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

2024-03-08 12:02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思政政治

文/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李 琳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日新月异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在深刻影响和塑造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显然无法充分满足高校学生发展的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应运而生。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全新的阵地,有效提升了高校思政工作成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性、互动性、时效性、多样性等特点,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影响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应以网络为载体,坚持把主题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和创新形式以先进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都旗帜鲜明地提到要充分发挥网络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阵地作用,统筹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开展,以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内容占领网络阵地,紧紧围绕理想信念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先进理论和创新理论是网络思政建设的根本任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利用网络载体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作为重点任务,高举思想旗帜、深化宣传阐释,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明确了根本任务、确定了基本原则、规划了总体布局、指明了实践要求。

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和效度,有必要将主题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探索和落实以网络平台为主要阵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知识储备不足、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和远大理想的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时往往对国家大事关注不足,且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涌现的人生发展与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个性化趋势。应将主题教育深入融合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学生思想的具体问题,优化完善提供更具针对性和生动性的内容,引导学生将个体生存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结合专业学科树立远大目标,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实。

在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也是影响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网络传播方式,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等,既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也是对网络舆论生态的有效治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创新创造精神,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协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的教育引导,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多样性、趣味性等特点,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诉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内容,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有观点将其界定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网络载体上的再现,着重于网络的工具作用。也有观点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融合了网络社会诞生的新观点、新思想的教育形式,将网络作为一个包含了工具、场域和方法在内的新的社会环境。[2]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基本规律,从过程论角度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包含了受教育者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相统一的过程、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过程,也包含教育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和规律认识的过程、教育目标向教育结果发展的过程。[3]从矛盾论的角度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课题主要是教育过程中矛盾的解决过程,这种矛盾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变的根本任务与变迁的活动、要素、技术、过程的矛盾,例如网络场域下教育方法的现实性与虚拟性的矛盾等。[4]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归纳方式,但内涵存在一定共性。马福运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总结为开放性与竞争性相统一、技术性与政治性相统一、互动性与引导性相统一、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统一。[5]开放性是指互联网信息的高度共享性,竞争性则是不同观点和意识形态的较量。政治性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一定政治指向性,承载一定的国家和社会需要,技术性指互联网这一新兴技术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媒介。互动性指的是互联网信息的交互性,教育主体和客体处在频繁互动中,引导性则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对受教育者形成积极正面的引导。虚拟性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为无实体的网络信息,而现实性指的是上述内容背后的社会现实基础,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影响力。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也主要结合上述的几个特征,积极构建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主体与客体、目标与实效并重的教育机制。

三、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引航计划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从2020年起,学院不断探索和推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航计划”,并且不断在实践中提炼,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规划、队伍构建、活动开展等流程提供了全方位的规范指引。

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坚持守正创新,通过“以‘学’引航”“以‘讲’引航”“以‘做’引航”“以‘赛’引航”四大引航机制,积极搭建以学院融媒体中心为主体的“1+5”网络育人阵地,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力度,增强党员思想素质;以教育教学为要,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效度,提高党员党性修养;以活动赛事为基,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能。

图1 网络思政教育机制:引航计划

1.以“学”引航

(1)网络阵地领学

开展“云端”党组织生活。将学习放在线上,将实践落在线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形式,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开展线上工作会议、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精准部署党支部的各项工作,落实“云端”发展党员,加强对党内新思想的学习,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2)在线资源自学

打造“智慧党建”党员教育管理平台。以学生党员教育和成长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网络平台优势,嵌入管理、教育与服务一体化的数字化党员教育管理平台,进一步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党员自我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3)专题项目研学

线上线下“云实践”调研项目。发挥学生党员信息化专业特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依托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党员原创设计制作网络宣传品,为乡村振兴数字化平台的开发和线上资源的链接发挥积极作用。

2.以“讲”引航

(1)党员队伍讲党课

“线上党课我来讲”主题活动。学生党支部各党小组打造系列线上党课精品,以信息化载体扩大党课影响力和覆盖范围,学生党员自主完善党课内容和授课模式,提高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理论素养,促进学生党支部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着力提升学生党员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打造入班党员宣讲团队。从新生入学起,安排入班党员加入微信群、QQ群,对新生进行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定期举行入班党员队伍建设和学习培训,让网络思政教育内容触手可及。

(2)支部书记讲党课

支部书记录制微党课。学院整合优质资源,围绕重要时事热点及学习任务,打造一系列由支部书记讲授的网络思政精品微党课,在网络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三课堂”,实现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

图2 网络育人“大思政”队伍

3.以“做”引航

活动体系护航,引领网络思想政治大方向。紧密结合重要节日节点、重大时事热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品牌教育活动,引导阳光积极、活泼生动、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精品栏目赋能,打造网络思政资源库。构建网络精品栏目,聚焦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政教育核心主线,创作内容有深度、情感有温度、质量有厚度的网络精品栏目。结合网络思政朋辈育人的优势,开设“党员先锋”栏目,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丰富网络思政教育的形式。结合学院专业优势,开设“思政课堂”栏目,积极宣传党支部专题党课及院长书记思政课内容,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网络手段提升传统思政教育的辐射范围。结合党支部党建工作,开设“党建动态”栏目,对党建活动、组织生活进行记录,增强学生党员对于支部党建工作的认同感。

网络团队聚力,打造网络思政先锋队。强化网络思政团队建设,学院建设融媒体中心,联合学生党支部、团委及一站式学生社区自管会,形成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多方参与的网络育人“大思政”队伍,统筹培养学生网络思想政治骨干团队,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建设网络内容创作团队,促进优质网络思想政治内容的输出,发挥学生网络团队在网络思政工作中的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作用。

4.以“赛”引航

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党支部、团委等组织为基础,开展主题网络文化作品评选、党的知识竞赛或综合素质类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竞教结合”的育人路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活动的开展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活跃校园网络空间生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唱响时代主旋律,各项赛事均纳入学院活动品牌,以品牌聚成效,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连贯性。

5.“1+5”网络育人阵地

按照线下纸媒、线上网媒“双重视、齐上阵、共发力”的思路创建学院融媒体中心,积极搭建以学院融媒体中心为主体的“1+5”网络育人阵地,打通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等5个新媒体平台,促进“互联网+党建/新征程/先锋阵地/共青团”深度融合,积极开拓抖音、视频号、微博号等新媒体平台,构建功能互补、功率强大、功效倍增的网络思政融媒体矩阵。

综上所述,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以多维度平台为载体,以多层次工作队伍为中坚力量,以品牌活动为依托,从“学”“讲”“做”“赛”四个方面实现教育主客体间的良性互动,贯通线上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利于激发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热情。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