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刘正黔 “不响画家”刘正黔

2024-03-10 00:55彭国梁长沙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4年1期
关键词:陶陶黄泥书商

◆彭国梁( 长沙 )

先解题,何谓“不响画家”?有一本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繁花》,上海金宇澄著,其中有一个词用得特别频繁,那便是“不响”。比如沪生夸陶陶的老婆:“身材越来越好了。陶陶不响。”“陶陶说,这种夫妻我哪能办?沪生不响。”“不响”二字与繁华喧闹的世界形成极大反差,故给人印象深刻。又如俗语云:真开水不响。又或一桶水不响,半桶水晃荡。这“不响”就意味着有真功夫真本事,但不事张扬与招摇,低调得很。比如本人,半路出家,乱画胡涂,自称画家,不甘寂寞,这就是半桶水晃个不停。而刘正黔先生则相反,他是个真正的画家,却不显山不显水。我现在用的微信头像便是他的杰作。原《书屋》杂志主编周实先生说,就凭这个头像,无须介绍,便知此人功夫了得。

此人功夫确实了得。我与他的相识是因为一个展览和一本书。展览是“古村—湘魂的摇篮:一百个湖南古村摄影书画展”。这个展览的作品是以原中外建筑杂志社社长谭建华先生的摄影作品为主。他花了十年时间,跑遍了全省七十二个县、六百多个古村,从数万张片中精选出百余幅来展览。同时,这个展览的最大特色,便是他在走访考察这些古村落时,还邀请了一些热爱古村文化的书法家和画家同行,因此,展览的每一幅摄影作品,都有相映成趣的书法和绘画紧密相连。而在这众多的绘画作品中,刘正黔先生所绘的老屋和历史人物有二十余幅。对于画的鉴赏,我是外行,但刘先生的画能让我久久留连,总觉得其中有不尽的文化内涵。其历史人物魏源和王夫之,均有长跋。从其跋中便能看出,刘先生对笔下的人物是有深刻理解与认识的。而那些老屋无一不是他亲临现场所绘,其中除了他对古建筑的熟稔与了解,更有他与当地村民的情感交流。有的地方我去过并写有文章。如永州道县的周敦颐故居、江永的上甘棠村,还有岳阳的张谷英村,与原湘乡现划归双峰的曾国藩故居等。这些老屋勾起了我久远的回忆,还有那么多我没去过的地方,我看着刘先生的画,油然而生一种想要深入其中的冲动。

这次展览的同时,谭建华先生等又将其作品结集成书。在其“艺术指导”一栏,我又见到了刘正黔先生的大名。顺便提一句,这次展览,承其不弃,还约我画了一幅题为“左宗棠”的画。展后,谭建华先生又组局,在东塘某餐馆宴请参与其展览的摄影家、画家、书法家。也是在这一次雅集上,我结识了刘正黔先生。我记得当时场面热闹,刘先生坐在一侧,微笑。“不响”。这之后,在谭建华先生和王艳玲女士的陪同下,我们又进行了互访。几次交往,刘先生给我的感觉是低调、谦和,做出了大成绩,却不显摆,淡看名利,笑对人生。

长话短说,单说那次到刘府拜访。刘先生有一间房子,堆满了他已经装框了的油画、水彩、国画等。他一幅一幅地搬到客厅,让我们大饱眼福。然而,给我以震撼的是,他那厚厚一叠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插画原稿。刘先生说,湖南少儿出版社曾聘他专为四大名著画封面和插图。有专家评论他的画:“既有中国传统的表现手法,也揉进了现代艺术的特点。”由他插图的四大名著市场反应良好,连韩国的书商也到出版社买走了版权。北大教授陈平原先生在《看图说书—小说绣像阅读札记》的序言中说:“小说写作在前,图像配合在后。如何争取做到珠联璧合,这就看接受者兼创作者的画家之眼光与手段了。”我翻看着那一页页精心绘制的插图,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著中的人物跃然纸上。我边看边提出疑问,你为何不把这些插图单独结集出书呢?刘先生笑而不答,或曰“不响”。

隆回望云山 水彩 刘正黔

聊天时,我们说到了当年黄泥街书市的辉煌。我说何顿有一部长篇小说《黄泥街》,写的就是一个书商如何发迹的故事,其中还有一段是以我为原型的。原长沙市新闻出版局的周贤朴先生也主编了一本书《从黄泥街到定王台—长沙民营书业三十年》,收进了我的一篇回忆黄泥街的长文。说到这个话题,刘先生说,他当年为黄泥街的书商画了大量的插图。比如当时全国著名的杂志《故事会》,就是书商承包了总发行。书商喜欢他的插图,因此,《故事会》期期插图以他的为主。那时候他真是一天到晚加班加点都画不赢,好多书商排着队等他的画。他想介绍别的画家,但书商不认,坚持要他亲笔所绘。刘先生还讲了个故事,北京有个大书商,不知哪几本书没做好,公司濒临倒闭,后通过朋友介绍,他找到刘先生帮自己画某本书的封面和插图,结果这本书大卖特卖,一版再版,连印了好几十万册。从此他把刘先生当成了“救命恩人”,他说是刘先生把他从悬崖边上抢救了过来。这之后,慕名来找刘先生画插图的就更多了。

刘正黔先生至今没有花钱出版过大型画册,也似乎没有举办过稍具规模的个人画展。他科班出身,1964年读初二时,就考入了湖南省戏曲艺术学校舞台美术科,从此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属于实力派画家,就像演员中的老戏骨一样。

真开水不响。所以我称他为“不响画家”。绘画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爱的是绘画,他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至于其他的热闹与喧嚣,对他而言,均为身外之物。但我固执地认为,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将几十年的优秀的作品汇集成书,与同好者分享,给后学者以启迪,还真是一件大好事,功莫大焉!“不响”自然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但在适当的时候响一响,那声音无疑是非常动听的。

猜你喜欢
陶陶黄泥书商
陶陶居“寻味西关”AR包装设计
黄泥水
Journal of Japanese Invation ofChina and Nanjing Massacre
汉唐书商研究述评
书商的广告
关于某些书商的坏话
机灵的“陶陶”
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子粒与土壤锌、硼、铜、铁、锰含量的影响
人心如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