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区耕地地力评价与马铃薯施肥对策

2024-03-02 12:54刘德才陈英秀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1期
关键词:乐都海东耕地

贺 诚,刘德才,陈英秀

(1.海东市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海 海东 814000;2.海东市乐都区峰堆乡综合服务中心,青海 海东 814000;3.海东市乐都区水利项目服务中心,青海 海东 814000)

乐都区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是青海省农业生产大县。马铃薯在当地栽培历史较悠久,具有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是全省重要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近年来,按照“稳粮、增油、扩薯、抓菜”的结构调整方针,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基地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格局。2022 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4×104hm2,占总播种面积的56.8%,总产达5×104t,总产值0.5×108元,涉及285 个行政村和4.5×104户。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供给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马铃薯施肥存在肥料配方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有机肥施用不足等突出问题,造成土壤养分中氮磷钾养分比例失调,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板结,肥料利用率低,导致施肥成本增加和品质变差。乐都区通过实施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根据田间调查、农户走访、土壤及植株养分分析和田间试验等数据,建立相应的耕地地力数据库和评价管理系统[1-2],通过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3],研究马铃薯配方施肥[4],掌握县域内耕地土壤的地力状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实现马铃薯产业的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1 调查方法

1.1 布点原则和采样方法

布点考虑广泛的代表性和均匀性,按照土壤类型和生态类型、栽培方式,将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川水地区5.33~6.67 hm2为一个采样单元,山区6.67~10 hm2为一个采样单元,在作物秋收后进行,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选择在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上采样,采样深度为0~20 cm 的耕层土壤,用四分法采取混和均匀一致的土样,样质量为1 kg。

1.2 调查方法与步骤

对所采的每个土壤样品均进行采样点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土壤情况等情况的调查。共采集大田土样3 159 个,其中,水地土样1 065 个,山旱地土样2 094 个,对所采土样进行室内常规养分分析测试,筛选其中的1 476个样点数据作为耕地地力评价点位。

1.3 田间肥效试验布置

为了获取施肥参数,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按照不同生态区域和土壤类型,2006 年—2010 年共完成“3414”试验33个、校正试验24个,以及其他肥效试验6个。

2 结果分析

2.1 耕地养分状况

通过对参与评价的1 476 个耕层土样分析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乐都区当前耕地土壤的养分含量水平。乐都区马铃薯地耕层养分化验结果如表1 所示。从表1 可知,pH 值和全钾的变异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2.5%和9.4%;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达73.8%和45.8%;全磷、碱解氮、有机质和全氮的变异系数在30%~40.4%,与1982 年全县土壤普查耕地土壤养分相比,有机质含量增加1.6 mg/kg,速效磷含量增加22.1 mg/kg,速效钾含量略微减少,碱解氮增加38.46%[5]。

2.2 肥效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马铃薯肥效试验数据的分析,初步得到马铃薯养分丰缺指标如表2 所示,并确定了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相对基础产量等施肥参数,为马铃薯适宜性评价和单元施肥指导提供技术参数。

表2 乐都区马铃薯养分丰缺指标Tab.2 Index of potato nutrient abundance and deficiency in Ledu District

2.3 适宜性评价与施肥分区指导

2.3.1 马铃薯适宜性评价

乐都区马铃薯适宜性评价采用目前常用的自然要素评价指数法(即马铃薯种植适宜性指数),采取累积曲线分级法对马铃薯种植耕地进行等级划分。计算结果表明:马铃薯适宜性评价单元综合地力指数处于0.328 23~0.790 34。结合本地区实际,利用累积曲线法将乐都区耕地分为4 个等级,综合地力指数为:IFI>0.70 为高度适宜,IFI在0.70~0.46 适宜,IFI在0.46~0.38为勉强适宜,IFI<0.38 为不适宜。马铃薯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如表3所示[6-8]。

表3 马铃薯适宜性等级划分Tab.3 Classification of potato suitability

根据平差面积汇总结果如见表4所示可知:适宜种植马铃薯的耕地面积为16 669.17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66.72%;勉强适宜区面积为4 606.35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8.44%;而高度适宜区面积为2 871.97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1.50%;不适宜区面积为834.96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34%。

表4 马铃薯适宜性评价面积汇总表Tab.4 Summary of potato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rea

2.3.2 马铃薯施肥分区指导

在马铃薯适宜性评价基础上,采取综合生产潜力法进行县域配方推荐,形成施肥分区指导图,进行单元施肥推荐,马铃薯县域推荐配方及面积统计表如表5所示。生成配方肥N-P-K 比例为16-10-10、16-14-10、16-12-4 和16-14-2,其中16-10-10 和16-14-10 这两个配方面积最大,占到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5.5%,因此可作为马铃薯生产上的施肥指导依据。

表5 马铃薯县域推荐配方及面积统计表Tab.5 Potato county recommended formula and area statistics table

3 对策与建议

3.1 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有机肥养分全、肥效长、持续供肥能力强,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活化根系,促进养分吸收和作物生长。同时,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防止土壤板结,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达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目标。

3.2 建立合理的氮磷钾肥施用配方

马铃薯属喜钾作物,钾素对改善商品薯品质有着决定性影响,结合马铃薯需肥规律和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按照“氮肥适量,磷肥减量,钾肥增施”的施肥原,合理安排氮磷钾肥的施肥比例,尤其要重视钾肥的施用,根据马铃薯适宜性评价确定县域施肥配方为16-10-10和16-14-10。

3.3 合理轮作倒茬,改良耕作制度

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一部分种植户和主要产区的马铃薯生产上存在多年连作现象,导致耕地质量下降,马铃薯减产和品质降低。通过改变种植制度,合理安排茬口,改良土壤耕性,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马铃薯产量,达到节约施肥成本和增产增收的目的。

3.4 强化耕地资源的保护利用

根据马铃薯耕地适应性评价结果,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大耕地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力度。首先,要切实加强高度适宜区的耕地保护,尽可能避免被征用和占用,并做好地力培肥工作。其次,要强化适宜区的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等措施,稳定和提高耕地地力。再次,对勉强适宜区内的坡耕地和盐碱地,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力度,增施有机肥和配方肥,改良土壤。最后,对不适宜区的耕地,因其海拔高、坡度陡、耕作层瘠薄、寒旱等自然灾害多发,耕地改良难度大,因此可因地制宜发展饲草和养殖业,实施退耕还林(草),通过生态修复来减少水土流失。

猜你喜欢
乐都海东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青海乐都:“红洋芋”带来“红日子”
女性多练深蹲好处多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乐都,乐都
对乐都区动物疫病防控形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