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

2024-03-10 15:03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秧苗灌浆

作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在中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土地资源紧张及农业劳动力流失等因素的影响,为水稻种植产业带来了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稳定,研究并提出适应新时代的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水稻种植技术

1.1选种及种子处理

在中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选种对于水稻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在选种过程中,要选择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引进和筛选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此外,还需关注市场需求,选用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种,以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为了确保种子质量,种子处理环节必不可少。种子处理包括消毒、催芽等步骤。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病菌,降低病害发生风险。催芽则是为了促使种子迅速发芽,提高发芽率。经过处理的种子有利于提高水稻出苗率,为丰收打下基础。

1.2土地整理

水稻种植对土地要求较高,土地整理是确保水稻生长良好的关键。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应具备良好的保水、保肥、通气性能。首先,必须对土壤进行深度松耕,此举在于打破土壤板结,提高土壤孔隙度,从而为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关注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调节土壤环境,有利于水稻生长。其次,应合理安排轮作制度,以防止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和病虫害问题加剧。此外,还要对土地进行翻耕,通常,土地翻耕深度控制在20~30 cm,以利于水稻根系向下延伸。

1.3播种及育苗

水稻播种与育苗是水稻种植的基础环节,关系到秧苗质量和后期产量。首先,播种前,要选择适当的播种期,确保秧苗生长周期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其次,注重种子处理,消毒、精选、拌种等环节必不可少,以保证秧苗整齐、出苗率高。在播种时,需保证播种量适中,避免过多或过少。播种方式有直播和育苗移栽2种,直播适用于大面积种植,育苗移栽则适用于精细化管理。在育苗过程中,要控制好苗床的湿度、温度和光照条件,确保幼苗生长健壮。

1.4合理确定栽植密度

水稻产量和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栽植密度。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光合作用效能,同时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在确定栽植密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水稻品种、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通常,水稻秧苗栽植密度以20~30 cm×13~20 cm为宜,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栽植密度,可以使水稻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高的产量和品质,为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同时,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药使用量,有利于实现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栽植密度,以实现水稻生产的最大化收益。

1.5优化控苗技术

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控苗技术十分关键,其优化程度直接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及稻米品质。控苗方法包括适时晒田、合理施肥、水分调控等措施。适时晒田有利于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增强其抗逆能力。在阳光照射下,控制稻田水分,降低土壤含氧量,从而促使水稻根系向下延伸,深入土壤深处,不仅有利于水稻茁壮成长,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抗病虫害、抗倒伏等抗逆能力。另一方面,合理施肥也是控苗技术的关键。在保证水稻生长所需养分供应的前提下,合理施肥可以避免过量施肥所带来的土壤污染、环境恶化等问题。合理施肥既能满足水稻生长需求,又能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水分调控在控苗技术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合理调控稻田水分,可以确保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有效防止干旱或过度湿润导致产量下降。适时灌溉和排水,有利于维持稻田内部水分平衡,为水稻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

2田间管理

2.1插秧后的田间管理

2.1.1查苗补苗

在水稻插秧后,查苗补苗环节十分重要。为确保田间秧苗分布均匀,农户应在插秧完成后及时检查秧苗生长状况,针对疏漏之处进行补苗处理。查苗补苗工作应在秧苗返青之后开展,以便及时弥补损失的秧苗,从而提高整体产量。

2.1.2看苗灌水

在水稻生长周期中,水分管理十分重要。相关种植人员应根据秧苗生长发育不同阶段,适时进行灌溉,以确保水分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在秧苗生长早期阶段,应保持水层较浅,以便于秧苗顺利返青和分蘖。随着秧苗的不断壮大,可以逐渐提高水位,但需控制在适度范围内,避免过多水分导致水稻生长受阻。

2.1.3追返青肥

返青肥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对提高产量有着关键作用。秧苗历经返青阶段后,应适时追加施用返青肥,以促进秧苗茁壮成长。在配制返青肥时,应以氮肥为主,搭配适量磷、钾肥,以确保肥效均衡。同时,应注意控制施肥量,防止过量施肥导致秧苗烧伤。总之,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水分管理和肥料施用至关重要,只有精细调控,才能为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2.2分蘖期管理

2.2.1早施分蘖肥

分蘖期是水稻生长的重要阶段,早施分蘖肥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分蘖期开始前,要提前施入分蘖肥,以促进秧苗分蘖。分蘖肥应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施肥量要根据土壤肥力和秧苗生长状况调整。

2.2.2浅水勤灌、适当晒田

在分蘖期,要保持田间水位适中,采用浅水勤灌的方法,以利于秧苗分蘖。同时,要适时晒田,减少水分蒸发,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预防病虫害。但要注意,晒田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2.3水稻生長关键期管理

2.3.1拔节期管理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拔节期是较为关键的阶段,适宜的管理措施对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具有重要影响。拔节期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保水肥供应充足与均衡,为水稻顺利拔节创造有利条件。农户需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水稻生长需求,及时施肥,促进水稻成长。其次,密切监测水稻生长状况,如发现任何异常现象,需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以保障水稻健康拔节。此外,防治病虫害亦为拔节期管理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拔节期易发的病虫害,要实行严密监控,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2.3.2抽穗期管理

抽穗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又一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管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影响。抽穗期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确保水稻抽穗期水分供应充足,以免影响抽穗和开花。因此,在这一阶段,农民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水稻生长需求,适时进行灌溉。其次,要关注水稻抽穗期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对穗期易发生的病虫害进行严密监控,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此外,还需注意水稻抽穗期的肥料管理,适时追肥,以保证水稻抽穗和灌浆期的营养需求。

2.3.3灌浆期管理

灌浆期是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适宜管理对水稻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作用。灌浆期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确保水稻灌浆期水分供应适量,以利于水稻籽粒的灌浆。其次,要关注水稻灌浆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对籽粒易发生的病虫害进行严密监控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此外,还需注意水稻灌浆期的肥料管理,适时追肥以保证水稻籽粒饱满。同时,要密切关注水稻生长状况。

2.4水稻病虫害防治

2.4.1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影响。为了确保水稻的稳产和高产,及时识别和防治病害至关重要。以下是水稻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稻曲病主要发生在水稻抽穗期,会导致稻穗畸形、结实不良。防治方法:首先,种植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其次,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氮肥,以免刺激病菌生长;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以减少病菌传播;及时喷洒合适的农药,以抑制病菌扩散和防止病情加重。

水稻纹枯病主要危害水稻茎部,导致水稻生长不良。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平衡氮、磷、钾肥的施用;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及时喷洒农药进行防治。

2.4.2常见虫害及其防治

水稻虫害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以下是水稻常见的虫害及防治方法: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导致水稻生长不良。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适时喷洒农药进行防治;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虫害。

水稻螟虫主要危害水稻茎部,导致水稻枯死。防治方法:选用抗虫品种;利用螟虫性诱剂进行预测预报,及时防治;合理施肥,提高水稻抗虫能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虫害。

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措施的优势,确保水稻生长安全。同时,要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综上所述,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水稻是当前最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能够保证其他各项生产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了确保水稻的充足供应,国家也十分重视水稻种植。思南县为了促进水稻种植产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对各种水稻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希望借助高水平的种植技术,实现水稻种植產量和质量的提升,提高种植效益。相关人员应充分意识到其关键性作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结合水稻品种特点,灵活运用管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种植效果,从而推进水稻种植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粮食安全及农业繁荣贡献力量。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思林乡农业服务中心王星星)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秧苗灌浆
无花果田间管理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农民
无盖重固结灌浆在乌弄龙水电站的应用
自流可控灌浆在堰塞体防渗加固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