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旦角分类及表演艺术分析

2024-03-02 08:01雷飞霞
艺术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旦角川剧表演艺术

□雷飞霞

川剧(又称川戏)起源于唐代,形成于明末清初,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过一代代戏曲工作者不断发展和完善,川剧至今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其发展对于巴蜀文明的延续起着重要作用。川剧唱腔由“昆”“高”“胡”“弹”“灯”五种不同的声腔组成。其中昆腔、高腔、灯调为曲牌体,胡琴和弹戏为板腔体,五种声腔各有其独到之处。川剧行当分生、旦、净、末、丑,其中又以“三小”(即小生、小旦、小丑)称著,川剧中的旦角形形色色,丰富多彩,其表演也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艺术。与其他戏曲类型的旦角相比,川剧旦角有着独特韵味。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川剧旦角分类的基础上,以鬼狐旦为例,对其表演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川剧旦角分类

(一)青衣旦

根据川剧发展历史,青衣大多扮演的是妻子、母亲类角色,主要靠“唱”。青衣类角色勤劳、严肃,代表的是贞洁、高尚,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别窑从军》中的王宝钏、《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等不屈不挠、忠贞不渝的典型人物形象。

(二)花旦

花旦大多是性情开朗、娇俏可人、敢爱敢恨的年轻女子,比较有四川女子的性格特点。在川剧里,花旦深受观众喜爱,如《珍珠衫》中的王三巧、《御河桥》中的二奶奶、《阖宫欢庆》中的郗氏等。花旦常用道具有鹅毛扇、手帕等。

(三)奴旦

奴旦大多热情洋溢,机灵活泼,聪明勇敢,娇憨可爱。如《西厢记》中的红娘,《花田写扇》中的春莺、《春草闯堂》中的春草、《荷珠配》中的荷珠等人物特色鲜明,十分讨喜,常用道具有团扇、手帕等。

(四)摇旦

在川剧中,摇旦以幽默、诙谐、泼辣的形象出现,比较典型的如贵妇、媒婆等。在川剧演出中,摇旦“摇”的动作尤为明显,其步伐跨度大,腰肢灵活。比如《双蝴蝶》中的官媒婆,其表演既夸张又诙谐,具有较强的喜感。

(五)武旦

在川剧中,武旦代表的是勇武的女性角色,既可以是将军,也可以是英雄女侠。在川剧舞台上,武旦讲究的是武术与独门技艺的使用。在武旦演出中,通常需要扎实的台步、身段等功夫,提得起“柴块子”(把子功)。武旦表演难度较高,需不断训练相关技巧,其表演时呈现出的观赏效果极好。

(六)老旦

老旦是指老年妇女,多以老年人身份出现在舞台中。老旦多为好人,心地善良,和蔼可亲。但也有少数人物角色是反派,喜欢以老为尊。例如,《玉簪记》中的姑母,便是老旦的代表角色。

(七)鬼狐旦

鬼狐旦是一种独特的川剧行当表现形式,在四川戏曲表演中占有一席之地。鬼狐旦是专演仙、鬼、神等化身人物的角色,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外表妖娆美丽,性格温柔多情。如封三娘、聂小倩等人物以及《宫人井》中的白鳝仙姑等。

(八)泼辣旦

泼辣旦多是语言尖刻、性格泼辣的女性角色。泼辣旦的舞台动作、一言一行均让人胆战心惊。如《杀狗惊妻》中的焦氏、《铁笼山》中的杜后、《箭射马踏》中的郗氏等。在川剧中,泼辣旦大多性情暴戾,令人生厌。

二、川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分析

(一)造型演绎艺术

在川剧表演中,旦角服化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魅力韵味充实了川剧的艺术表现力。旦角的造型演绎范围较广,包含头饰妆容、衣着装扮等内容,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现出川剧角色的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

与其他角色相比,旦角发髻、妆容最为细腻。旦角化妆要有“吊眉”“包头”“贴片”“带丝辫”“扎网巾”“系子”“戴发髻”“佩头面”之分。

旦角妆容中,眉毛、眼睛、面容百变万千,令人目眩神迷,大大增强了欣赏效果。旦角面部妆容的色彩、花样与人物形象密切相关。如闺门旦代表的是正值妙龄的少女,只需略施粉黛;仙狐旦形象妩媚,需浓墨重彩,才可让其显现姿色。

服饰也是川剧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表演时,旦角穿上鲜艳服装,可以更好地展现角色性格和情感,让观众对表演内容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唱腔表演艺术

唱腔是川剧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功法,集各家之所长。唱腔的表现需将剧本中的台词以抒情的形式进行歌唱,要求表演者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且努力练习和钻研,从而取得最佳的舞台表演效果。川剧旦角的五种唱腔方式各有特色。昆腔多为文人写词,字词文雅,个别情况下与百姓日常生活脱节,同时其韵律节奏较慢,过分讲究吐字。高腔最大的特色就是徒歌式演唱,只靠角色嗓子发挥,其演唱曲调时而嘹亮,时而优美动听,时而婉转动情,个别情况下,还需与其他演员配合,这便是舞台表演中的“一唱众和”。胡琴指的是西皮和二黄两类声腔的合称,西皮腔调明亮潇洒,激越简练,乐调顺畅,自成一派。二黄声腔既有深度,又婉转且轻快,可增加旦角的舞台表现力,还可更为深刻地表现旦角人物形象。弹戏源于陕西“秦腔”,由“苦皮”“甜皮”两种曲调组成,一种唱腔轻快活泼,节奏明快,变化幅度大,表达丰富,常被用来表达旦角的喜悦之情;一种则以4、7 音为主,常被用来表达旦角的忧伤情绪,节奏鲜明,可描绘角色情绪,以音乐来表达感情,富有浓郁的生命色彩。

(三)身韵表演艺术

川剧旦角的身体韵律美主要表现为身体的姿态、神态和表情之美。身韵之美的核心在于表演者对角色身体姿势的掌控,这就要求演员对角色的各肢体动作进行熟练掌握,通过不断练习,表现出人物的怨恨、悲哀、恐惧、惊慌、憎恨等情绪。举例来说,《金山寺》中的白蛇,其角色蛇身需前后摇摆,蜿蜒盘旋,灵活多变,这就要求演员能利用好身体和脸部表情,加强与观众的沟通,使其感受角色情感变化。除此之外,表演者还要关注到蛇身的抬高、放低、摆动、拉伸等身体动作之间的协调配合,加速故事发展节奏,提高舞台表演视觉冲击力,展现情感气氛,让观众跟着人物的情绪步伐,对故事的情节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进而将身韵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四)情境表演艺术

川剧旦角的情境表演,既要有舞台上的道具加持,也要有戏剧情节背后丰富文化内涵的润色。在技术方面,作为演出的关键因素,道具的使用既可以增加角色的可塑性,又可以让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更为生动。道具可以是长袍、发簪、腰带、宝剑等特定人物配饰,也可以是场景装饰品,如宝珠箱等,甚至可以是折扇、手帕等生活常见的小玩意。这些丰富多样的小玩意,可以给川剧旦角演出增添一抹绚烂的色彩。此外,灯光也是营造表演环境的关键内容,不但可以在表演剧情和场面上突出人物特征,还可以增强表演视觉观赏效果,使观众获得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川剧旦角的情境表演能够打动人心,其中很关键的原因便是其凝结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川剧旦角表演艺术实例分析——以鬼狐旦人物为例

(一)以《情探》为代表的鬼狐旦人物形象

《情探》是《焚香记》中的两折戏,讲述的是王魁高中状元后抛弃焦桂英的故事。焦桂英前往海神庙,打神告庙,海神派拿鬼跟随焦桂英活捉王魁,在这部戏剧中,鬼狐旦角色刻画经过了多个阶段。晚清时期曾有“周王频临江吸水,谭芸仙幽会放裴。杨素兰贵妃醉酒,蔡罗罗海神庙活捉王魁”的传说。其中的蔡罗罗指的是著名川剧大家蔡月秋,这一时期的《打神》旦角为青衣,妆容恐怖,满脸清油,眼凸出,嘴乌黑,带着一对马耳,形象与真正的鬼魂无异。直到周慕莲、杨云风、阳友鹤等老一辈大师出现,表演时的怨气大大收敛,再加上调整了周慕莲、杨云风两人的妆容打扮,让焦桂英也多了几分妩媚,多了几分温柔,少了几分怒火。现代川剧中常见的红敷粉、口紫红、打水发、戴银泡子、眼膛涂凡士林的妆容,均是定型于杨云风妆容风格。在《情探》里,焦桂英出场使用的是圆场,水袖和绫子都是无风自舞,左右旋转,走旋风后在舞台定像,水袖下垂,双脚后缩,看起来与鬼无异,随风飘荡,从风而行。随后是圆场,焦桂英一边走一边偏颈溜肩,仍是鬼魂姿态,走到小边时停住,轻声抽泣,全身放松,背对舞台,此时说明她已接近王魁的家,内心的悲伤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此时她的形象也从一个冷酷、怨恨的鬼魂,转变成了一个被遗弃的、无助的,想要在自己的劝说下让丈夫改变心意的小女人。面对王魁时,焦桂英百般试探都无济于事,负心人已然绝情,一纸休书落地之时,她的心也彻底破碎,而当王魁挥袖时,其形象也在刹那间转变,化作一只来取负心人性命的厉鬼,剧照如图1。

图1 《情探》剧照 崔光丽饰焦桂英

(二)以《放裴》《活捉三郎》为代表的鬼旦人物形象

《放裴》是《红梅阁》中的折子戏,讲的是贾似道在李慧娘对裴禹说了一句“美哉,少年!”之后杀死李慧娘,意取裴禹性命,却被李慧娘鬼魂解救的故事。《活捉三郎》讲述的是阎婆惜为宋江所杀,耐不住阴间寂寞,来到张文远家中将张文远生擒,与其同赴黄泉路的故事。和《焚香记》《狐仙恨》不同,这两部折子戏不是因为被负心人所害后取其性命的故事,而是寻找心上人,因此扮相似鬼足矣。但要求其形象妖艳美丽,在自己心爱之人面前展示自己最漂亮的一面。因此,李慧娘无论救不救、急不急都需在心爱之人面前展示其美貌。不管是告知裴禹恐怖事实,还是在月光下观尸这种怪异场景,又或是为了保护裴卿而跳墙的紧张氛围,都需利用手中之绫展示美好画面。这一来可以消除自己爱人的恐惧,二来既已阴阳两隔,不如在裴卿心间留下一抹永恒的美好。而阎婆惜虽然对宋江恨之入骨,但对张文远的感情却是丝毫不减。演员的圆场步伐灵活飘逸,进门时,难以做出人鬼之分。张文远转身之时,灯光下,一个绝美娇娘站立于此,美得不可方物,让张文远即便知道她是鬼魂,仍抖了抖衣袖,惊呼一声:“呀!好美啊!”也正因这种美毫无戾气,才让张文远把锁套毫无怨言地戴在自己的脖子上。同样是索命,有些鬼魂凶狠可怕,有些鬼魂则美丽动人。川剧就是在这种广袤而精巧、细腻而生动的舞台表演语言中,展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生动又形象的人物角色,剧照如图2。

图2 《活捉三郎》剧照 廖晓萍饰阎婆惜

综上所述,川剧旦角是川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强烈的地方色彩。川剧旦角在表演上讲究细腻与精致,善于将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极具观赏性。与此同时,川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十分注重表演技巧,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强调塑造人物形象,在川剧艺术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旦角川剧表演艺术
神奇的川剧变脸
探究戏曲旦角身段艺术特征
戏曲扮相的“变”与“常”——从清代至民国的女子发式与旦角容妆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施光南在京剧创腔领域的探索——对现代京剧《红云岗》旦角唱腔的颠覆性设计
川剧版画传四方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梁素珍广东汉剧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简析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