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守护绿水青山 用科技阻挡风沙脚步
——记“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获得者徐先英

2024-02-28 11:05龙敏付贵全
甘肃林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荒漠化治沙甘肃省

龙敏 付贵全

2024 年1 月19 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81 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 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徐先英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并作为获奖代表上台领奖。

甘肃省民勤县,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共同“夹击”,是中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四大发源地之一、国家荒漠化防治的热点区域。刻苦学习走出家乡,离开这个黄沙飘飞、沙海漫天的艰苦环境,成为了儿时徐先英最大的心愿。徐先英通过不懈地努力顺利考到外地大学,然而,命运的车轮不经意间将他安排到治沙专业。因此,治沙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学毕业后,徐先英毅然做出了回乡治沙的决定。

徐先英1985 年毕业于内蒙古林学院沙漠治理系,1996 年美国怀俄明州立大学做高访,2003 年在北京林业大学获硕士学位,2008 年在北京林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 年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博士后出站。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 多项;培养研究生20 余人;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 项;主编参编专著5 部;获专利授权20 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1999 年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佳沙漠实践奖,2000 年获甘肃省首届林业青年科技奖,2008 年获甘肃省防沙治沙先进个人,2009 年被评为甘肃省领军人才,2011年入选甘肃省优秀专家,2014 年再度被评为甘肃省领军人才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8 年被聘为甘肃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常务理事,2019 年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并被聘为甘肃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和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2020 年甘肃省领军人才考核“优秀”,2022 年度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早期的甘肃治沙,普遍采用“人拉肩扛”的压沙模式,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沙丘破碎的地形和松散的干沙层一度成为机械治沙压沙“卡脖子”的难题。在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基础上,研制治沙机械、研发治沙模式与技术成为徐先英团队治沙工作的重点。他带领团队解决了沙区治沙造林开坑困难、压沙劳动强度大的难题;39 年来一直坚守在风沙一线从事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用青春守护绿水青山,用科技阻挡风沙的脚步,把论文写在了沙区的大地上。他牵头研发了多项防沙治沙技术和治沙装备,其中:研制的微型压沙机小巧、便捷、群众用得起,效率是人工的4 到6 倍,深受广大治沙群众喜爱;流沙地灌木快速栽苗装置,解决了流沙地灌木栽植过程中苗木窝根严重和开坑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沙生灌木的栽植速度和苗木成活率;研发的玛曲高寒草地沙化防治技术,解决了黄河首曲高寒草地沙化防治的近自然修复关键问题,推广应用后草地植被盖度及草场生产力增加了30%以上,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创建的干旱沙区绿洲边缘“四带一体”治沙模式和植被快速恢复技术,有效解决了流沙埋压农田的问题,为“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科学治沙提供了示范样板和技术支撑,也为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类似区域沙漠绿洲边缘风沙口治理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同时他和团队还把甘肃的治沙故事讲给了世界听,先后培养了76 个国家1000 余名治沙科研人员,为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及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荒漠化防治提供了新装备、新模式以及新技术。

1 月20 日,徐先英载誉而归,甘肃省林草局及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为其举行了欢迎仪式。徐先英就治沙工作取得的现有成果及对未来治沙事业的期望与甘肃省林草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了交流座谈。徐先英深知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誉,更是对治沙人的激励和鼓舞。作为生在沙窝窝的治沙人,他很庆幸自己能够赶上新时代,衷心感谢党和国家为治沙人干事创业、实现梦想、造福“沙乡”提供了广阔舞台。他表示将珍惜荣誉、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择一事、干一生,无怨无悔、不畏艰辛、久久为功,不断为新时代防沙治沙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荒漠化治沙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治沙专家郭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