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入境,让语文课堂更有魅力

2024-03-04 06:02施婷婷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文本阅读教学

施婷婷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跟随文本,代入情感,逐步发现阅读的魅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有价值和具有实用性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步入学习情境,感知文字的意境,从而深刻体会隐含在文本之中的内涵,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衔接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不把语文阅读活动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形成较差的学习体验,并下意识地排斥阅读活动。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它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元素、引人深思的故事以及深刻的情感。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搭建语文阅读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在脑海中勾勒出相应的画面,创设直观的情境,从而感知文本的意境。

以一年级上册《秋天》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能够发现美、感受美”,并通过播放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秋天美丽的景色。随后,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刚才视频中呈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有怎样的感受呢?”并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秋天的所见所感引出本次阅读课的主题。当学生纷纷说出视频呈现的是秋天迷人的景色后,教师要求学生再一次对文本进行阅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秋天的美。

艺术化的教学活动离不开生活元素,大量的生活细节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生活体验。案例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桥梁,引导学生主动衔接生活元素,这样不仅能够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陌生感,还可以使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体验深入阅读文本,亲身感知文本中的意境,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二、巧借媒介,打造直观情境

文字具有强烈的抽象色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单纯利用口述的方式指导学生解读文章内容,那么学生可能会感到迷茫,难以通過表面的文字理解作品的深意。教师应积极地利用现代科技优化传统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对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直观情境,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激发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以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画面中实现对阅读文本的深入理解,从而提高其阅读学习的质量。

以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五种不同的天气情况,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天气状况的名称和特征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图片和视频,积极地描述晴天、多云等天气状况的名称和特征。随后,教师播放下雨的视频,继续提出问题:“当遇到这样的天气状况时,我们需要怎样应对呢?”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紧接着,教师为学生呈现相应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雨天外出前要穿上雨衣,拿上雨伞等,在遇到大雨或者雷电时,应当到安全的地方躲避,以此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和理解。

多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更好地辅助了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阅读内容筛选相应的资源,并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将阅读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三、利用问题,生成探究情境

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科学的问题设计能够形成线索,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问题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探究,达到逐步“入境”的效果,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所以,在带领学生展开阅读理解时,教师也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价值,主动围绕文本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问题,有效生成探究情境,引发学生对未知内容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在不断解锁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文本,提升阅读理解的效果。

以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为例,教师先为学生出示动物园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这是哪儿?你们喜欢动物吗?”以此来引出新课。随后,教师为学生播放音频资料,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泛读,并提出问题:“动物王国怎么了?”“故事中写了多少个动物?”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感知。之后,教师聚焦文章中的细节并提出问题:“狗熊第一次用喇叭通知大家时,少说了什么呢?”“狗熊第二次通知时,为什么大会还是没有开起来呢?”通过逐步解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效的通知需要包括详细的时间和准确的地点等信息。

问题犹如导火索,能够点燃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揭开文本的奥秘。

四、利用游戏,创设趣味情境

阅读情境的创设离不开“趣”。为了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设计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展开阅读。角色模拟的游戏能够轻松地唤醒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立足角色的视角,在玩中深入文本。因此,在指导低年级小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鼓励学生依靠扮演角色的方式深入文本,感知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情感的起伏,从而真正提高阅读学习质量。

以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为例,教师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旨。随后,教师提出问题:“文章中主要包含哪些角色呢?”以此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脉络进行梳理,了解文章中包含的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中深入感知曹冲的聪明才智。教师也可以简要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共同体验曹冲称象的过程。学生可以自由组队进行角色扮演,还原文章中的情节,体会故事的精彩之处。

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如同“调味剂”,让学生的阅读过程变得“有滋有味”。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再请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角色扮演,有效还原故事情节,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从而全面感知情节变化,提升阅读学习质量。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聚焦文本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问题和游戏等媒介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有效生成阅读学习的“脚手架”,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使学生在提高阅读兴趣的同时,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文本阅读教学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