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地球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2024-02-28 08:29何晓丽代仕乐王冰玉李权国张弢马婷婷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超星概论模块

何晓丽,代仕乐,王冰玉,李权国,张弢,马婷婷

基于OBE理念的地球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何晓丽,代仕乐,王冰玉,李权国,张弢,马婷婷

(湖北文理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为解决地球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资源建设、平台部署、教学实施和评价管理等方面对湖北文理学院地球概论课程进行了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期推动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OBE理念;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地球概论

混合式教学是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结合,旨在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是以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教学过程,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中心地位”的原则相契合[1-2].

学习地球概论课程对地理科学专业新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然而,课程内容的一些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往往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导致其为地理科学专业中最难的课程之一[3].此外,高校大班授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课时压缩、实践课时削减、学生知识水平差异、因材施教难、课堂互动不够等.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很难解决这些问题,更无法高效达成课程预期目标[4-6].在当前“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新模式.

1 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现状

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的专业基础课.1989年,襄阳师专(湖北文理学院前身)开办的地理科学专业就开设了地球概论课程,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为了应对本科专业总课时减少的需求,湖北文理学院地球概论课程学时也在不断减少.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地球概论合计56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8学时.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地球概论仅有理论课48学时.随着现代教学改革的进程不断加深,特别是2018年湖北省“3+2+1”的新高考模式施行,地理专业的生源不再只是“理科生”,大量的“文科生”也进入了地理专业.此外,在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2017年地球概论的超星课堂在线课程初步建设,以期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课堂教与学的过程,提升课程教学效率.目前,在超星平台上已搭建基本的教学平台,课程资源包括授课视频14个,总时长201分钟,非视频资源26个,课程资料27个,基本能满足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基本需求.该线上课程已经试运行6个学期,选课人数合计361人,课程公告发布10次,课堂活动如签到、投票、问卷、抢答、评分、随堂练习、任务组等多次,测验和作业10次.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地球概论是一门以理论为主的课程,但除了讲授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以外,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1-2].这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难以达到深层次的认知.(2)知识点过广,内容过于晦涩难懂.该课程需要覆盖众多地学领域,如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气候学等,尤其关于化学成分和数学建模等方面的内容,常常难以为大多数学生所消化[7-8].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也可能复杂化,使学生无法理解.(3)学生空间认知能力难以建立.该课程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运动、地理环境与资源、地球的变化等内容.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建立对地球空间的认知能力,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4)缺少课程个性化、互动性和启发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较少,缺少启发式的案例、模拟实验等活动,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对学生的思维启发不够.(5)考核形式单一.该课程考试大多只是针对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进行,少有涉及到实践技能、综合应用方面的考察,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技能水平.

2 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2.1 总体思路

根据湖北文理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地球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和OBE教育理念,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总体思路(见图1)[9].该教学模式以培养目标要求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目标和各模块教学目标.根据各模块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正向实施教学内容,创造一个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在学习过程中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给予有效的反馈和指导,以确保该模式不断适应变化的学生需求和教育环境.

图1 基于OBE理念的地球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总体思路

2.2 具体实施

2.2.1 资源建设 (1)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目标要求为导向(见表1),反向设计课程总体教学目标(见表2).基于此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同时补充配套课程资源,如案例库、作业库和试卷库等.(2)依据课程总体目标,按照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重点层层递进的方式设置教学单元模块,制订各模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见表3).各单元模块设置好后重新组织对应课程资源[10].(3)利用线上教学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引入优质MOOC、构建SPOC,设计匹配的微课、线上实训,利用超星直播和腾讯会议研讨,为教学构建立体化、多维度、个性化的知识空间.

表1 基于OBE理念的地球概论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注:H为强;M为适中;L为弱.

表2 基于OBE理念的地球概论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表3 基于OBE理念的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单元模块设置

续表3

教学单元模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4.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效应(重点模块)地球天文学的重点知识.熟悉地球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证明实验、规律性及后果;能对自然界由于地球运动而形成的地理现象进行合理解释;了解中国古人在岁差发现上的伟大成就,建立民族自信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效应每个子模块均可采用MOOC、SPOC、微课、线上实训、超星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将教师端、教学平台及学生端有机结合,实现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 5. 地球与月球(重点模块)地球天文学的重点知识.熟悉各种日月食现象,并善于利用天体影锥理论解释日月食原因;熟悉潮汐现象、变化原因、种类及海洋潮汐的规律性和作用;培养野外设计月相、月食观察实验的能力;通过对日月食和海洋天文潮汐成因的了解,建立正确的唯物主义宇宙观日月食,海洋天文潮汐本模块中各子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模块4 6. 课程实践教学(重点模块)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学会使用基本仪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星空观测和行星的辨认,天球仪的构造和运用天球仪演示天体运动,月球观测与月相变化规律性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测算首先,室内讲解实验原理,演示与观察教具、仪器;然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展室外实际观测

2.2.2 平台部署 地球概论课程采用超星在线学习平台,通过自建SPOC实现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见图2).教师在超星平台发布各教学单元对应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练习题和作业等),并加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如签到、投票、讨论等互动活动),掌握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如问卷、随堂练习等).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端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更好地支持碎片化学习.线上学习过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高校大班授课因材施教难、知识传递深度不够、课时少、课堂互动不够、学生参与度低等难题.

图2 超星在线平台

2.2.3 教学实施 (1)设计课前准备需要考虑的内容.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助于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前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其次,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如教材、网络课程、视频、PPT等.在设计课前预习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再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设置一些互动性强的学习任务,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最后,在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后,需要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和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不足之处.(2)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着重注意的事项.首先,获取学生课前学习效果数据并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设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解答等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效果.最后,利用超星课堂中的问卷、随堂练习等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反思.

(3)课后作业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第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混合式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作业,如在线测试、小组讨论、实验报告、课堂反思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课后作业还应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如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第二,提供及时反馈.可以通过在线自动评分系统、教师点评、学生之间互评等方式实现课后作业的及时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理解.

2.2.4 评价管理 地理思维是知识、技能和情感的集合培养,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地球概论课程注重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关注学生个体的形成性评价(见表4).鉴于本课程依托超星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评价形式和内容将不同于传统模式.课程形成性评价分为平时成绩(50%)和期末考试成绩(50%).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学习情境下的学习成果都将纳入课程目标考核.线上学习成果包括签到、学习课程视频/音频进度、课程活动(投票、问卷、抢答、选人、讨论、随堂练习等)、分组任务(PBL)、作业、章节测验等.线下学习成果包括课堂活动(讨论、实验等)、课后作业、期中考试等.

表4 基于OBE理念的地球概论课程目标达成度评分标准 (%)

3 结语

为解决地球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地球概论课程进行了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在资源建设方面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目标要求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总体目标,按照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重点,层层递进地设置教学单元模块,利用线上教学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在平台部署上,地球概论课程采用超星在线学习平台,通过自建SPOC实现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在教学实施中,注重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整体设计.评价管理方面,注重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关注学生个体的形成性评价.

[1] 林雄斌,窦茜茜,韩子璇,等.基于OBE理念的地理类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23,9(4):146-149.

[2] 黄莹莹,叶滢.基于OBE理念的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改革探索:以江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为例[J].地理教育,2022(5):71-74.

[3] 汪言在.高师院校地球概论课程当前困境与改革探究[J].学周刊,2020(27):5-6.

[4] 梁美霞,杨诗源,马艳,等.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地球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42(2):126-132.

[5] 马玉改,郑树伟.基于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以地球概论课程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1,23(6):54-58.

[6] 赵兴云,郝德梅.地球概论精品课堂教学改革及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51):109-110.

[7] 张志刚,龙琴,陈仕涛,等.高等师范院校地球概论课程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23,9(35):146-149.

[8] 张林海,蒋欣彦,陈思琪,等.混合式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地球概论课程建设与实施路径[J].高师理科学刊,2022,42(10):106-110.

[9] 王晓娟,韦韫韬.“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基于OBE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2):164-166.

[10] 赵兴云,郭媛媛.模块式教学法在地球概论精品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20(8):105-107.

[11] 汤国荣.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导向下的思维课堂构建[J].地理教育,2023(11):8-13.

Reform of hybrid teaching mode for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the earth based on OBE concept

HE Xiaoli,DAI Shile,WANG Bingyu,LI Quanguo,ZHANG Tao,MA Tingting

(School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Xiangyang 441053,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the earth,a reform of hybri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OBE concept was carried out from aspects such as resource construction,platform deployment,teaching implementation,and evaluation management in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The results will be helpful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courses in elite universities.

OBE concept;hybrid teaching;teaching mode;introduction to the earth

K90∶G642.0

A

10.3969/j.issn.1007-9831.2024.02.022

1007-9831(2024)02-0106-05

2023-08-29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CFB783);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T2020016)

何晓丽(1990-),女,湖北宜城人,讲师,博士,从事地理科学教学研究.E-mail:xlhe@hbuas.edu.cn

马婷婷(1984-),女,山东泰安人,教授,博士,从事地理科学教学研究.E-mail:153973858@qq.com

猜你喜欢
超星概论模块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