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履职“稳” 提高实效“进”
——省人大代表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

2024-03-10 12:42
人民之声 2024年2期
关键词:联络站大湾人大常委会

筱 臻

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紧贴全省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盯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法治需求,高质量高效率扎实做好立法、监督、决定、任免、代表等各项工作,共审议法规、决定25件,通过19件,审查批准设区的市法规、决定和自治县单行条例56件,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293件;听取审议“一府两院”20个报告,检查8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1次专题询问、3项专题调研;作出重大事项决定1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66人次。

代表们在审议时一致认为,省人大常委会从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个最大政治,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履职尽责,切实保障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增进人民福祉;扎实有效推进立法、监督、代表、重大事项决定等各项工作,努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法治保障

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加快涉大湾区立法步伐,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立法创新成果。其中,《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对南沙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容错制度、科技成果转化、规则衔接、法律服务等作出规定,推动南沙建设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省人大代表、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涛将《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形容为“一部关于南沙发展的地方性立法纲领性文件”。刘涛表示,条例的立法着手早,准备足,速度快,立法工作做得特别细致,“立法小组多次到南沙、前海、横琴实地调研,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前期工作,文字也经过严谨的推敲和修订。”对涉大湾区的立法工作,他认为,应以解决实际需求为导向,立“小而精”的法,立落地有效管用的法,探索创新大湾区城市间协同立法的工作机制。

《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对合作区的组织机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资源配置等进行规范,有力破解制约合作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国家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模式提供立法样本。省人大代表,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海涛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加大对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实施情况的监督、指导、宣贯力度,并在实践过程中动态更新完善配套政策,“更好带动汕尾跨越式发展”。省人大代表、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主持人陈洁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对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开展执法检查,推动各项规定切实落地。

大湾区的涉外法治建设也为代表所关注。“要进一步完善大湾区‘一站式’国际法律服务机制,促进大湾区法律服务市场的深度开放与深度合作。”省人大代表、万商天勤(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韩俊建议,省人大常委会要更加聚焦广东打造国际法律服务高地,加强涉外法治体系、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不同规则的衔接、对接,推动大湾区法律服务协同发展。”

省人大代表,广东省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晖建议,要加强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新创业、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合作等领域的立法。省人大代表、肇庆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黄丽芬建议,省人大常委会要关注大湾区内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争取省政府从产业布局、重点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欠发达地区一定程度的倾斜。”

让专题调研更有针对性

报告明确,将着力用好宪法赋予的监督权,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常委会将始终围绕中心、贴近民生、突出重点,综合运用法定方式,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省人大代表,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房志荣最为期待的是,常委会今年将围绕民族地区实施“百千万工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开展专题调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房志荣建议专题调研聚焦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关注包括土地、资金等在内的要素保障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建议,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目前,在部分地区还存在一些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各级人大用足用好监督权,有助确保政策落地落实。”房志荣希望未来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后,年轻人更愿意回来建设家乡。

(李小萌/摄)

让代表联络站令群众满意

代表联络站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代表作用嵌入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平台。报告提出,过去一年,省人大持续做好“两个联系”工作,扩大代表对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指导各地建好更要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首次发起的广东“群众最满意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网上投票,短短一周点击量达2627万次,评出首批15个代表联络站示范站,代表联络站“民意窗”“连心桥”的作用越来越为人大代表和广大群众所重视。

当前,全省共建成线下代表联络站12621个、网上代表联络站2056个,基本建成以乡镇(街道)中心联络站为主要阵地,以村(居)、特色行业、产业园区、省际边界、重点项目等联络站为基本阵地的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体系,确保“群众的需求在哪里、联络站就建设在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厚街镇涌口社区网格员陈建聪介绍,厚街的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均已编入中心联络站和片区联络站,实现了代表进站全员化。他建议,要继续在人员、制度等方面进行强化,继续深化“互联网+”代表联络站建设,探索更贴近群众、更接地气的新做法,让代表联络站令群众越来越满意。

以“数字”赋能人大工作

“数字人大”项目建设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效能提升行动的重要抓手,也是用数字化方式对外展示广东人大工作、宣传全过程人民民主广东实践成果的重要平台。“数字人大”以“1+4+4+N”总体框架设计布局,即建设1个承载公共应用和数据资源的基础平台,支撑立法、监督、代表履职、机关自身建设4大业务领域,服务人大代表、人大机关、“一府一委两院”、社会公众4类用户群体,构建立法监督、主题活动、民意处理、民生实事、督政议事等N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场景。

同时,为全面落实“使人大各项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的要求,“数字人大”打造“粤人大”品牌应用,充分对接和利用数字政府“粤省事”“粤省心”“粤平安”等公共资源和能力,建设数字人大“粤政易”移动门户,将全省近13万人大代表纳入“粤政易”平台,创新各级人大代表“全天候”“移动化”在线履职方式。还将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代表联络站的工作平台,为站点开展代表联系群众、人大协商、基层直接民主等主体活动提供数字化支撑,形成民主民意数据收集、流转、处理、利用的工作闭环,搭建覆盖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机关、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代表联络站的线上民主民意接收处理平台,建立人大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数字化工作机制;聚焦激发各级人大履职活力,建立数字人大数据驾驶舱。

数字人大以“好用、实用、管用”为导向,实现了四级人大全贯通、五级代表全覆盖、智慧履职全方位,为人大工作提质增效提供数智支撑,获得了代表们的一致点赞。

省人大代表、揭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熹建议,加快推动“数字人大”向基层覆盖延伸的进程,特别是要尽快组织系统全面的培训,帮助基层人大以数字化倒逼工作流程再造,促进全省人大工作创新发展、整体跃升。省人大代表,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易中强建议加强全省各级人大“数字人大”的推广应用,继续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的指导与支持。

省人大代表,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侯雪梅建议,数字人大增加可查询往届代表建议以及答复内容的功能,“将人大代表培训资料上传到数字人大供代表学习。”省人大代表,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中心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黄建美建议平台增加让群众可以通过数字人大向代表提出意见的功能。

“要充分发挥数字人大作用,主动链接五级人大代表、港澳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福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宏如是说。

猜你喜欢
联络站大湾人大常委会
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 展现人大新作为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江南北杂志社2020年度先进联络站
高邑县人大常委会 组织召开常委会主任与“三长”联席会议
大江南北杂志社2019年度先进联络站获奖名单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大江南北杂志社2018年度先进联络站获奖名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本刊2017年第二季度稿件刊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