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课,手慢无

2024-03-04 13:08奚之淼
大学生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学中心阿拉伯语语种

奚之淼清华大学2020级本科生

编者按:目前,清华大学语言教学中心已开设了11个语种的二外课程,涵盖初级、中级和提高3个层级,其中二外(1)和(2)属于初级课程,均为4学分,二外(1)面向该语种零基础学习者开设;二外(3)和(4)分别为中级课程和提高课程,均为2学分。清华大学有的院系根据科研情况,还开设了一些专业性更强的二外课程,比如外文系的古典日语,中文系的梵语、巴利语等,不仅有本专业的学生选修,还吸引了大量理工科的学生来选课。清华二外课的火爆,随之带来的是每个学期都会上演的抢课“大战”。

清华大学提出的“全球胜任力”核心素养

扩容!

这学期,选课学生“溢出”教室的情况,让语言教学中心的意大利语教师马晓路大吃一惊。此前每学期,意大利语(1)的课堂始终维持着30人左右的规模。

“2019年时,同学们想来都可以来。后来可能课程知名度稍有提高,选课的人变多了一些,但也还算正常。”马晓路说。

这学期,同学们表现出的迫切状态让她始料未及。早在2023年6月秋季学期课程预选结束之后,她就收到了二三十封希望申请特殊原因选课的邮件。拥挤的状态从初夏蔓延至秋天,从网络延续到课堂中。

下课后,马晓路让希望申请特殊原因选课的学生来登记信息,十几位同学瞬间将讲台包围。她有些为难,向同学们解释:“学校规定,扩容(即扩大课容量)之后总人数不能超过教室座位数。”这意味着,如果已选课同学都没有退课,那么,有40个座位的六教B区教室,最多只能接收10位同学特殊原因选课。本学期还有部分二外课程在三教上课,那里的教室更小,扩容空间更加有限。

更加棘手的是,申请特殊原因选课的同学基本都来自大四。一旦未能成功选课,他们就可能因无法完成培养方案而延期毕业。

“只能综合衡量判断。”不过,幸好未能成功选课的毕业年级同学在春季学期还有机会,授课老师的“裁决”暂时不会“决定生死”。马晓路坦言:“如果下学期遇到这种情况,就很难办了。”

何宇也申請了特殊原因选课,他通过邮件和面谈的方式向老师说明了自己的专业要求。但老师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复,只是说先要看开学第一周之后的退课情况。

从2019级起,以英语为第一外语的本科生需要修满8学分的公共外语课程,其中包含必修的4学分英语综合能力课组和4学分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可以在第二外语、外国语言文化、外语专项提高3个课组中自由选择。同时,后两个课组中的绝大多数课程都聚焦于英语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提高。

目前,语言教学中心共开设了11个语种的二外课程,分别是日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韩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和希腊语。每个语种的开课门数和覆盖层级各有不同。其中,日、俄、法、德是开课最多的4门语种。

尽管选项不少,学生对公共外语选修课的选择却越来越扎堆:日语、法语、韩语等语种都是热门选择,预选课人数往往超出课容量数倍,其中,日语(1)选中率几近六分之一;而波斯语、希腊语等相对小众的语种,即便一学期仅开出1个二外(1)班级,在预选阶段也往往不会报满。

二外难选的常态下,用选课志愿“押注”心仪的语种也成为必然。人文学院的阿坦连续5个学期用第一志愿去“押注”韩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相比二外,外国语言文化和外语专项提高两个课组的选课情况显得更为平稳。上学期第一阶段选课结束后,这两个课组仍有课余量。

不过,学生们对学习一门陌生语言的憧憬往往还是会使二外成为第一选择。日新书院的浩浩从大一开始就把学一门二外作为自己的目标,虽然知道有替代课组的存在,但从未主动进一步了解。

“入编”

2019年是清华大学二外“入编”元年。自2019级起,清华大学本科生公共外语(英语、第二外语)教学一体化改革方案正式实施,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公共外语教学体系。

改革前的二外课由外文系面向全校同学开设,包含日、法、德、俄、意5个语种,均为不计入绝大多数本科生培养方案的任选课。一门二外课程每周要上4学时,但只计算2学分;而8学分的公共外语课程体系中都是英语课。

在学分上“性价比”不高的二外课,当时就已经非常火爆。那时“日语(1)最多的时候开了11个班,每班40人,都是选满的状态。”日语教师冯海鹰说。2018年12月,当时尚未正式投入运行的语言教学中心曾对学生修读二外的意向展开调研,97.9%的本科生受访者和超过84.7%的研究生受访者希望修读二外。

2016年,清华大学首次制订并启动实施“全球战略”,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全球胜任力”这一培养目标。在语言教学中心主任吴运新看来,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都是全球胜任力的核心要素。

2018年7月,清华大学决定成立语言教学中心,将外文系的公共外语和人文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推动实施本科生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中心主要承担校内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国际生培养方案内公共外语课程的教学工作,综合了提供语言学习资源和开展语言教学两种功能。通过整合原有师资、引进青年教师,以及外聘教师,中心在2019年秋季学期开出了11个语种的二外课程。马晓路正是2019年入职中心的二外教师之一。

在设想中,二外(1)课程30人的课容量,在有学生退课的情况下,能够实现20人左右的小班化教学,然而前述事实已证明,这低估了学生学习第二外语的热情。

“从二外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其实20人以内最好。”马晓路说。但是,想要在不降低总课容量的情况下,压缩每门课的容量,意味着中心要引进更多教师、开设更多课程,这并非朝夕之功。

吴运新说:“每学年二外(1)的课堂能够容纳约2200名本科生选课,而可与二外相互替代的两个课组,每学年可以容纳超过3000名本科生选课,每学年这3个限选课组的总课容量必须保证不少于每届本科生的总人数(约3700人)。”基于此,语言教学中心暂时没有考虑增加语种数量,也不会大幅增开新课。

吴运新鼓励同学们在选修二外语种时,多考虑相对小众的语言。“学校希望培养更多通晓相对小众语种的人才,同时,在学习陌生语言和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也可能会有更多收获。”

与此同时,2022年秋季学期起,清华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互认学分。北外面向清华学生开放了数十门零起点的第三外语课程,包含丹麦语、土耳其语、泰语等更加丰富的语种。不过“为了保证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北外互选课的课程性质目前仍为任选,不能计入公共外语学分。

忘不了的

在吴运新看来,教学质量才是公共外语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所在。“将二外纳入公共外语体系,教学要求自然要严于原先的任选课。”这一方面限制了课程容量的无限扩充,同时也要求任课教师和选课同学在有限的时间里“精耕细作”。

在意大利语(1)的课堂上,馬晓路为每节课都设计了互动环节,提高同学的练习参与度。课件中也广泛采用意大利语音乐、电影等,将语音、语法要点串联起来,找到“专业性和趣味性的平衡点”。

从2020年开始,语言教学中心开始着力建设二外课程助教队伍,经过筛选、培训,聘用留学生母语者担任二外课程助教。阿拉伯语教师汪颉珉就招募了来自阿拉伯地区的留学生担任助教,“在语音阶段,他们会带大家做示范朗读,后期也会和同学们做对话练习,进行文化介绍。”

语言教学中心的教师也在编写一系列“清华自己的二外教材”。吴运新说:“市面上的外语专业教材往往并不完全契合清华公共二外教学的需要。”汪颉珉笑着补充:“由于没有特别好用的教材,每学期我主要的时间都花在了改PPT上。”

语言学习不是“浅尝辄止”,如何鼓励同学们继续巩固学习,是目前二外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

汪颉珉说:“对于阿拉伯语来说,上完(1)课程其实才刚刚入门。清华的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往往突击学习就能够通过考试。但对于语言学习,突击学的内容考完之后也很快就忘了。”因此,汪颉珉建立了阿拉伯语学习交流群,在群里分享学习资料。在每学期的阿拉伯语课结束后,同学们可以自愿入群。在同学们的提议下,这学期汪颉珉还在群里开启了“语言康复课”。“好多同学说太久没学都忘了,在闲暇时间,我们就会选择一段新闻,带大家一起读一读,恢复一下记忆。”

“目前教师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但第二课堂也很重要。”吴运新说,“我们也希望同学在学习二外后能够更多进行实践”,但“目前还没有形成机制,有待在学校层面进一步整合资源。”

学校尝试通过奖学金和比赛激励学生巩固练习。比如,语言教学中心举办的清华大学“永旺杯”日语演讲比赛,已经举办至第七届。此外,海外交换学习、国际交流类社团、全球胜任力工作坊以及海外社会实践,也为学生们将二外学以致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023年2月,经管学院的马飞扬参加了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前往沙特阿拉伯进行调研。在对使馆、企业、大学等单位进行走访调研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这一地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大有可为,于是决定“先学习下语言,或者至少通过学习语言了解一部分当地文化”。

在随后的春季学期,马飞扬选修了阿拉伯语(1),并萌生了建立相关协会的想法。“有挺多同学都对阿拉伯感兴趣,但学校的阿拉伯语学习环境和资源还十分有限。”于是,他发起成立清华大学中国——中东友好协会,并邀请汪颉珉担任协会指导老师。

目前,协会已经举办了多场中东地区认知讲座和语言文化沙龙体验活动。协会既为阿拉伯语和文化爱好者提供学习体验的资源,也开展活动帮助来自阿拉伯地区的留学生融入校园生活,了解中国文化。

2023年8月,马飞扬前往埃及展开调研,“未来我打算将职业发展方向与西亚、北非地区相结合。”

二外课程能给学生们留下什么?汪颉珉深知,“语言学完一学期,1个月不用,可能慢慢就忘了。”但她相信,“文化是不会被忘记的” 。通过阿拉伯语课程,学生们能够对阿拉伯世界多一份关注,“更愿意去了解那里真实的样子”。

化工系的贾永琪已经修完阿拉伯语(1)和(2)。在他看来,学习阿拉伯语所收获的,不仅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成就感,“通过阿拉伯语,我还结识了许多来自中东的留学生朋友”。

2023年暑期,贾永琪作为支队长带队前往沙特阿拉伯进行社会实践。在行程中,到访单位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交流活动的阿拉伯语报道,但贾永琪他们发现报道中“中国”的阿拉伯语表述出现了错误,第一时间向对方指出了这一问题,对方也及时进行了更正。

听贾永琪说起这段经历时,汪颉珉愈加坚定:“我们的课程是很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丁莉莎

猜你喜欢
教学中心阿拉伯语语种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科技阿拉伯语词汇的构成及翻译方法探析
杜伦大学Lower Mountjoy教学中心
网络资源在阿拉伯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
浅析阿拉伯语语音学习难点及解决方法
文科实践教学中心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
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与初探
阿拉伯语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难点探析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