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效教学的“土壤的形成”教学设计*

2024-03-06 07:03付申珍张文革
地理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三阶家乡标本

刘 璨 付申珍* 张文革

(1.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重庆 400030;2.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15)

一、设计思路

本研究运用“三阶六环四步”长效教学模式进行“土壤的形成”教学设计(见图1),落实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从教学目标等方面对土壤的形成(以人教版高中必修《地理1》为例)进行简要说明,详细设计并分析教学过程,为运用长效教学模式进行地理教学提供范例。

图1 土壤的形成“三阶六环四步”长效教学模式的基本运作程序

二、教学目标

第一,通过观察家乡实地采集和外来的土壤标本,描述土壤特征,掌握观察土壤的一般方法,培养观察、归纳等能力(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第二,借助家乡实地采集和外来的土壤标本,设计、操作简单的实验,结合专题地图和调研数据等,用科学的语言说明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通过设计、观察、动手做实验,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第三,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土壤的发育、土壤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用全面、系统、动态的眼光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多尺度、多时空、多要素的综合思维素养和科学精神,树立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第四,通过认识家乡土壤的特点,为土壤的养护出谋划策,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

三、教学过程(见表1)

表1 教学过程

猜你喜欢
三阶家乡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三阶非线性微分方程周期解的非退化和存在唯一性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三类可降阶的三阶非线性微分方程
三阶微分方程理论
夏天的家乡
一类三阶非线性中立型泛函微分方程的振动性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