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创新机制与路径研究

2024-03-09 10:32王鹏飞禄鋈魁
中国传媒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政务信息政务群众

王鹏飞 禄鋈魁

摘要:【目的】探索政务新媒体创新机制与发展路径,使政务新媒体在新媒体时代提高传播力,提升威信力。【方法】基于文献资料法与调查研究法,梳理政务新媒体高质量发展文献,调查政务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机制与路径创新。【结果】政务新媒体提升传播力与影响力,需要以群众需求为中心,进行政务新闻通俗阐释、群众要闻专题策划、群众需求政务导向,注重原创新闻生产、多方服务群众。【结论】政务新媒体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报道数据性、文化性,提升政务建设性,注重媒介精准定位打造全媒体矩阵,反映群众需求,进行政务互动,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力与影响力。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群众需求;原创新闻;媒介定位;政务互动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4)01-011-06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4.01.001

本文著录格式:王鹏飞,禄鋈魁.政务新媒体创新机制与路径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4,31(1):11-16.

梅罗维茨指出,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情境进行转变,人们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也会进行相应的变迁。[1]政务新媒体的出现,使党的政策主张可以及时、高效地进行传递,官方新闻报道、信息传播、守望社会之方式也相应改变。在新媒体时代,群众参政途径丰富,信息获取与反馈方式增加,对政务新媒体提出更高要求,希望政务新媒体可以有效发挥新闻报道、政务宣传、上传下达、政务互动、便民利民功能,提升服务意识。

1.政务新媒体定位

媒介定位是传播活动的基础,一些政务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定位认知不到位,缺乏“公私”话语专业实践,对全媒体传播规律认知不全等现象。[2]政务新媒体提升传播力与吸引力,需要对自身定义、功能、服务受众、定位等进行清楚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1.1   政務新媒体定义

政务新媒体,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政务账号或应用,以及自行开发建设的移动客户端等。[3]政务新媒体需要发挥传递信息、报道时政、政务互动、便民利民、引导舆论、守望社会等功能,链接官方与群众。政务新媒体在现阶段发展中以政务微博进行公共话题议程设置,以微博公域性特征进行政务信息透明展示,以政务微信向群众展示政策文件、教育、医疗、地区特色等贴近现实性的政务报道、以政务客户端满足群众指尖办事、热门服务等政务需求。

1.2   政务新媒体面临的挑战

媒介技术的发展,促进信息传播权力下沉,人民群众的政务参与途径提升,群众希望在政务新媒体中获取更加全面真实的政务信息、进行高效自由政务互动、提升自身政务参与性,对政务新媒体提出更高要求。政务新媒体提升传播力、提高影响力需要以群众需求为中心,建立高效互动机制,以多元方式传递政务信息,提升政务新媒体建设性,多方服务民众。

2.政务新媒体创新机制

打造新型政务新媒体,推动政务新媒体机制与路径创新,使政务新媒体可以更好地发挥报道时政、引导舆论、便民利民、守望社会之功能,使政务新媒体打破原有机制与路径进行创新发展。

2.1   实时观察社会动态,政务新闻通俗阐释

新闻是对社会新近事实的报道,政务新媒体提升传播力需要对社会新近政务实况进行观察,了解社会政务发展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政务传递,提升政务传播力。政务新媒体发展过程中,需要实时观察社会动态,使传播内容紧扣受众需求,关注时间节点,进行实时动态观测。[4]政务新媒体发展过程中需要承担守望社会、服务民众之责任,确保政务新媒体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政务传递,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行观察,以人民群众需求为中心进行政务生产,将社会热点、民生状况、身份特征、职业要求、正能量传播、国家发展、文化传承、基础设施、便民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等与民众需求切身相关的社会事件进行实时观察,以建设者的姿态发挥政务新媒体传播力,传播政务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民众的功能,对政务新闻进行实时观察,确保政务新媒体及时观察社会发展动态情况,以动态实时观察措施了解社会发展状况,便于了解群众需求,进行政务信息传递。

政务新媒体作为党和群众的耳目喉舌,需要将党的政策主张及时对群众进行传达,此时需要考虑人民群众的信息接受度与政务新媒体的语言表达性,需要在传递政务信息过程中进行实例化解释,增强民众对政策新闻报道的理解性、增强民众对政策报道的亲和度、增强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力。结合社会发展综合现状对国家政策进行报道,因政策文件具有专业性、权威性,民众面对理论化程度比较高的政策文件,需要专业政务媒体进行讲解解读,推动民众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了解政务政策,推出原创政策会议解读信息,以社会发展实况作为对政策文件的解读,将社会发展实际案例与政策会议报道综合概括进行融合,对政策报道进行通俗阐释,使群众高效理解政策报道会议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对该政策进行解读时,将改善人民群众周边的生态环境、湿地建设、沙漠绿化、防护林建设、节能减排状况、绿色工业发展实况进行报道,对政策报道采取大众化通俗化阐释方式,让人民群众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到政策文件精神内涵,提升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力。

2.2   全方位动态化报道,群众要闻专题策划

政务新闻报道过程中需要多方人员参与,多种形式发挥效力,进行全方位动态报道,建立全媒体矩阵,对社会实况进行动态报道,采取实时直播、动态报道、新闻传送、政务服务传达等多项功能推送,保证政务新媒体以群众为中心进行政务新闻传播。在政务新闻报道过程中,采取一日实时更新的机制进行政务新闻传播,政务新媒体需要采用一日三更、一日五更的方式进行政务信息传递,政务新闻报道,通过实时更新、动态报道、全媒体矩阵等方式进行动态新闻实时直播报道。政务新媒体需要改革运营机制,打造全方位动态新闻生产与专题要闻策划机制,对社会中的动态新闻进行及时发布,对民众关注度一般的新闻事件进行实时动态发布,让群众在政务新媒体平台中了解到数量庞大的政务信息,了解社会政务信息发展状况,了解社会动态情况,对专题要闻进行细致调研、精心制作,打造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专题要闻,政务新媒体在传递政务过程中将社会事件进行全方位动态报道,对不同政务新媒体进行功能定位区分,使各类政务新媒体面向全部受众进行政务新闻生产,使用全方位传播矩阵进行政务信息传递。

政务新媒体发展过程中,需要统筹两点论与重点论,抓关键事物与协调一般事物进行发展,关注社会中出现的一日动态新闻,同时对与群众相关的关键要闻进行重点策划生产,对政务新媒体重点策划政务信息进行深度挖掘,让人民群众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力。政务新媒体发展需要站在流量风口中,创新思维观念,创新语言体系、创新传播手段,面向人民,改善传播生态。[5]政务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点会议进行关注,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重点关注,策划专题展示政务人员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提升政务新媒体理论学习能力与知行合一能力,通过政务新闻展示向群众输出政务人员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为民众谋幸福的责任精神。政务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对地区特色进行重点策划,对二十四节气、时令活动、美食文化、地区特色、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重点策划生产,面向群众进行重点政务新闻推送,对会议政策、地区特色、基础设施、文化内涵進行专题策划生产,以群众需求为中心进行系列专项政务报道,对人民群众所关注的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发展所体现出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力进行报道,对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兴旺发达、改革开放成就进行分析报道,打造特色鲜明的政务新媒体。

2.3   群众需求政务导向,官方评论引导秩序

政务新媒体在进行政务传递时,要以群众需求为中心进行政务新闻生产,确保社会秩序健康发展。政务新媒体需要进行机制改革,在政务新闻生产时收集群众所关心的政务信息,对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务信息进行专栏收集,并对多数人民群众所关注的政务需求信息进行及时收集,以此为导向进行政务新闻生产,将人民群众所关注的专业政务信息及时传递,以官方政务信息解决群众心中的困惑,对于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社会信息进行及时调查,对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信息进行及时发布,始终以人民群众需求为中心进行政务信息传递、政务新闻生产,在传递政务信息的过程中提升政务新媒体与群众之间的链接性,发挥政务新媒体连接官方与群众的桥梁作用,将政务新媒体以群众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行深入贯彻,在为群众传递政务信息的过程中提升传播力、提高公信力。

政务新媒体需要对群众的观点意见及时点评,以官方权威评论回复群众观点,发挥政务新媒体守望社会之责任。政务新媒体作为社会之公器,不仅需要承担传播政务、守望社会之责任,还需要善于发现群众需求,获取群众的意见观点,及时对群众的意见观点进行评论,发挥服务民众之功能。融媒体时代,政务新媒体发展需要创新平台运营机制,关注群众真实诉求,回应群众合理关切。[6]在群众的意见诉求未形成社会热点舆论时,对群众所关注的事务进行及时回复,舆论是群众公开表达的内容,是不同信念、态度、意见的总和,是社会心理的反映,是群众政治的晴雨表,政务新媒体需要重视群众的意见诉求,及时守望社会,引导群众的意见观点。融媒体时代政务新媒体需要面对突发性、刺激性、严肃性的社会热点事件,同时该热点事件是群众所密切关注的,政务新媒体需要及时了解群众的诉求,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本质原因,解决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关键矛盾,及时发布官方评论,确保政务新媒体始终以群众为中心进行政务事件官方评论,以官方权威性评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以官方权威性评论确保社会秩序健康发展,以官方权威性评论确保政务新媒体公信力。

3.政务新媒体发展路径

建设新型政务新媒体,需要政务新媒体创新理念,建设新型路径,以原创新闻提升政务新媒体生产力,媒介平台精准定位,精准服务群众,通过多元方式讲解动态新闻,以新型技术发展政务新闻,提升政务新媒体创造力。

3.1   原创新闻生产,引导服务群众

政务新媒体需要观察社会中新近事实,以民众需求为导向,进行政务新闻生产,在此过程中,政务新媒体创造力与舆论引导力强弱是衡量政务新媒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政务新媒体需要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与民众进行互动,明确角色定位,加强宣传推广,在政务新闻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以数据新闻与时代地区文化内涵作为发展着力点,加强新闻生产推广。[7]

3.1.1    注重报道数据性,提升政务建设性

政务新媒体采取数据新闻这一报道形式,提升报道的权威性、易读性、吸引性,以简洁直观的数据向群众展示政务信息核心内涵,数据新闻,又叫数据驱动新闻,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政务新媒体在发布政务信息时,需要重视对信息报道的数据呈现,对政务报道的数据加以收集、区分,进行分类排布,对各项数据进行精准划分,直观报道,以数据化、精细化提升政务报道威信力,发挥政务新媒体信息收集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对专项政务事件中群众所关注的政务数据信息进行及时收集处理,在政务报道过程中,对政务新闻中核心部分采取数据化呈现方式,便于群众以更加直观深刻的方式获取各项专业信息。以数据化呈现方式,群众可以直观地对各项信息进行对比,选择群众所喜欢的个性化政务服务,对各项事务有更加明确的了解。在一些信息报道中,面对数据量较少的信息报道时,尽可能采取“文字+数据”的报道模式,将数据融入其中,使群众在阅读信息报道时,可以直观地从报道中了解到重点信息,获取信息报道的核心要点,提升群众的阅读效率和报道的说服力,在此过程中提升政务新媒体便民利民度,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政务新媒体需要以群众需求为中心,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确保社会秩序良好运行,政务新媒体在进行政务报道时,需要提升政务建设性。建设性新闻,狭义上指新媒体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新闻实践。从广义上来看,建设性新闻是在近年来此类新闻实践基础上将其宗旨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一种新闻理念。这类新闻实践强调在新闻报道中除了要坚持内容的客观真实外,也应积极主动适应群众生活,要以解决问题为报道的导向,究其特点,一是参与,二是实践。政务新媒体在进行报道时,需要增强新闻报道的建设性,以社会发展中群众的需求为己任,面对社会热点事件时要及时观测、及时参与、及时解决,以建设者的态度积极解决群众需求,在进行信息报道时,需要及时观察与群众相关的政务信息,及时发布群众所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社会公共服务等专业信息,以专业、权威的信息解决群众心中的困惑,提升政务新媒体建设性。

3.1.2   注重报道时代性,展示报道文化性

政务新媒体在进行政务报道时,从社会全面发展状况入手,从人民群众所关注的时代特征入手,注重报道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提升人民群众的关注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政务新媒体报道阅读量中进行观察,发现人民群众所喜欢的阅读量高的政务信息报道,探究其中富含中国时代发展特征与文化本质探究。政务新媒体平台在进行路径创新时,需要对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进行重点挖掘,对人民群众全面小康生活现状、地区特色产业、绿色生态环境、改革开放发展状况、超级计算机、新能源技术发展利用现状进行报道;对群众所关注的中国高铁、5G网络、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汉服出圈、基本建设等进行报道,让群众了解到中国式现代化衣食住行的改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战略武器发展运用、国防现代化、现代化强硬军队、高精尖材料研制技术進行报道,让人民群众切实了解到中国发展变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政务新媒体对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报道,让人民群众了解到国家文化自信的内涵,提升报道吸引力;对《人世间》《梦华录》《漫长的季节》中蕴含的地区景色与人文气息进行挖掘,对文艺作品所代表的城市风景进行报道,对文艺作品所蕴含的文化气息、美学景象、人文情怀进行探究,发现该类文艺作品受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原因,根据此类调查推动地区景观宣传与人文情怀报道;对《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进行报道,挖掘其中文化内涵,向人们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探究该类人文气息节目受到群众关注的原因,探究现代人文化价值取向,鼓励群众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对参观故宫、长城、莫高窟、甘肃戈壁等人群行走现状进行分析,探究人们对中国景观与中国产业的热爱程度,分析群众对中国传统文化景观的热爱程度,探究中国群众对文化自信的表现程度。

3.2   媒介精准定位,多方服务群众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经历文字域、印刷域、视频域,推动人们生产效率提升与生活方式改变,推动社会结构进行变革。政务新媒体的出现,便于官方利用政务新媒体高效服务群众,进行官方与群众之间信息交流,推动社会秩序正常运行。政务新媒体提升传播力与影响力,需要进行媒介精准定位,对各类媒介平台特性进行定位,面向群众进行政务服务,高效服务群众。

3.2.1   微博政务公开,话题建构多方参与

微博具有公域性、即时性、话题导向性、多媒体共享性等特征。政务微博在运营时发挥微博公域性特征,进行政务公开,将重大政务信息以公开透明的形式向人们进行展示,让人民群众时刻了解发展动态,政务微博将政策文件与法律法规、政府预算与财务信息、政府采购信息、行政审批与监管信息、公共资源与环境信息、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信息、公务人员任免信息进行及时发布,确保群众可以从政务微博中了解到公开透明的政务信息,时刻监督政务信息发布状况,官方利用政务微博透明反映社会发展实况信息,向阳光透明、公开服务型政府转变。利用政务微博进行信息公开,将国家发展重大事件详细信息进行公开展示,确保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系,让人民群众从政务微博中了解到专业政务信息,提升政务新媒体公信力,提升政务新媒体建设性。

政务微博在超话专区进行议程设置,建构话题使多方进行参与,对社会发展中政务官方为民服务、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案例进行话题设置,对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社会发展动态进行话题设置,人民群众在政务微博中可以按照社会发展动态进行话题论述,在超话中进行文字、视频互动,讲述自身对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情形的愿望祈求与认知。政务微博进行政务信息传递过程中,群众凭借微博公域性、话题互动性对政务信息进行及时评论,发表群众自身对事件的看法,凭借信息公开性让广大网友进行热烈讨论,确保社会各方意见可以及时发出,让政务新媒体了解群众的喜好,设置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政务话题,进行政务信息互动传播。

3.2.2   微信便民服务,政务新闻多方详解

政务微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认清平台私密性、个人化、实时通信、功能全面的特性,通过营造多样便民服务提升政务微信公信力,政务微信发挥其功能全面、内容丰富的优势,发挥政务微信高效办事、全面服务的功能,进行指尖办事、热门服务、个人信息查询服务,将电子社保卡、公积金账户查询、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学位证书查询、企业服务专区、交通出行专区、就业创业服务专区向人民群众开放,在政务微信便民服务功能中,着眼人民群众的需求,让群众可以在政务微信中进行指尖政务办理、高效政务处理、全面政务服务功能,让群众生活便利性提升,在线上进行高效政务办理,提升群众对政务微信的好感度。

政务微信具有实时通信与个人服务功能,在政务微信中进行信息传递,需要以详细解释、多方论证、多样形式、个案探究、群众导向的原则进行政务信息传递、政务政声传达、政务政策详解。政务微信在传递政务新闻、解释政务信息时,需要发挥政务微信为群众服务的精准导向,对政务信息进行详细解释,以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政务政策进行讲解解读,通过列举人民群众所喜欢的实例进行政策分析,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改变情形进行政务信息讲解,以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图文、视频形式进行直观讲解,对政务信息进行本质探究,打造多方论证、详细充实的政务解释信息,提升政务微信报道的个性化特征,打造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

3.2.3   抖音涵化特征,核心要闻高效展览

抖音凭借其碎片性、简短性特征推动其在新媒体时代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政务抖音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大众流行的节奏韵律为主、以图文视频混剪为表现形式,发挥政务抖音内涵化特征,在寓教于乐中进行政务信息传递,以娱乐化特征提升政务传播力。在政务抖音中将政务图像与歌曲图像进行剪辑呈现,凭借歌曲强节奏韵律,歌词与视频图画巧妙结合,向群众展示一种娱乐化、流行化政务信息剪辑形式,发挥政务抖音平民性、强韵律性、娱乐性特征进行信息传递。政务抖音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时效性、多元性的内容策划,打造科普性、亲民性、趣味性的政务抖音。[8]政务抖音在进行政务信息传递时,将人民群众所需要的传统文化、军事强国、中国制造、文物开发、精神传承发展现状进行动态影像化呈现,同时为社会发展中的动态化影像配上高节奏性、强韵律性、文化内涵丰富的歌曲,打造流行化、娱乐化的表现形式,以群众所喜爱的表现形式进行政务信息传递,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政务信息。

抖音短视频一般以15~60s的时间呈现,以图文、音乐为主要表现形式,满足人们随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信息阅读、娱乐获取需求。政务抖音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核心政务进行高效展示,发挥政务抖音碎片化特征,满足人民群众碎片化、间歇化时间需求,进行信息传送,对政务信息核心要闻进行展示,对政策报道、会议精神中核心要点进行总结提炼归纳,将其中核心部分呈现给群众,吸引群众的阅读需求,群众对明确的信息内容有较大获取愿望时会主动探究全面信息,进行深度探究。

3.3   群众需求传递,进行政务互动

政务新媒体需要发挥连接官方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政务新媒体提升传播力与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务新媒体需要建立有效的互动专栏,确保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推动群众参政途径提升,提升群众对政务新媒体好感度。

3.3.1   建立互动专栏,及时跟进调研

政务新媒体需要建立政务互动专栏,及时接收群众的意见反馈,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予以重视。政务新媒体进行机制创新,需要重视反馈机制,与群众建立信任关系,使官方与群众有效互动,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力。在现阶段部分政务新媒体政务互动专栏功能选择有限,群众只能在该平台中进行少数政务互动分类选择,致使群众的多数合理诉求无法进行传达,政务问题无法解决。另外,政务新媒体互动专栏程序繁杂,使群众发声通道进一步受限,政务新媒体作为沟通官方与群众的桥梁,需要及时接收群众的反馈意见、合理诉求,及时上传下达。因此需要建立高效、便捷的政务互动专栏,使群众在该平台专栏中可以自由高效地反馈意见诉求,并传达到政务官方,让政务官方了解到群众的合理诉求,便于群众与官方进行联系,并将官方的回复及时传达给群众。

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跟进,对群众在政务互动专栏中的意见予以高度重视,并以高效、真实、公正、严肃的处理原则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要求及时予以反馈,解决群众需求,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进行及时调研、及时跟进、及时反馈,给群众一个真实满意的反馈,发挥政务新媒体服务群众之功能,让群众可以在政务新媒体互动专栏中提出自身的合理诉求,发挥群众舆论监督作用,使群众利用政务新媒体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功能,在政务互动专栏中进行政务参与,解决自身合理诉求,发挥政务新媒体服务民众、便民利民之功能,使政务新媒体提升公信力,提高官方权威性。

3.3.2   政务权力监督,确保政务互通

政务新媒体作为社会之公器,需要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守望,确保社会公器为群众服务,维护群众公共利益。政务新媒体需要进行政务权力监督,确保政务新媒体为群众服务,而不是被少數人所使用。政务新媒体需要进行有效的权力监督,确保政务互通,及时接收群众所反馈的意见要求,及时进行跟进调查,在此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于经过AI审核之后发布在政务互动专栏中的群众的合理诉求及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监督机制,建立专业责任监督机制,政务新媒体人员需要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要求进行限时处理,秉持高效公正的办事原则对待群众的意见要求,并将事件处理、调查结果及时反馈,在此过程中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责任监督,确保政务互通,及时反馈群众的意见诉求。

结语

政务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到始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服务人民群众。政务新媒体需要采取实时观察社会动态、原创新闻报道政务信息、专题策划政务要闻、官方权威点评热点事件、媒介精准定位、及时进行政务互动等措施,帮助政务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以更加高效的方式服务群众,打造群众所喜爱的政务新媒体形式,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力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约书亚·梅罗维茨. 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 肖志军,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1-47.

[2] 黄河,邵逸涵.政务新媒体的定位、专业塑造与效能提升[J].青年记者,2022(14):18-20.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EB/OL].(2018-12-27)[2023-11-2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12/27/content_5352666.htm.

[4] 贺今伟.地方政务新媒体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河南省教育厅新媒体为例[J].新闻爱好者,2022(12):83-85.

[5] 崔文斐.政务新媒体的“破圈”路径探析[J].青年记者,2022(24):85-86.

[6] 兰晶.融媒体时代提升政务新媒体影响力研究[J].中国报业,2023(1):171-173.

[7] 王春萌.拉近政务新媒体与网民距离的策略分析[J].出版广角,2021(18):72-74.

[8]涂洪樱子.中国气象局政务新媒体的短视频实践经验[J].传媒,2023(10):51-53.

作者简介:王鹏飞(1978-),男,河南郑州,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出版学、新闻学;禄鋈魁(1998-),男,河南许昌,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出版学。

(责任编辑:李净)

猜你喜欢
政务信息政务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开放的挑战与思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权力清单制度的施行对政务信息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