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信息化视角的财务风险管理

2024-03-10 04:29曲梅
管理学家 2024年4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财务信息化企业管理

曲梅

[摘 要]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而是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只有高度关注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规避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才能实现发展的目标。基于此,文章研究财务信息化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分析相关风险,提出相应的措施解决各类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财务风险管理;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4-0079-03

一、财务信息化概述

财务信息化是指采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种财务管理活动的举措。在财务信息化背景下开展财务风险管理,要站在风险控制视角分析及管理各环节工作流程风险,规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促使企业各项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在财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要高度关注风险控制的要求,确保工作流程的规范化。

二、基于财务信息化视角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第一,人员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的环节,要采取科学措施加以控制,以有效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很多企业都存在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例如,企业的财务人员认为仅需要完成简单的财务核算即可,未了解到财务风险管理等工作的要求,再加上企业没有合理管控风险,导致人员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又如,企业在财务人员岗位安排环节,没有合理分析人员工作职责,没有将财务管理要求落实到具体人员,产生财务人员不了解信息系统建设要求等问题。

第二,系统操作环节存在风险。

在财务信息化的环境下,系统操作带来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各类系统都是以企业为基准运作的,如果财务人员对系统应用要求存在一定误区,就很可能产生系统操作失误等一系列风险。企业的会计人员由于思想意识薄弱,再加上企业未建立严格的制度约束财务岗位,产生了财务人员利用系统徇私舞弊的问题,在篡改数据后与出纳联合挪用资金。部分企业的系统安全建设不到位,可能产生管理流程中的风险。企业由于未建立完善的防火墙体系,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导致企业数据丢失,严重影响财务工作的开展。

第三,不重视数据治理。

企业在数据治理的环节,要明确各类数据具体的控制标准与管理要求,但是部分企业并未形成科学的数据治理方案,没有明确各岗位在数据治理工作中的要求,很可能导致各类数据在传递和管理环节产生风险。

第四,管理流程不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要对管理流程建立信息化控制的标准。但是部分企业未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分析与控制各类要点,很可能由于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违规等问题,制约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导致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例如,企业在资金支出环节,授权审批控制存在漏洞,产生了部分资金支出超预算的问题,引发资金浪费的风险。

第五,未实施信息化的内部审计。

企业实施内部审计要通过信息化检查、分析和控制內部审计工作流程。但是,部分企业并未通过信息化控制管理流程活动,进而产生管理风险。我国当前50%以上的企业还无法利用信息化体系执行内部审计活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数据处理还需由手工完成。

三、基于财务信息化视角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完善人员管理

第一,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制度是企业实施各项工作的基础,企业在实施财务信息化时,为防控风险,需以制度形式约束各工作流程。科学的制度要求企业全员参与。企业要组织员工开展培训,使员工形成风险管理理念,主动优化自己的工作行为及工作理念[ 1 ]。

同时,企业要让员工在工作中加强沟通与交流,确保制度建设要求得到落实。企业可以在内部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培训制度、反舞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要求员工主动按照制度规范开展各项工作。

第二,明确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

企业在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是否明确人员的工作职责,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企业要利用管理制度指导员工开展工作或规范与约束员工工作。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将工作目标落实到具体管理环节,让各级人员都能够在工作中掌握其工作要求,确保信息化管理环节各级人员能够主动参与到财务管理活动中。当财务信息化实施遇到风险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并执行相应纠正机制,以确保财务信息化对员工产生约束作用。

第三,提高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的正确认识。

企业管理层是企业各项工作的领导者,在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时,管理层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情况。管理层在实施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统筹协调信息系统建设,要求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财务信息化的规范开展各项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理念,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能够细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同时,加强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的重视。在财务信息化的背景下,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是否具备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信息化实施效果。为确保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得到严格执行,企业要促进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实现转型,主动转变仅负责核算工作的观念,让财务人员参与到风险管理相关活动中。企业要重点关注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及工作情况,分析财务人员是否通过财务信息化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分析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是否按照制度要求执行各项工作,结合分析的结果实施考核,充分激发财务人员提高能力的积极性。企业可定期监督财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判断其是否有能力操作信息化系统,分析财务人员开展风险控制的情况,通过监督措施确保财务人员在系统操作流程中的工作趋于规范。

(二)规避系统风险

第一,建立完善的系统应用机制。

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环境下,为规避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要完善系统,科学控制系统不同环节的软硬件,为财务信息化体系的优化建设提供必要支持,确保财务工作流程中的各类事项都能够得到各级人员的全方位配合。

企业要确保财务信息系统有序运作,除了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之外,还要建立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等相关方之间的数据接口,以确保财务信息得到及时处理,达到改进企业管理体系及科学管控各项工作的目的。

在实施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很可能会遭受黑客或病毒的攻击,运营环节的风险将导致系统产生巨大隐患。为规避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企业要重视网络安全建设要求。企业在开展信息建设时,要明确具体的控制规范,包括通过建立登录日志、操作日志的方式监督、分析和控制员工的工作情况。此外,还要对企业各类数据建立备份机制,重要数据要采取双备份措施,规避重要数据发生风险给系统带来的隐患,防控人员在信息系统中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

第二,避免人员利用计算机系统徇私舞弊的风险。

在财务信息化的模式下,企业各项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在人员工作环节,如果人员权限没有得到控制,再加上人员职业素养不足,其很可能利用系统为自己谋取私益。为了避免人员利用计算机系统徇私舞弊的风险,企业要采取合理措施分析人员的工作情况,包括人员是否按照系统操作流程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建立科学的职责分工机制,在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的基础上,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标准和管理职责,确保人员能够在工作中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让各项工作都得到合规管理。

(三)重视数据治理

第一,明确管理环节中人员的职责。

在财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各类数据都由系统自动生成和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管理质量。例如,在企业建立RPA系统之后,RPA系统通过供应商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相关系统直接获取往来信息,结合企业财务系统的资金状态开展对账与付款、催收管理。如果企业人员在供应商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提交的数据不准确,将会导致企业的决策错误。为了确保数据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企业要重视数据监管要求,防控数据在管理环节存在的风险。同时,要分析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人员的工作标准,判断人员对不同数据的管理是否科学合理[ 2 ]。

首先,明確人员责任归属。企业在数据治理环节,要明确人员责任归属,判断各级人员在数据治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当人员工作出现问题时,避免出现推卸责任的问题。

其次,形成对人员的考核机制。企业在数据治理执行环节,要科学分析人员的工作情况,按照奖惩并重的方式实施考核。如果人员在工作环节出现问题,就要落实具体的整改方案,避免由于人员意识不强,提供错误数据而导致的风险。企业可以定期分析各类数据,判断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如果数据出现错误,应追溯出错的环节并落实具体的控制机制,及时解决问题。

第二,建立数据治理标准。

数据治理标准要求企业在数据治理环节,形成标准化的数据控制体系。例如,企业在管理供应商的数据时,应以制度形式明确供应商的材料价格、信用额度、信用天数、材料质量等方面信息的管理标准,要求采购部门每周更新一次供应商数据,为企业制定采购、付款策略提供支持。同时,企业要通过管理标准落实人员的工作职责,形成可执行的管理标准,明确控制环节中的具体数据治理要求,让数据从录入、处理、维护等环节都有据可依,形成对各类数据的科学管控。

(四)改进管理流程

第一,落实授权审批控制要求。

企业要落实授权审批控制的要求,明确通过信息系统管理授权审批工作。在实施授权审批控制的过程中,企业要设置人员权限,通过系统自动推送相关审批程序,确保审批工作更加科学。例如在实施资金支出审批时,由系统先自动检查相关支出是否在预算范围内,将预算范围内的相关项目推送至具体人员审批。要明确各节点的具体工作要求,规避审批环节产生的风险。

第二,通过信息系统管理业务流程。

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企业要通过信息系统监督、检查重要的管理流程,分析系统流程中各类活动的管理情况。企业要将主要的业务流程如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融入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中,企业要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机制,让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事项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加以控制,确保关键业务流程事项控制更加规范、合理。

(五)实施信息化内部审计

第一,建立信息化的审计系统。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确保企业的各类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企业要建立信息化审计系统。信息化审计系统通过分析和检查管控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发现管理中的不足,合理控制风险,有效规避风险。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企业要结合审计工作中的要点,利用信息化系统落实审计流程中各事项控制的要求,通过审计信息系统监督各项工作[ 3 ]。例如,企业可通过建立具备数据查询、对比功能的系统,自动监督企业财务工作流程中的各类情况,得出具体的审计结论,帮助企业发现管理环节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实现改进企业管理体系的目标。

第二,以信息化的方式展现审计结论。

企业在审计完成之后,要分析系统展现的各类数据,借助系统通过饼状图等方式分析审计结论,分类汇总审计环节中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确保各类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信息化审计结束后,要通过信息系统形成相应的问题库,帮助企业及时整改管理流程的不足。

四、结语

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高效发展的重要举措。进入财务信息化时代,企业的工作流程实现了重大的转变,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不断提高。在财务信息化的模式下,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项活动能否得到合理管控。

同时,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未来,企业在实施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除了关注文章探讨的相关要点之外,还要结合实际不断优化财务风险管理流程,确保企业的财务工作得到优化,为企业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必要支持。

参考文献:

[1]郭修贇.风险控制理念下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J].管理学家,2022(15):25-27.

[2]张新男.谈大数据对财务信息化的影响[J].中国市场,2022(16):167-169.

[3]侯艳.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3):171-172.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管理财务信息化企业管理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策略探究
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对策研究
基于内控背景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初探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