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华彩
--与凡·高跨越时空的对话

2024-03-04 14:26杭州市第七中学方梓语朱大凤
中学生天地(B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画鸢尾花直觉

文/杭州市第七中学 方梓语 图/朱大凤

小小的卧室,温暖且明亮;鸢尾花扭动着腰肢,鲜妍而富有生命力;吊桥下荡漾的水波,与几名洗衣妇一起,组成了一幅充满乡村质朴气息的生活画卷……描绘这一切的,是文森特·凡·高。最近,我在临摹这位荷兰画家的作品,《卧室》《鸢尾花》《阿尔的吊桥》……我总是一边画,一边想象画家落笔时的心境。

我专门找来《凡·高自传》细读,想从了解画家的生平入手,管窥画家成功的缘由。然而,历史上凡·高的遭遇令人难过。从27 岁学画到37 岁离世,凡·高创作了数千幅作品。虽然现如今,他已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家,作品拍出上亿美元的价格,但在生前,他的作品却无人问津,他独特的绘画风格不但不被理解,甚至屡遭嘲讽。如果不是弟弟提奥的接济,他连生存都难以维系,常常饿着肚子去买画具。从小学画的我,能够深深体会这份坚守艺术梦想的真挚,在那一刻,我似乎和凡·高产生了共鸣。我不知道自己读了多久,心里有些说不清楚的伤感,继而迷迷糊糊地抱着书进入了梦境。

梦中,我看到一位叔叔正在写生,他很专注,没有察觉到我的到来。“好美的鸢尾花!”我脱口而出。他扭过头来,对我的赞叹有些惊讶。

“凡·高先生!”他尚未开口,我却先惊叫起来。

“你喜欢这幅画?”他低声回应,明亮深邃的眼睛凝视着我,仿佛要看穿我的灵魂。

“您可是大画家啊!谁会不喜欢?!”我大声说道。

“谢谢。这些作品除了提奥和你,大概还没有人喜欢。”他眼神稍微黯淡了一点,又开始作画。

“不,不,凡·高先生,在此之后,您的崇拜者会遍布全世界!”我急切地安慰他。

“谢谢。”他淡然回应。我转念一想,何不趁机向他请教一下。

“凡·高先生,您画的鸢尾花色彩明亮又和谐,是怎么构想的?”

他在画面上抹上一缕粉绿,平静地说:“我感受到鸢尾花的美,就直接去画。”

我似懂非懂,却看到他收拾画架准备回去了。我赶紧跟上去,不知不觉就跟到了他的住处。“哦,《农鞋》!”桌上居然摆着那幅我看不懂的作品。大概是感受到我的期待和好奇,他又从抽屉里抽出十几幅《农鞋》放在桌上。七歪八扭的农鞋、沾了泥土硬邦邦的农鞋、磨损厉害破了洞的农鞋……“请问,您为什么画这么多旧鞋?”这是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他苦笑了一下:“不知道,大概感动于农鞋对农民生活的诚恳参与吧。”

我仍感困惑,却只好换一个问题:“恕我冒犯,我觉得《吃土豆的人》色调灰暗,为什么您最喜欢那幅作品?”这也是我很想知道的问题。

“哦,那幅画我画了一整个冬天。”凡·高起身倒了一杯咖啡放到火炉上,“我想画出真正的农民。他们艰辛劳作,自食其力……”他烤着一片黑面包,咕哝着,像在自言自语,大意是说,关注平民生活很有意义。

我的目光始终追随着他,并入神地听着。他突然转身,要把黑面包的其中一半分享给我。我这才想起应该买些食物与他共享,我习惯性地去衣袋里摸手机,却怎么也找不到,正着急,就醒了过来。

我回味着梦中凡·高说的话,这些不都是《凡·高自传》中他对弟弟讲过的话吗?可是从他嘴里再次讲出来时,我的理解似乎加深了。鸢尾花、向日葵是如此普通的植物,以至于我们常常忽视它们的存在,凡·高却能感受到它们独特的美;我们常常感叹宴会的盛大,凡·高却在欣赏农民朴实无华的简单餐食;我们常被水晶鞋的华丽所吸引,凡·高却能从旧鞋被磨损的黑洞洞的敞口和硬邦邦的鞋面上发现农夫艰辛的劳作和收获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主要是因为凡·高的精神世界至真至纯,他对世界的爱浓烈至深,才使他对生活之美具有非凡的感知力和表现力。我们常说,直觉是一种艺术,但我想,只有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所产生的直觉才是艺术吧?可悲的是,世人的精神世界大多已被世俗功利所污染,所以,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凡·高注定是孤独的、痛苦的。然而,凡·高又是幸运的,哪怕不被世人接受,他仍然坚持传达自己的直觉。坚守自己,就是坚守孤独。孤独压垮了凡·高,孤独也成就了凡·高,使他成为艺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放眼历史长河,凡·高其实并不孤独,纵使相隔百年,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他跨越时空传递过来的美!“千载相逢犹旦暮”,从这个意义上说,凡·高拥有众多的知己。生未百年,死不孤独,在无数人心中,凡·高和他的作品犹如灿烂的星光般永恒。

猜你喜欢
学画鸢尾花直觉
鸢尾花观察日记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一起学画人脸
卖身学画(上)
学画有悟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鸢尾花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学画录
鸢尾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