:99.49%。本井井壁取芯1次,设计29颗,实际29颗。收获率100%。本井最大井斜:2.86°,井深:2000.00m,方位:157.94°,总水平位移:35.43m,总方位:154.52°。

2.3 录井概况

2.3.1 资料录取

本井按照地质设计要求开展岩屑、荧光、钻时、气测等录井项目,自817m开始录井。在地质录井工作中齐、全、准地录取了地质录井及地球物理测井等资料。其中岩屑、荧光各1797 包(点);气测、钻时2030 点;钻井液密度、粘度各194点;井壁取芯29颗。生油岩热解分析样品10 点,核磁共振分析样品28 点,X 衍射分析记录1164点,岩石元素分析记录1162点。收集地球物理测井曲线19条。上述资料的取得为探索梨南洼槽南部营城组含油气性,准备石油预测储量,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依据。

2.3.2 录井监测成果

(1)工程监测。按设计要求自井深817m 开始至2856m 连续测量井深、钻时、悬重、钻压、泵冲、立管压力、转盘转速、扭矩、出入口泥浆电导率、出入口泥浆密度、出入口泥浆温度、出口流量、总池体积及四个单池体积。现场人员通过对以上数据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工程参数的异常变化,并将数据及时地通知工程方,辅助工程圆满完成了本井的钻井施工任务。并对数据进行了详细、准确的记录。

(2)钻井液监测。全井对钻井液粘度、密度、出入口流量、出入口电导率、出入口温度、池体积进行了连续监测,及时为工程人员提供全面详实的数据资料,优化钻井液配置。

(3)气体监测。本井使用SK-2000FC 综合录井仪录井,全烃最小检知浓度20ppm,组分最小检知浓度5ppm,硫化氢最小检知浓度1ppm,二氧化碳最小检知浓度0.1%。连续进行气体监测,确保了油气显示及气测异常的发现与评价。

(4)地质预报。本井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参数、泥浆参数连续监测,在录井过程中,对易出现事故井段及地层,多次对工程提醒,做好防塌、防漏预报。确保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4 工程与录井

(1)工程与录井在钻井过程中紧密配合,圆满地完成了录井任务。本井发生一次井漏,通过录井技术的应用,及时准确发现了复杂事故,并配合工程技术,圆满地进行了处理,具体数情况下:

发生时间:3月10日22:28;结束时间:3月11日4:00;漏失井段:2157~2160m;层位:Q 三段;漏失井段岩性:灰色泥质粉砂岩;施工状态:钻进过程中发生漏失。

漏失经过:22:30 钻进时(井深2157m),地质坐岗人员发现总池体积减少1.8m3,出口流量也同时减少,马上预告给司钻。至22:50 钻进至2160m 发生继续漏失(漏速30m3/h)停钻至23:10 配制浓度10%堵漏浆20m3,泵堵漏浆18m3,替浆19m3至3:30短起下15柱,静止堵漏至4:00双凡尔循环无漏失,共计漏失10m3。

钻井液性能:漏失前密度1.22g/cm3,粘度46s,漏失后密度为1.20g/cm3,粘度44s;漏失量:10m3;返出物:有随钻堵漏剂和少量真岩屑返出;漏速:30m3/h。

井漏处理措施:加入随钻堵漏剂2.0t,短起15柱静止堵漏;井漏处理结果:堵漏成功;井漏发生原因分析:三段存在裂隙。

(2)本井测后效4次,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后效气检测记录

如表1所示,4次后效测量均能准确检测到气测峰值,并排除一次槽面油花风险显示,为钻井安全高效施工提供了保障。

2.5 地质成果

2.5.1 地层简述

本井自817.00m开始录井,自上而下不同井段所对应的地层岩性如下:

(1)泉三段,井段:817.00~1065.50m,录井厚度248.50m。本段岩性为紫红色泥岩与灰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泉二段,井段:1065.50~1373.50m,地层厚度308.00m。本段岩性为紫红色泥岩与灰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3)泉一段,井段:1373.50~1620.50m,地层厚度247.00m。本段岩性上部为紫红色泥岩、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杂色细砾岩组成不等厚互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4)登娄库组,井段:1620.50~1822.00m,地层厚度201.50m。本组地层上部为紫红色泥岩与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不等厚互层;下部为紫红色泥岩与杂色细砾岩组成不等厚互层,间夹灰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5)营城组,井段:182.00~2159.00m,地层厚度337.00m。本组地层上部为深灰色泥岩、灰色细砾岩、含砾细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下部为灰黑色泥岩、灰色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下伏与地层呈整合接触。

(6)沙河子组,井段:2159.00~2302.00m,地层厚度143.00m。本组地层岩性为灰黑色泥岩与灰色细砂岩、含砾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顶部一层黑色煤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7)火石岭组,井段:2302.00-2856.00m(未穿),录井厚度554.00m。本组地层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与灰色细砂岩、含砾细砂岩、细砾岩、中砾岩组成不等厚互层,间夹灰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一层黑色煤层。

3 生储盖层

(1)生油层。从本井揭露的地层看,暗色泥岩主要发育在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下面就暗色泥岩发育情况叙述如下:

营城组:井段1812.00~2149.00m,地层厚度337.00m。发育暗色泥岩59 层,厚192.30m,占地层厚度57.06%,单层厚度最大35.00m,最小0.09m,一般0.50~20.50m,泥岩颜色为灰、深灰、灰黑色,具有良好的生油能力。

沙河子组:井段2149.00~2292.00m,地层厚度143.00m。发育暗色泥岩28层,厚91.00m,占地层厚度63.64%,单层厚度最大15.00m,最小0.50m,一般1.00~8.50m,泥岩颜色为灰黑色,具有良好的生油能力。

火石岭组:井段2292.00~2836.00m,录井厚度544.00m。发育暗色泥岩17 层,厚133.00m,占地层厚度24.45%,单层厚度最大17.00m,最小0.50m,一般1.00~14.50m,泥岩颜色为深灰、灰黑色,生烃条件好,随着洼槽内埋藏深度增大,以生气为主。

(2)储集层。从本井揭露的地层剖面来看,砂岩储集层主要发育在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下面就其发育情况阐述如下:

营城组:井段1812.00~2149.00m,地层厚度337.00m。发育砂岩66层,累计厚度144.70m,占地层厚度42.94%,单层厚度最大35.00m,最小0.09m,一般0.50~20.50m,储层岩性为细砾岩、细砂岩、含砾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质胶结,较疏松,具备较好的储集能力。

沙河子组:井段2149.00~2292.00m,地层厚度143.00m。发育砂岩28层,累计厚度52.00m,占地层厚度36.36%,单层厚度最大6.00m,最小0.50m,一般1.00~3.50m,储层岩性为细砂岩、含砾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质胶结,较疏松,具备较好的储集能力。

火石岭组:井段2292.00~2836.00m,录井厚度544.00m。发育砂岩46层,累计厚度411.00m,占地层厚度75.55%,单层厚度最大127.00m,最小0.08m,一般0.20~42.00m,储层岩性为细砾岩、细砂岩、含砾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中砾岩、玄武质安山岩,泥质胶结,较疏松,具备较好的储集能力。

(3)盖层。从本井钻遇地层来看,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层间泥岩发育,作为良好的直接盖层;可对深层油气聚集起到良好封盖作用。

(4)生储盖层组合特征。本井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均为自生自储式组合方式。

4 结论

(1)本井通过岩屑、岩芯、气测、荧光等录井,在营城组、沙河子组见5 层油气显示,厚7.00m。其中荧光级显示5层,厚7.00m。

(2)全井气测解释10 层,厚74.00m,其中差油层1层,厚5.00m;差气层2 层,厚9.00m;含气水层4 层,厚35.00m;水层2层,厚12.00m;干层1层,厚13.00m。

(3)全井综合解释35层,厚85.36m,其中油水同层1 层,厚1.50m;差油层4 层,厚5.50m;差气层2 层,厚8.50m;含气水层4层,厚35.00m;水层19层,厚17.86m;干层5层,厚17.00m。

(4)梨南6平1导眼井区域构造位置位于辽盆地南部东部断陷带南部。经钻探证实:本井营城组顶界海拔(-1638.11m),较地震T4 反射界面(约-1600.00m)相差38.11m,吻合较好。

猜你喜欢
本井营城录井
服务国家战略
煤层气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位移井NP13-1346钻井技术
释放城市新机会 创造美好新生活
回不去的城
二维码在录井设备管理上的应用
国有录井公司做赢低效地热录井市场举措
录井工程2017年第1~4期分类目次
浅谈空气钻井技术在元坝27-2井的应用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