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水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与效果分析

2024-03-02 12:54胡星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1期
关键词:蜜桔产业化农户

胡 蓉,胡星星

(渝水区农业农村和粮食局,江西 新余 33800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关系着结构调整的成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的农业生产以多样化和优质的农产品而闻名全国,同时面临着加工产量低、附加值不足和销售渠道受限等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并提升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提升,致力于探索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涵盖了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务,集成了环保、绿色、能源和有机肥生产等领域的创新[1],在全面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后,渝水区不仅在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还促进了区域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现通过深入分析渝水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及产生的具体效果,揭示了该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旨在加强市场营销策略和供应链管理,以实现更全面的发展和长期盈利能力。

1 渝水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 农业资源丰富

渝水区农产品以品种丰富和品质优良而著称,涵盖了各类蔬菜、畜牧等产品。其中,新余蜜桔种植面积达0.85×104hm,总产量约为13×104t,品牌价值高达约6.54×108元;全区肉牛存栏量5.8×104头,年出栏量1.9×104头,显示出该区域在特色农产品培育方面的强大潜力。

1.2 面临的挑战

尽管渝水区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农业产业化经营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渝水区大部分农产品仍以初级状态销售,缺乏深加工,导致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例如,新余蜜桔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很可观,但由于加工技术和设施的限制,大量蜜桔仍然以原始形态进入市场,未能形成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加上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和销售网络,限制了农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和销售潜力,制约了农户的收入和地区经济的增长[2]。

渝水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呈现资源丰富但利用不足的特点,需通过技术创新、加工提升和市场拓展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其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升级。

2 政策和支持措施

渝水区委区政府努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和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降低农户生产经营成本,以及推动农产品品牌发展等多个方面。

2.1 政策支持与品牌提升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的提升工作,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和销售环节。积极统筹政策资金和社会资源,探索新的农产品消费帮扶和增收路径。例如,通过创建渝水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立渝水区农产品展销馆,拓宽农产品与市场链接的渠道,努力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3]。

2.2 降低农户生产经营成本

为降低农户的生产经营成本,渝水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免费发放优质复合肥等农资、免费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及培训服务等。不仅减轻了农户的经济负担,而且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帮助农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科技示范户作为先进生产模式的典范,提升了种植和养殖的收益。

2.3 支持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具体政策

渝水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农产品品牌的发展。2023年,渝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渝水区支持农产品品牌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旨在加快农业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随着政策的实施,为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和推广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促进了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

通过政策支持,渝水区在提升农产品品牌、降低生产成本及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区域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应用

3.1 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都康有机农业中的应用

新余都康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作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典型代表,在有机蔬菜生产方面的应用展现了较显著成效。该公司建立了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面积53.33 hm2,包括1 个玻璃温室育苗厂、10 个连栋大棚和200 多个普通大棚。该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除了帮助农户统一购买生产资料、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有机蔬菜外,待农户种植的有机蔬菜成熟后,以高出市场零售价5%的价格回购,统一销售到各大城市,使公司和农户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3.2 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渝艾生物科技中的应用

渝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了类似的发展模式,专注于艾草种植和艾草产品的生产加工。公司拥有133.33 hm2的艾草种植基地和8 000 m2的深加工厂房,通过与合作社、农户合作,不仅提高了艾草产品的生产规模,而且通过加工生产多样化的艾制品,如艾绒、艾枕等,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市场价值,也带动了当地农户脱贫,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3.3 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徐娘食品厂的应用

徐娘食品厂以土特产的生产、加工、销售、配送为一体,展现了“公司+市场+农户”模式的另一种形式。徐娘食品厂主要生产酱类土特产食品,原料主要来自当地农户,保证了原料的质量和供应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徐娘食品厂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后的运营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徐娘食品厂运营数据Tab.1 Operation data of Xuniang food factory

4 应用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后的成效分析

4.1 特色农产品的成功案例

新余蜜桔是渝水区的特产,种植面积0.85×104hm2,总产量为13×104t,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后,不仅体现了新余蜜桔在农产品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渝水区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成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渝水区的肉牛养殖也作为优势产业,肉牛存栏量达到5.8×104头,年出栏量为1.9×104头,按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养殖,不仅提高了肉牛产业的经济效益,还为当地农户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4.2 成功创建并推广了农产品品牌

渝水区政府积极培育区域公用品牌,目的在于统一和提升当地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为了更好地推广渝水区特色农业品牌,渝水区政府新建了一个农产品展销馆,成为展示和销售当地农产品的重要场所以及推广品牌的窗口,展销馆不仅成功吸引了50 家农业经营主体入驻,为当地农产品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曝光率,同时促进了品牌的多元化发展,在采用统一的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策略后,更好地提升了产品的市场附加值,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上两个品牌的成功案例表明,通过有效的品牌策略和市场推广,可以显著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为农户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4]。渝水区的这种品牌建设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证明了品牌建设在提升农业产品市场价值和农户收入中的重要作用。

4.3 改善了农户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渝水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和品牌建设对提升当地农户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农户能够以更高的价格销售他们的产品,新余蜜桔、有机蔬菜、有机大米等品牌在采用这一模式后迅速提升了产品市场认知度,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农户从中获得更高的收益。其次,政府提供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接入机制对农户尤为重要,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扩大销售渠道。特别是对于新余蜜桔和肉牛养殖等项目,政府提供的技术支持使得这些项目能稳定发展,为农户提供了可靠的收入来源入,提高了生活水平[5]。最后,成功的品牌建设使得农产品能够进入更广泛的市场,为农户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收入机会,对于提高农户的经济福祉起到了关键作用。渝水区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策略和创建强有力的农产品品牌,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提升了农户的经济福祉,体现了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并行的成功模式[6]。

5 结语

综上所述,渝水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可归结于其创新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有效融合了现代管理与传统农业,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的显著提升。特色产品如新余蜜桔和肉牛养殖的发展,以及有机蔬菜和多样农业品牌的推广,都证明了这种模式对增加农户收入和提升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展望未来,渝水区可以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市场营销策略,以及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以保持其在农业产业化领域的领先地位。此外,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入更多高科技和可持续农业实践,将为渝水区的农业产业化带来更全面的发展和长期盈利的能力。

猜你喜欢
蜜桔产业化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余蜜桔冻害的农业气象指标及防御措施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新余蜜桔科技小院项目获评通过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新余蜜桔留树保鲜试验结果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