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俗符号在“三道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4-03-04 07:58汪钰婷樊清熹
绿色包装 2024年1期
关键词:白族纹样民俗

汪钰婷,樊清熹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1 白族民俗纹样的符号美学

1.1 意境融彻的内涵美

白族人民崇尚自然,宗教祭祀观念浓厚,认为人的福祸与自然万物紧紧相扣。他们擅于通过纹样、甲马这类民俗符号表达吉祥福寿、多子多福、祈福消灾的祈愿,深刻反映出他们朴实热爱自然的精神特征与独有的本主崇拜信仰。白族民俗符号大都源于民俗生活,通常都是以植物、动物或人物的仿生原型或抽象几何为主,这些符号由白族人民创作,在错落有致的构造与灵动简洁的线条中积淀着他们的民俗观念与审美艺术,述说着他们的情感与精神。

1.1.1 福禄寿禧——植物纹样

植物类元素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花草树木,在白族纹样的取材中尤为常见。白族人民通常以具有某种特性的植物为依托,通过精神审美和再设计表现出来对健康长寿、吉祥如意的美好祈愿。例如,象征着多子多福的油菜花、石榴、葡萄这类丰收多籽植物常常被用于服饰上。白族装饰纹样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历史的延续性与包容性,如受汉文化的影响,龙纹、山纹、水纹与汉族纹样基本相同,尤以卷草纹最能体现汉文化对白族文化的影响[1]。草龙纹是白族人民根据自身审美在卷草纹上融入龙的形象,使其既具备草的灵动姿态又有龙的阳刚之气(图1)。

图1 白族民居草龙纹(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草龙纹在白族纹样中作为辅助民俗符号层出叠见,与春天开放的山茶花纹映衬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与华丽的牡丹花纹搭配象征着幸福、财富和吉祥;与高洁的荷花纹、梅花纹组合象征着地位与荣誉表现白族人民纯洁忠贞的信仰(图2);与有延年益寿功效的菊花纹、桃子纹、佛手柑纹衬托出长寿安康的美好愿景。由此可见,蕴含福禄寿禧美好祝愿的白族纹样,在白族人民独特的民俗生活和审美理解下组建成丰富多样的内容,诠释着白族人民对自然的敬意与对生活的包容。

图2 白族民居荷花纹(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1.1.2 招吉驱邪——动物纹样

动物纹样通常被采用抽象几何的方式表现出来,往往与具有相同寓意的植物通过分解重组成不同纹样。例如,仙鹤纹、龙纹、蝙蝠纹和动物图腾纹样常作为泥塑彩绘被用于屋檐上有长寿万福之意;狮子、麒麟、猫等动物形象常被用于兽头瓦当有招吉辟邪之意(图3);凤纹常与荷花纹、山茶花纹搭配表示富贵吉祥;蝴蝶纹常常与石榴纹、葡萄纹组合表现多子多福的寓意;除此之外还有蜘蛛纹、猫纹、鸟雀纹也常常作为题材被设计。

图3 白族民居动物纹样彩绘(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1.1.3 祈福消灾——甲马

在早期,由于人们观念意识落后且又巫术信仰浓烈,使他们无法去解释突如其来的自然灾祸,为了得到救赎,寻求庇护,充满本主崇拜信仰的木板刻画工艺——甲马,作为人与自然神灵的“信使”因此诞生。继而形成了若干护马、敬马、拜马的民俗古规和相应的“马帮文化”[3]。甲马体现着白族民俗活动与宗教意识形态,渗透在白族人民的社会生活的婚丧嫁娶与衣食住行中,彰显着白族人民独特的艺术审美,传至今成为白族独有的活文化。民间甲马纸主要分为六类,主要包括中央爱民皇帝、本主娘娘等白族本主形象;木神、喜神等巫术信奉的神灵;龙、马、朱雀等动物神灵图腾;罗汉、太岁、观音等宗教神祇;白王、诸葛亮等大理地域显著人物。白族的本主崇拜区别于其他宗教,这些本主在天为神,在庙为主,在村为民,具有神性和人性的双重身份[3]。

1.2 淡雅素丽的色彩美

白族人民喜爱自然中的风花雪月之景,以白色和蓝色这类自然色为美,他们认为白色象征着吉祥、朴实、纯洁、正直,因此自称“白子、白女”。蓝色则代表理智、稳重,以白色和蓝色常常作为建筑及服饰民俗符号中的主色调。后期经过审美演变,在服饰纹样上又加上黑色、红色、黄色等鲜艳的色彩作为辅助色点缀(图4),使纹样整体色彩丰富,更加浓郁。

图4 白族扎染纹样(图片来源:网络)

1.3 行云流水的线条美

白族民俗符号大都以简洁灵动的线条组成,时而挥洒自如,时而圆润粗犷,在一针一线,一刀一画中将白族人民的心声与憧憬诠释出来。这张平安甲马纸简洁随意的线条细节地勾勒出马的雄大,因为在白族人民心中,“大”表示吉利。最后,在甲马上方都会标注名称(图5)。

图5 白族甲马(图片来源:网络)

2 “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又称“绍道兆”。大凡在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拜师学艺等喜庆日子里,或是在亲朋宾客来访之际,白族人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宾客[5]。由此可见,“三道茶”蕴含着苦尽甘来的人生哲理和美好祝愿,把辛福安康、清廉高雅、敬老慈幼、苦尽甘来的美好茶德渗入其中,形成独特的品茶悟道美。

2.1 独具匠心的仪式美

“三道茶”的工艺美表现在其独具匠心的材料和别具一格的器具上。第一道苦茶,选用的是大理感通寺一带的感通茶。制作时,司茶者会将烘烤后的茶叶加入铜壶烧的开水,而后再给每个茶杯倒入小半杯,最后由主人双手献给宾客。通过烘烤煮沸后的苦茶,茶香四溢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第二道甜茶,由司茶者在苦茶的基础上加入大理乳扇、核桃仁、红糖这些原料制作而成,通常每个茶杯倒八分满即可。第三道回味茶也是在第一道茶的基础上加入少许桂皮、花椒、生姜、蜂蜜和红糖制作而成。“三道茶”的制作,每个步骤都十分细致考究,主人会选用上好的陶罐烤茶、铜壶烧水,木炭生火再配以大理感通茶、乳扇、蜂蜜这些原料,表现出白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和“三道茶”独特的仪式美。

2.2 苦尽甘来的风味美

“三道茶”独特的选材必然会造就其丰富的口感。头道茶苦茶,入口苦涩,苦茶蕴含着人生所遇到的挫折困惑,表示眼前短暂的黑暗与迷茫。甜茶,在苦的基础上融入甜,余味苦涩,终有回甘,故甜而不腻,如同张九龄的诗“苦尽甘来终有时,一路向阳待花期”一样,甜茶则表示着人生由逆转顺,苦尽甘来。回味茶,涵盖了前两道的苦与甜,又融入花椒和生姜的辣与麻,因此口感层次丰富,不禁让人想起人生百味,代表回首过去的人生,无论是挫折之苦还是收获之甜都是百味人生的一部分,最终都会归于平淡。白族人民擅长托物寓感,不论是通过民俗符号表现出的美好祈愿还是通过“三道茶”带来的人生哲理,无一不在诠释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道茶”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其每道茶虽有不同的口感但却有着紧密相扣含义。“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脚晦还明”正是“三道茶”的风味美,在品茶悟道中,发人深省。

2.3 意境融彻的民俗美

白族人尚茶、爱茶,他们的生活与茶密切相关。民间饮茶习俗内涵丰富,女子受聘礼称吃茶,男子娶妻以茶作为彩礼,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4]。新婚夫妇会在婚礼当天给父母敬献“三道茶”,感谢父母的万爱千恩。除了以茶为媒,白族婚礼中还会进行驱魔辟邪,祈福纳吉的活动仪式,并且新人的婚服上都会绣上蕴含多子多福,幸福美满的民俗纹样,这类习俗使白族婚俗充满独特的魅力。并且,茶叶作为祭品在白族也是极为常见的,祭祀“本主”是白族常见的民俗活动,用于祈求本主的庇护,保护村民平安吉祥。

3 白族民俗符号在“三道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路径

茶叶包装在市场上虽数不胜数,但各式各样的品种与大同小异的设计风格让消费者很难记住某款包装,并且茶叶包装不仅仅需要发挥其包装作用更多的是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三道茶”包装如何在众多包装中提高辨识度脱颖而出,让人眼前一亮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将白族民俗符号融入“三道茶”包装中,不仅可以提升包装的审美还可以给产品带来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3.1 色彩丰富的视觉冲击力

让消费者印象深刻的视觉冲击力来自于对白族民俗符号造型、颜色的提炼,以及文化理念和艺术思维的理解和直观呈现。因此,在包装装潢设计上应当将民俗符号作为视觉中心,重点突出民族风格,让消费者在品茶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民俗符号之美,但在设计时应当注意产品包装之间的联系性,以防出现设计风格混乱的现象。例如,不同的色彩可以带给消费者不同的感官体验,因此可以大胆运用白族民俗符号丰富的色彩,来表现三道茶中“苦、甜、回味”这种丰富的口感,通过低饱和度低明度的蓝绿色和紫色这类冷色调表现茶的苦涩,通过高明度高饱和度的暖色调表现茶的甘甜,通过冷暖结合与饱和度的交替变化表现茶的回味。这种色彩相互变换对比的运用从色彩心理学上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通过颜色搭配,给消费者带来视觉与味觉的联觉互动,让消费者对产品印象深刻,也能提升产品辨识度,创建品牌独特的民族风格。

3.2 相得益彰的现代设计感

在确定包装设计风格前,应当了解产品的本质属性,“三道茶”文化的精神在于其苦尽甘来的人生哲理与白族人民朴素自然、积极乐观的民族精神。因此,在设计包装时应突出简洁自然、清新淡雅的风格。通过对民俗符号进行提炼再设计,扩大其特色,吸取民俗符号色彩搭配,使设计风格与民族特色相统一。例如,将甲马的雕版风格与白族民俗纹样相结合进行设计,让民族纹样以一种木板雕刻的风格呈现在包装上,同时也能感受到甲马独特的风格。在纹样的提炼重组中充分采纳并运用民俗纹样的构成形式,运用对称表现构图的和谐统一与自然稳重,运用二方连续构成,使纹样更加灵活多样,在反复交错、循环递进中呈现一种动态美和丰富的层次感。“三道茶”蕴含的美好祈愿可以用作象征吉祥如意,生机盎然的民俗符号表现,但在运用时要注意民族差异性,尽量选择能让消费者通俗易懂的纹样内容。

4 白族民俗符号融入“三道茶”包装设计中的成效

4.1 一目了然的产品信息

视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包装则是产品的说明书,通过包装上的白族民俗符号,能够让消费者对“三道茶”的产地、类型等基本信息一目了然,就如同消费者看见蒙古包风格的包装,一眼就能认出它来自蒙古(图6),看见苗银元素的包装,也能知晓它的产出地域。同时,民俗符号作为白族人民情感和文化的体现,能够让消费者感受更多产品的文化属性和内在情感,实现产品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图6 内蒙古茶叶包装(图片来源:网络)

4.2 古为今用的文化传承

古往今来,随着新事物不断出现,传统美的昔日璀璨逐渐被遗忘,文化传承无人问津的现象使得年轻一代的文化归属感逐渐减弱,文化传播与精神传承则变得尤为重要。其实,无论是白族民俗符号还是“三道茶”,它们自身就兼备着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包装上的民俗符号与“三道茶”的融合可谓是相辅相成。“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我们要学会以今日之新,为昔日之古赋能,实现古为今用的文化传承。

5 结语

由此可见,优秀出众的茶叶包装不仅仅是起到保护商品、促进商品销售的作用,更多的是介绍商品、提升商品文化附加值与传播文化内涵,以此来达到包装强辨识力,商品高文化品质。在设计时,要将包装作为载体,使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相融合,在诠释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要满足现代审美的需求,让消费者满意称心。

猜你喜欢
白族纹样民俗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民俗节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白族敬酒歌
袁飞纹样设计
56个民族56枝花 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