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脚楼好居处

2024-03-04 13:08顾恒宇
大学生 2024年2期
关键词:东村吊脚楼罗布

顾恒宇

离边境线仅十几公里,拥有143户617人的村庄——地东村(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还保留着吊脚楼这种传统民居。吊脚楼,即将房屋底层架空,广阔的二层空间用以居住,从底下仰视,如同吊在半空,故得名吊脚楼。

顺着村内的小路行走,两旁的旧式木屋和新建的民居交叉排列在道路两旁。沿着斜向上的路走上去,鱼尾葵与芭蕉树密密麻麻地生长在陡峭的山坡上。“在我们村幼儿园的后面,就是吊脚楼了。”地东村村长跟我们说。

走上木质的阶梯,一股木头和潮湿的味道扑面而来。环顾四周,这里明显已经有好些年没有人居住了,房间内仍保留着10多年前的布置,老旧电视机、几块布满灰尘的毯子、挂在墙上的农具和生活用品,数十块整齐、宽大的木板严丝合缝地组成了吊脚楼的地板和墙体,斑驳的木质墙面上涂满了油漆。

这座吊脚楼共有四个房间,中间有一块大约20平米的架空空地,上有木质的顶棚遮风挡雨,可以作为人们闲聊或者放置杂物的地方。房子下面悬空的空间一般用来养殖家畜,还可以堆放大件物品。绝大多数吊脚楼使用木板作墙壁,屋顶用茅草、木板等覆盖。“这个是我自己劈的,用个四五十年没问题。”吊脚楼建造技艺传承人旦真罗布指向其中一面外墙说,“这个墙的木头是我的爷爷传下来的,已经用了100多年了。”

建造吊腳楼的每根木头都有将近百斤重,从海拔两三千米的森林中运到村落里,再劈开建房子,这种宽大的木板需要树木生长超过30年。旦真罗布告诉我们,以前修房子没什么工具,条件也恶劣,建房子还要拉人手,大家一起帮忙劈木头。要是想用好的木头,要到海拔4000米的地方找松树,这个时候基本上要全村人帮忙,建造时还需要四五个木匠,建一座吊脚楼大概要花费三四个月的时间。

著名的云南吊脚楼一般呈横排式或大片分布,颇具气势,而墨脱地东村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没有庄严肃穆的屋檐与瓦制斜顶,平顶式的吊脚楼更加小巧别致,颇具生活气息。

沿着小路继续前行,20几间吊脚楼式的粮仓出现在眼前,排布在山坡上和平地上。每栋粮仓也是架空的,离地面约2米,用结实耐腐的立柱支撑,立柱与粮仓底部垫有圆形木盘,用以防鼠、防潮。这些粮仓都是属于村民的,每户一个,如果家里人数较多可以建造两个。现在大部分粮仓里面储存着玉米、大米等粮食,一个粮仓的存粮最多可以到四五千斤。“如果不种植农作物或者遭遇农业自然灾害等情况,粮仓内的存粮基本上可以吃4到5年。”旦真罗布自豪地向我们介绍。

我们一边参观,一边惊叹,徜徉在地东村留存的为数不多的吊脚楼中,从中我们得以窥见从前地东村门巴族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了解他们如何在地形崎岖和山脉错落之间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独属于地东村的历史与文化。如今,随着现代化的脚步,一片片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村慢慢取代了曾经的吊脚楼,观光农业、特色旅游、新兴产业和现代化生活,一幅边疆乡村新图景正在展开。

责任编辑:贾倩颖

猜你喜欢
东村吊脚楼罗布
纽约“东村”的南洋菜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罗罗布的狂想曲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罗罗布
馆陶有个寿东村(组诗)
罗罗布
务欢池镇东村节水灌溉工程微喷系统的设计
罗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