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微写作,提升习作能力

2024-03-04 06:02金珣曦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写作技巧习作教师

金珣曦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表达能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微写作的重要性。在具有针对性、富有趣味和教育意义的写作任务的引领下,学生能够突破传统的写作模式,从整体和学科的角度来理解写作,参与写作学习,提高写作能力,享受写作的乐趣和精彩。

一、以教材为基础,开展微写作训练

微写作训练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以课堂随笔的方式展开微写作训练。一方面,学生通过批注经典文章来提炼重难点,以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反馈,灵活运用仿写训练、扩写训练和缩写训练等方法。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

以三年级下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为例,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并说出文章中感兴趣的句子及其特点。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同,他们的关注点和反馈也不同。有的学生在文章中找到了三个“向”字,即“向……向……向……”,还有的学生找到了“有的……有的……有的……”。随后,教师布置了随笔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作欲望,从仿写的角度展开微写作。从后续的反馈来看,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教材中的写作技巧,所以大部分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将校园生活与写作内容相联系。

教材为微写作训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可以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适时地进行仿写、扩写和缩写。教师需要在课程设计中明确微写作的基本内涵,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二、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写作的主题

在面对写作任务时,缺乏写作动力是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方法,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情境式教学拟定真实、具体而生动的写作主题。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体系化的知识架构和学习架构尚未建立,这时,适当的生活化情景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对写作训练的抵触和畏难情绪,积极地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与此同时,考虑到课程讲解的效率,教师要精准提炼学生的学习需求,将他们的需求转化为训练内容。

以三年级下册的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为例,从写作要求来看,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样子、颜色、气味和作用等多个方面突出植物的特点。有的学生对完成整篇作文感到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完整的写作任务拆分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小任务,以满足微写作任务的要求和特点。例如,在“观察植物的样子”的任务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不同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有序地描述植物的外观特点。同时,教师可以从写作顺序和写作重点等多个维度向学生讲解具体的写作技巧,帮助他们写出更好的习作。

写作主题是微写作训练的重要一环,一个好的主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升写作技巧。为了确保主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结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写作主题。在设计主题时,教师需注意其开放性和多元性,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实现自我反思和成长。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通过这样的微写作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写作技巧,还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引入多元策略,创新写作教学模式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然兴趣点,教师可以引入多元策略,创造性地开展教学。首先,教师通过布置日常生活中的“写日记”任務来对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其次,可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批注、评论和感想以此进行微写作训练。基于读写融合的理念,教师通过创新的“批注”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融入其中,能够使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培养科学阅读习惯的同时提升写作能力。

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教师安排了一项“故事创编”的习作任务。任务要求学生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了作品能够顺利展示,教师强调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在授课前期,学生以批注的方式记录下“作者是如何阐述某一种现象的?作者是如何从现象中挖掘人生哲理的?作者的这一写法有哪些精妙之处?”等写作技巧,并将其转化为阅读心得。在后续的写作中,教师并未规定故事创编的具体范围,学生可以发挥创新意识,自由创编故事内容。

写作形式的创新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写作变成思考和感悟。

四、重构点评理念,优化习作教学点评

教学点评是微写作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习惯以自己为主导,采用结果式和等级式方式进行点评。虽然这种点评方式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但同时也会降低师生互动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重构点评理念,优化点评主体和点评方法。在点评主体方面,学生主动扮演“点评者”的角色。在点评内容方面,学生以点评标准为基础,对作品的内容、结构和创作思路进行个性化的点评。

以四年级习作《游         》为例。在作文点评环节,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技术,随机展示两个学生的作品。与以往的点评方式不同,学生需要以互评的方式输出自己的观点。“文章的开头有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文章中有没有写明游历过程以及感想?”“文章的最后有没有抒发喜爱和赞美之情?”结合问题化的点评标准,学生以批注的方式标注出范文的精妙之处以及问题。基于高效的生生互动,教师一边记录下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边形成动态化的个人学情档案,匹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引导。

通过同桌互评、前后桌互评等多种点评方式,学生以作品内容为依据,从直观感受和理性思考等多个维度表达自己的理解。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不同,因此,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点评指出彼此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形成更为完整的知识和学习架构。

总之,微写作训练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正确理解微写作训练的作用,根据多种教学理念优化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写作技巧习作教师
最美教师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习作展示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