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客户模型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4-03-05 06:53周红勇朱平飞刘海阳王树龙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客户关系数据模型用电

周红勇 朱平飞 刘海阳 王树龙

(1.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2.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3.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 引言

当前营销服务系统客户模型设计以用电户为核心,以自然人客户、企业组织客户角度设计的模型内容较为简单[1],同时随着电力公司业务范围持续拓展,如售电市场、光伏发电、电动汽车等业务的发展[2],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逐渐贯彻执行,需要构建统一客户模型以实现客户360 视图,全面识别客户,深入洞察客户需求,以便开展精准营销,提升营销服务水平[3]。

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在企业与客户之间构建个性化沟通模式,来实现对客户精确服务,达到吸引开发新客户留住老客户以及提升已有客户忠实度的目的,从而进一步达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市场份额的效果[4]。客户关系管理的建设为新型业务提供有效的客户信息、客户关系、客户细分、客户信用、会员信息、客户档案,支撑定制差异化服务策略,助推新型业务深入推广[5]。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营销客户模型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统一客户主数据模型,并设计典型应用场景,为电力企业提升营销服务能力,满足个性化、差异化的客户服务要求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客户模型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和梳理现有文献,总结分析当前营销客户模型设计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1)主数据模型呈扁平化,客户与用户关系一一对应,无法满足石油、铁路、通信、银行等为代表的集团户关于合并交费、合并开票的支付结算需求,不利于对客户数据的汇集分析和统一服务[6]。

2)将用电客户作为模型核心,不利于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景视图,用电户为核心的模型将用电客户与用电地址建立了强关联关系,客户一般是用电地址的产权人,但在新兴市场中,客户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关联的一切人或组织,一个客户也会拥有多个角色,应该增强对客户这一主数据的多维描述,拓宽客户的定义[7]。

3)各主体关系网络不完整,对精益化管理和差异化服务的支撑不足,实体关系管理粗放,客户、业务信息、合同、用电设备、房产等要素的多维客户关系网络不完整,客户特征把握不准确,不利于开展客户需求挖掘、完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主动提供精细化差异化服务,未来业务拓展的灵活度和扩展性不足[8]。

4)对多样化账务处理需求支撑不足,各类代支付关系中实际支付客户识别不准确,记录不完善,客户批量代交费操作不便捷,账务处理大部分按照用电客户进行归集,对联合账单等多样化的账务处理需求支撑不足,支付结算方式较为单一,不利于提供统一结算、共享余额等便捷服务。

5)档案规范管理不足,客户档案连续性较差,由于用电账户与用电地址产权人强关联,用户过户后,客户档案、用能记录等出现断层,一方面,缺少对客户信息规范性管理,另一方面,不利于以客户为核心长期持续统计用能数据和用能规律。

因此,需要构建统一客户数据模型对客户信息进行规范性管理,全面识别客户,深入洞察客户需求。

2 统一客户模型构建

2.1 数据和数据模型

数据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据要素投入应用的价值包括业务贯通、数智决策、流通赋能三次释放过程[9]。业务贯通价值:数据支撑业务系统运转,推动业务数字化转型与贯通;数智决策价值:数据分析使战略决策更智慧,支撑业务智能化决策;流通赋能价值:数据流通对外赋能,打破数据壁垒,数据更普惠。

客户模型是数据模型的一种形式,数据模型作为数据资产的基础,其价值在于汇聚全域客户数据,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构建客户关系一张图,针对不同时间、不同阶段的客户进行细分[9],通过标签驱动精准营销与精准服务,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10],实现精细化运营。

2.2 主数据模型

图1 统一客户主数据模型

参照SAP 公用事业行业解决方案构建统一客户主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底层按业务、技术进行划分并高度抽象,形成业务主数据和技术主数据,其中业务主数据用于描述客户的社会属性(如客户名称、证件号码、银行账户等),技术主数据用于描述供电/供气网络、设备等,精确地描述配电网上的每个消费点,从客户档案信息、客户行为记录、客户标签画像、会员积分、信用体系、忠诚体系等方面,构建统一的客户视图,了解客户动态,感知客户体验,跟踪客户需求、规范营销档案管理。通过延用客户概念,丰富客户内涵,支撑客户多角色,多关系的建立,深度感知客户;保留用电客户概念重新定位用途,将其业务职能进行剥离;拓展合同外延,承担业务主数据与技术主数据快速衔接的枢纽职能;引入连接、连接对象、房产,支撑业务人员精准定位服务地址构建统一客户数据模型,支撑传统供用电业务,以及电动汽车、售电公司、综合能源、源网荷储等新兴电力业务。

2.3 统一客户主数据模型特征

1)“客户”融入“业务伙伴”内涵

新型电力营销系统客户对象设计,是客户主数据模型的核心对象,拥有多个角色(用电客户、用水客户、发电客户、供应商、售电公司、监管机构、潜在客户、联系人等),在客户接触点增加客户关系、客户角色管理,可以建立客户的360 视图,以及客户之间关系(如建立供应商、租户、血缘关系等),支持按客户开展各类营销服务。优势是全面真实反映物理世界自然人和组织机构真实的关联关系,打破以前管理到“户”的局限,满足客户多种复杂用电及相关需求;在传统和新兴业务领域,实现共建、统管、共用客户信息,相互引流赋能,支撑全业务联合营销;基于客户关系的精准识别,实现对“自然人”、“组织” 粒度的各类历史行为数据的聚合[11]。

2)分解“用电客户”的业务职能

新型电力营销系统对用电客户用途进行了重新定位,对原用电客户承载的功能进行了分解,将其业务职能进行剥离,用户档案剥离到客户、合同账户、计量点、房产、连接对象等对象上,用电安全服务业务实施对象仍为用电客户。客户关系管理、风险防控、信用管理业务职能承载主体为客户;交费、余额承载主体为合同账户;计量、计费承载主体为合同、计量点;现场服务寻址承载主体为房产、连接对象。优势是采用主数据的模型设计,将用电客户大部分的业务活动进行拆解,同时基于电力营销业务的实际特点,保留了与户相关的业务活动[12]。

3)赋予“合同”枢纽职能新内涵

引入合同概念,让合同承担业务主数据与技术主数据快速衔接的枢纽职能,实现用户变更业务快速办理;业务办理历史信息可追溯,保留客户的用能历史记录;同时对合同进行结构化管理,提取合同结构化信息,保障业务开展与合同约定的一致性。

图2 合同枢纽模型图

新的服务模式需电力公司调整现有组织职责、业务流程,同步对账务模式和资金渠道进行适应性调整。优势是合同反映了客户业务变化过程,通过合同建立起业务主数据和技术主数据的桥梁,实现相对稳定的客户基本信息和房产用能相关信息快速挂接;历史信息可追溯,旧合同信息、旧合同与合同账户/计量点关联关系均保留,可以留下历史记录,不会丢失或转移到他人身上。

4)引入“连接”、“连接对象”、“房产”

引入连接概念,将能源供应网络与服务位置之间建立连接点,对应供电电源、公共连接点;引入连接对象概念,建立结构化地址,聚合房产集合、位置等内涵,便于营销业务的网格化管理;引入房产概念,聚合产权、用电地址等内涵,定位公司提供服务的具体位置。优势是对物理地址实现不同颗粒度的对象化,对于房产、连接对象区分管理,实现地理位置的精准化,方便业务人员快速定位,快捷服务[11]。对于业务中使用的受电点、电源接入点、并网点、接入点、公共连接点等概念,通过连接对象、连接进行映射。

3 典型应用

3.1 业务主数据与客户关系映射

业务主数据,涵盖自然人和组织两类客户,以身份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一个客户可拥有多种角色,包括用电户、发电户、用水户、供应商、监管机构等,可以反映真实世界的客户关系,并包含基础信息、角色、关系、联系人、银行卡、开票、积分、信用、管理单位等信息[12],主要用于复杂缴费、营销推广、信用管理、积分管理、租户管理、催收、联合风控等业务应用,典型应用场景涵盖居民用电服务、企业供电服务、合作伙伴服务、政府服务,通过构建客户关系一张图体现多类业务应用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客户关系一张图

3.2 技术主数据和物理实体映射

技术主数据的映射关系以低压用户实体映射关系为例,李先生在某条街有处房产,该处房产的地理位置即计量点,计量、物理、物联等设备是采集信息的设备,电表箱所在位置即设备位置,该地点的主线路、变电箱是连接对象和设备的枢纽,低压用电客户实体映射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低压用电客户实体映射关系图

4 结束语

本文围绕电力企业客户模型存在的不足,通过对电力客户数据进行研究,将客户数据按业务、技术划分并高度抽象形成标准统一的主数据作为模型底层支撑,综合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分析电力客户的需求特征,确定各类目标客户群,构建统一的客户360视图。统一客户模型的构建充分满足客户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认可度和信任度,从而形成优质的客户关系,进而促进电力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客户关系数据模型用电
用电安全
用煤用电用气保障工作的通知
润滑油行业大客户关系建立与维护策略探讨
关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思考
安全用电知识多
用电安全要注意
面板数据模型截面相关检验方法综述
八大策略增进客户关系
加热炉炉内跟踪数据模型优化
网络时代下的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