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①

2024-02-26 03:32张宇栋
关键词:村落要素物质

李 响, 张宇栋, 李 萌

(1.三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2.徐州工程学院设计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 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新的生活理念和思想观念不断冲击下,村落公共空间逐渐衰败,失去场所功能的同时,其承载的文化精神也逐步流逝。[1]在乡土社区的重构与更新过程中,公共空间“同质化”与“变质化”问题严重突出,这不仅破坏了传统村落社会秩序,而且埋葬了“乡愁”,使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进一步恶化。

闽西地区传统村落资源丰富,该地区主要包括三明市和龙岩市。截至目前,两市共6批计149个村落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占福建省总数的27%。该地区多山地丘陵,对外交通不便,因此大部分传统村落的风貌保存相对完整。但由于地处偏远,经济发展落后,人口流失严重,空心村现象突出,导致闽西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亟待解决。以尤溪县桂峰村为例,基于该村落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探索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保护与更新策略,为闽西地区传统村落今后的振兴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桂峰村概况

桂峰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东北向,自北宋名臣蔡襄之九氏孙蔡长,于宋淳祐七年(1247年)肇基以来,迄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桂峰“居万山之巅,诸峰拱翠环列于下”,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邻谷,为山地丘陵地貌,属戴云山脉的一部分,山高谷深,海拔在500m~800m以上。[2]桂峰村依山就势而建,民居建筑分布在三面山坡上,错落有致。村落现存39幢古建筑,被赞赏“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图1)。

图1 桂峰村风貌(作者自摄)

桂峰村于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同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被福建省林业厅授予“福建省生态文化村”。近年来,桂峰村旅游业发展迅速,以其独具特色的村落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大量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2 桂峰村公共空间体系

2.1 物质构成要素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可分为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物质要素主要包括植物绿化、建筑物、环境构筑物等要素,而非物质要素主要指政治、文化、历史、宗教、习俗等要素。[3]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互为载体,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体系。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日益受到地理学、社会学、城乡规划学、人类学及设计学等多学科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诸多学者对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类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由于分类依据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4]按照空间形态,将桂峰村公共空间划分为点状公共空间、线状公共空间和面状公共空间。

2.1.1 点状公共空间

点状公共空间包括街道空间转折处形成的具有休息、交谈、交通等功能的节点空间,如门户空间、古井等。也包括具有特殊功能意义的空间,如祠堂、祖庙等。点状公共空间分布广泛,桂峰村最具代表性的点状公共空间是蔡氏宗祠和蔡氏祖庙,也是桂峰村重要的精神空间。蔡氏宗祠位于石印桥的上游,清康熙八年(1669年)由蔡茂相主持修建。宗祠占地948m2,建筑面积616m2,呈中轴线对称布局,院内竖有石旗杆,是桂峰村供奉和祭祀的空间,庄严肃穆。蔡氏祖庙占地面积1390m2,建筑面积731m2,位于村中心,地理位置被称为“飞凤衔书”。每年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全村都在祖庙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在外的年轻人也要赶回家乡参加,以表孝道。当晚村中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会在祖庙内聚会进餐,这是桂峰人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

2.1.2 线状公共空间

线状公共空间其围合界面丰富,空间具有流动性,居民在其中自由穿行,呈网状散布于村落中,是具有导向性的公共空间类型。[5]主要包括村落中的街巷空间、河流沿岸等。桂峰村村庄出入口处有一条主路向南通往洋中镇,向北与其他村庄相连。村内的道路呈不规则形态,以石印桥为中心分布三条游步道,一条是临溪的往东的步道,一条是往南的步行道,另一条是被称为下坪古街往北的步行道。[6]桂峰村内道路蜿蜒曲折,拾级而上,连接村落中的各空间节点,可达性强。较宽的街巷宽度约1.5m~1.8m,狭窄的巷道宽度只有0.7m~1.1m,仅可供一人通行,例如美人巷。

2.1.3 面状公共空间

村落面域空间没有规则精确的边界,却给人以心理和感知上明确的空间感。[7]面状公共空间主要包括晒谷场、广场以及一些大型点状空间的前奏空间,开敞性较强。桂峰村的面状公共空间主要由村庄入口处引凤亭旁的广场、停车场和七家楼附近的观景台构成。引凤亭是新建的具有现代广场和停车场功能的公共空间,满足村民和游客的日常使用需求。观景台长约23m,宽约11m,原本是村民在平日以及晒秋节时晾晒谷物、聚集聊天的场所,随着桂峰村旅游业的发展,逐渐演变为如今的观景平台,村民也较少使用。

2.2 非物质构成要素

桂峰村世代承祖训,倡导邻里和睦、族亲团结,形成流传数百年的文明乡风,也造就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峰村的非物质构成要素依托物质要素即村庄中的公共空间存在,这些世代传承的特色地域文化是桂峰人的精神寄托。对于优秀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提升村民对村落共同体的认知。然而随着传统生活模式的改变,村民尤其是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薄弱,也将致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减弱(表1)。

表1 桂峰村非物质文化现状

桂峰人崇拜信仰萧公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这与民间传说萧公曾为桂峰消除瘟疫有着密切联系,萧公被桂峰人视为保护神,萧公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桂峰几代人。祭拜萧公的集福堂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如今在原址重建,村中的老人依然通过祭拜的方式祈求萧公的庇佑。

迎竹蛇是桂峰村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的重要庆祝活动。村中每户必备一架竹蛇板。板上装配三个高约尺半的斗式纸褙灯笼,灯笼用剪纸花边装饰,中间插上蜡烛。全村300多户的竹蛇板与龙头灯相连,在神轿的带领下走街串巷,绕村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迎竹蛇的活动延续至今,是桂峰村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活动。

七月半这天,全村在蔡氏祖庙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祭礼丰厚。村中位高者行“官礼”,仪式庄严肃穆,历时数小时,现在仍然是桂峰村每年最重要的祭祀活动。

桂峰村中秋节有“抱金匏(南瓜)”的习俗。晚上村里的后生会结伴前往新婚夫妇家的南瓜棚去偷瓜。南瓜得手后,便把瓜贴上红纸,抱到新婚人家的大门口,燃起准备好的鞭炮,领头的喊起吉祥话。主人便相迎而出,把南瓜接进新房,以示早生贵子。由于村中年轻人越来越少,这种民间习俗也渐渐消失了。

行诗与盘诗是桂峰方言诗歌,土腔土调,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诗歌大约产生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晚清至民国时期,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几乎消失殆尽。

3 桂峰村公共空间现状

通过实地走访,发现桂峰村公共空间基本延续了传统公共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也注入了新的元素,例如广场、停车场、古民居展览馆、民俗展览馆等。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桂峰村公共空间的现状也不尽相同。

表2 桂峰村公共空间现状

4 桂峰村公共空间保护与更新策略

4.1 扩展公共空间功能,提升空间利用率

桂峰村传统公共空间的功能单一,难以满足村民现代生产生活的需求,从而导致利用率降低。因此,补充、完善村落基础设施,为传统公共空间注入新的生活功能,使传统公共空间功能多样化、复合化是传统村落保存、活化的重要前提。[8]例如可以定期在祠堂、祖庙举办桂峰村特色民俗体验活动,如猜灯谜、迎竹蛇、抱金匏等;在玉泉书斋开展主题研学活动,让游客和村民们在参与中领略桂峰村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还可以将村内长久无人居住、文化价值一般的民居改造成为民宿或者村民活动中心等。

举办以地域特色和传统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既可以扩展公共空间的功能、丰富游客体验,还能够通过熟悉的场景再现给村民以精神慰藉。以文化“软实力”支撑实体空间的存续,使空间更具活力。

4.2 尊重村民主体话语权,提升村民参与度

桂峰村公共空间的保护与更新必须要尊重村民的话语权,在发展的同时兼顾村民主体的利益。农民对传统居住空间的认同,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价值观都影响着农民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积极性。[9]因此,提升村民参与度,首先要解决好村民对于村落公共空间的实际需求问题。目前在村中居住的以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为主,可以在村中新增设适合老年人和儿童的文化类公共空间,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幸福感。尤其是近年桂峰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更应该激发年轻一代的村民对于家乡保护的主动性。以旅游产业促进村落发展,以村落发展吸引年轻人回乡,使他们参与到桂峰村的保护和发展中来,这也是传统村落得以延续的关键。

4.3 加强村落建设管理,提升村落整体环境

在村落公共空间保护和更新过程中,应注重新生公共空间与村落整体风貌的和谐统一,对于破坏传统村落景观风貌的空间进行改善与整治。对老旧衰败的传统民居应修旧如旧,采用当地建材和传统建筑工艺进行修缮,尽可能还原本真。同时,完善桂峰村公共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营造完善健全、整洁美观的村庄环境。例如沿游览线路适当增加休闲座椅、垃圾桶、公共厕所,为游客和村民提供便利。还可以增加村中的夜晚亮化照明设施,使游客在夜晚也能走出民宿,欣赏不一样的村落美景;使村民走出家门,在桂花树下、在石印桥边、在街头巷尾共话家常,让村民重拾美好的回忆。

5 结 语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作为传统村落的核心,不仅是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交往、休憩、开展民俗节庆活动的物质场所,更是村民的精神家园,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通过对桂峰村落中点、线、面三种不同空间形态的公共空间以及萧公文化、迎竹蛇等非物质构成要素的现状进行总结梳理,分析其面临着传统公共空间萎缩、功能弱化、利用率低,新旧公共空间割裂,村民话语权缺失、参与度低等一系列困境。提出通过扩展空间功能、尊重村民主体话语权、加强村落建设管理三项策略保护和更新桂峰村的公共空间,激活传统公共空间的活力,推动传统村落良性、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村落要素物质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