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滑坡勘察及稳定性分析

2024-03-01 02:20
关键词:水沟粉质滑坡体

李 杨

中石化西南石油地质勘察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 绵阳 621000

某场地北侧中部坡体在开挖过程中,坡体顶部出现张拉裂隙,随着当地降雨的增多,雨水大量渗入坡体,坡体土体自重增加,原滑带土体进一步软化抗剪强度降低,致使原滑坡体滑动加剧,滑体后缘近于直立,张拉裂缝呈圈椅状,坡脚挡土墙顶面发育有多条扇状裂缝,挡土墙整体发生明显位移,墙底风化岩土体呈软-流塑态,且有地下水渗出,坡体现处于滑动阶段[1]。本文通过地质调查、工程钻探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查明该滑坡变形机理和特征,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1 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1 地形地貌

滑坡体地处近南北走向的低山山脊的西南部斜坡,西侧相对平缓,滑坡体坡面向南倾斜,人工边坡坡度约35°~50°,前缘直立;截水沟由东向西穿过坡体上部张裂缝发育区,滑坡区东侧截水沟水流流向由东向西,滑体范围内水沟裂缝发育。

1.2 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露地层及岩土层出露情况分析,滑坡体主要由冰水沉积形成的粉质黏土为主;滑动带中上部为饱和软黏性土,下部为遇水软化强烈的强风化粉砂质泥岩;滑床为硬塑粉质黏土及中风化的泥质粉砂岩。场地内发育的地层按自上而下的顺序描述如下:

①滑坡堆积土(Q4del):黄色,湿(滑带呈饱和),可塑~硬塑(滑带为软~流塑)。该层土网状裂隙极其发育,土体被切割成碎块状,裂面充填有铁锰质氧化薄膜,间有磨圆度相对较好的卵砾(火成岩为主,微风化),最大粒径大于10.0cm。该层土膨胀潜势弱,因富含亲水矿物,遇水软化强烈,具有随含湿量增加,抗剪强度急剧降低特性,该滑坡体滑带土层多为饱和软化黏土。滑体范围内滑坡体厚度1.0~4.0 m。

②粉质黏土(Q22fgl):黄色,湿~很湿(该层底部局部呈饱和态)。该层以粉质黏土为主,多呈可塑状态(局部硬塑),富含铁锰质氧化物,成分以灰白色粘土矿物为主。混有约10~20%卵砾,多呈亚圆形,一般直径约1.0~5.0cm,最大直径大于15.0 cm。

③白垩系下统剑阁组基岩(K1jnch):

以棕红色泥质粉砂岩夹薄层粉砂质泥岩为主。该层上部风化带多为遇水软化强烈,饱水时多为软塑状富含亲水黏土矿物的的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呈中厚~巨厚层状,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及云母为主,泥钙质胶结,是滑床的主要岩土层。根据其风化程度又可分为以下两个亚层:

③1强风化层:节理裂隙很发育,岩芯呈短柱状,手掰可断。

③2中风化层:裂隙较发育,岩芯呈长柱状,敲击声哑,锤击可碎。

1.3 地质构造特征与地震

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相接地带,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二组[2],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5 g,反射谱特征周期为0.40 s[3]。

1.4 水文地质

区内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滑坡堆积物中,勘察区内下伏白垩系泥质粉砂岩为隔水层。水位埋深变化大,含水层较薄,分布面积较小,受季节性影响明显。滑坡堆积物渗透性较强,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沿上部土层裂隙下渗,在场地低洼处渗出。

2 滑坡工程地质特征

2.1 滑坡基本特征

该滑坡主滑方向长约13 m,宽约30 m,厚度约2~4 m,主滑方向为140°~145°,滑带为饱和软塑粉质黏土,厚度约0.1~0.3 m。滑床中上部为粉质黏土②层,下部为风化带泥质粉砂岩,该滑坡属于小型牵引式滑坡,正处于滑动阶段。滑坡前缘挡墙位移明显,坡脚地下水出露,坡面格构梁被拉裂破坏。该滑坡后缘张拉裂缝平面上呈圈椅状(图1),走向约NE40°,后缘直立,垂直位移1.2~1.5 m,水平位移0.3~0.5m;滑体东北侧张拉裂缝处,滑面擦痕明显(图2)。滑体前缘剪切裂缝发育;裂缝L1(图3)走向近123°,水平位移2~4 cm,未见垂直位移;裂缝L2(图4)走向近170°,水平位移3~5 cm,垂直位移约2~4 cm。该滑坡中上部两侧剪切裂隙(缝)多与滑动方向平行。

图1 后缘张拉裂缝

图2 滑面擦痕

图3 裂缝L1

图4 裂缝L2

2.2 滑坡成因分析

2.2.1 地质外因

滑坡体地处近南北走向的低山山脊的西南部斜坡,西侧相对平缓,滑坡体坡面向南倾斜,人工边坡坡度约35°~50°,前缘直立;截水沟以由东向西过穿过坡体上部张裂缝(隙)发育区,滑坡区东侧截水沟水流流向由东向西,水沟滑体范围内裂缝发育。致使东侧地表水顺滑坡后缘张拉裂缝流入滑动带,使滑带土体抗剪强度大幅降低,为滑坡发展提供了条件。

2.2.2 地质内因

滑坡体内岩土体(粉质黏土、粉砂质泥岩及强风化泥质粉砂岩)遇水软化,抗剪强度降低,而坡体内粉质黏土随含水量增加,自重增加而黏聚力降低,使滑体下滑力增加而抗滑力降低;而下伏基岩透水性差,形成了一个相对阻水层,使滑坡体滑面抗剪强度降低,为滑坡体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4]。

2.2.3 人类工程活动

由于边坡坡脚部位开挖土石方,短期内形成了高1.0~8.0 m、长约70.0 m的临空面;人工边坡坡度大于基岩地面的自然坡度,且黏性土和基岩的接触面在人工边坡坡面出露,使黏土层在坡面出露处的抗滑土压力骤减为零,改变了临空面状况及斜坡体内的原始应力分布,破坏了坡体原始应力平衡状态[5]。随着坡体应力重新调整,在坡脚处形成应力集中,从而加速了斜坡下部坡体变形。在斜坡前缘产生蠕动变形,使坡体自上而下受到牵引,同时坡顶截水沟流经滑坡体,坡面未采取封闭处理,使大气降水大量渗入坡体及滑动带,导致坡体下滑力增加,而滑带抗滑力降低,而使坡体产生滑动。

2.3 滑坡稳定性评价

2.3.1 参数选取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统计结果、滑坡的发展过程和形成机制以及局部及整体稳定性的表现状态,结合同类工程经验建议滑坡面(带)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采用天然状态下:重度γ=20.0 kN/m3,内摩擦角φ=8.0°,黏聚力c=10.0 kPa;饱和状态下:γ=21.0 kN/m3,内摩擦角φ=6.0°,黏聚力c=7.0 kPa。

2.3.2 计算模型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6]判定该土质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永久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t=1.30。鉴于该滑坡滑面(带)大部分位于泥质粉砂岩风化带与上部黏土层接触面附近,同时结合该类地质条件的已有滑坡经验,稳定性验算时可按折线型滑坡计算。在主滑方向上选取三条具有代表性的剖面(如图5、图6、图7所示)进行稳定性验算。

图5 计算剖面图1-1’

图6 计算剖面图2-2’

图7 计算剖面图3-3’

2.3.3 稳定性计算结果及评价

根据滑坡稳定系数计算结果(表1)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6]相关规定,该边坡在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Fs=0.68~1.25,处于不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在饱和状态下稳定系数Fs=0.48~0.87,处于不稳定状态。

表1 稳定性计算结果及稳定状态

同时根据现场调查,该滑坡体上部主要为硬塑粉质黏土,网状裂隙极其发育,为地表水体的下渗提供了通道。同时,滑动面(带)位于粉质黏土与风化带泥质粉砂岩的接触面上部约0.20 m~0.40 m,粉质黏土及强风化粉砂质泥岩遇水软化强烈,抗剪强度降低,而下伏基岩透水性差,形成了一个相对阻水层,使滑坡体滑面抗剪强度降低,为滑坡体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大气降水下渗,对滑坡的岩土体起加载作用,增大土体容重,产生静水压力;由于坡脚人工边坡近于直立,坡体内应力重新调整,在坡脚处应力集中,最大主应力方向近于水平,下滑力增加;此外地表水与大气降水沿裂隙或裂缝下渗到滑坡体中,由于土体含水量的增加,必将软化土体,泥化软化滑动面(带),加之粘土矿物的水化作用导致岩土体粘聚力降低,甚至消失,致使滑动面(带)抗剪强度降低。综上所述,该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7]。

3 防治建议

3.1 上部卸荷及支挡措施

对滑坡体上部主滑段已松动土体进行卸荷处理,以减少坡体的下滑力而阻止坡体继续下滑;卸荷开挖应先上后下、先高后低、均匀减重,开挖后的坡面应及时防护及排水处理,开挖土体应及时运出,不得对临近边坡形成堆载;卸荷处理后,建议在坡脚处设置仰斜式挡土墙支护,挡墙设计应同时满足抗滑移和抗倾覆稳定验算。

3.2 截排水措施

对场地内截水沟进行改道,严禁截水沟经过滑坡区,建议截水沟设置在滑体周边5m以外;平整夯实滑坡坡面,夯实坡体内的裂缝,封闭坡面防止地表水渗入坡体;同时在抗滑段坡体合理设置应急排水孔。

3.3 监测措施

施工期间应设置检测设施,及时掌握滑坡体的滑动情况,做到及时避险。

4 结论

(1)在饱和状态条件下,当有大量地表水下渗的坡体内或雨季持续高强度降雨情况,该滑坡将继续滑动变形,并最终导致滑坡失稳破坏。

(2)该滑坡从形成机理上看为牵引式滑坡,从变形分析属于蠕滑-拉裂式滑坡。

(3)该滑坡体变形破坏的生产是以滑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特殊地形地貌条件以及人工开挖为主导因素,大气急剧降水的下渗为诱发,以上因素分别或共同作用的结果。

(4)根据该滑坡处于滑动阶段,故应对其进行及时治理。

猜你喜欢
水沟粉质滑坡体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掉进水沟
秦巴山区牟牛沟滑坡体治理施工技术
小蚂蚁过水沟
浅谈鹦鸽嘴水库右岸滑坡体除险加固设计
强震下紫坪铺坝前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效应
哈拉军水电站动力渠强湿陷性粉质黏土段处理设计
“铁牛”缘何落水沟 疲劳驾驶超速行
某机场粉质黏土软弱地基的工程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