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固基板”
——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东平安广东

2024-03-10 12:42杨喜茵
人民之声 2024年2期
关键词:诈骗广东建设

杨喜茵

社会稳定是广东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板”,不固牢“基板”,发展无从谈起。近年来,广东各部门紧紧围绕“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目标,全力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守护好万家灯火、社会安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金融纠纷增多,不利于百姓财产安全,建议加大打击力度。”“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不能放松警惕。”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是老百姓最基本最朴素的期待。大会期间,人大代表把人民群众对法治广东、平安广东的真切期待转变为审议发言和代表建议中对做好这项工作的更高要求。

多措并举 夯实平安广东建设根基

“现在开庭——”今年1月16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第11法庭内,审判长王晓明敲响法槌,微梦公司诉简亦迅公司及深圳分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迎来二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全额支持微梦公司诉请的赔偿经济损失2000万元。这是国内首例非法调用服务器API接口获取数据予以交易转卖的案件,2000万元也是国内数据竞争类纠纷案件中作出的最高判赔数额之一,这体现了法院严格保护数据权益,守护数据安全的司法态度,也是广东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法者,治之端也。过去一年,广东大力推动法治平安建设,取得扎实成效。政府工作报告时展示了相关工作成效:去年广东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各类渗透颠覆捣乱破坏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深入推进禁毒攻坚行动,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净化。稳妥推进房地产企业风险化解,巩固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成果,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7.6%,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

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平安广东建设工作会议,会上首次为平安建设考评成绩优异的地区颁授“平安鼎”,以“平安建设,广东永远在路上”的承诺展示了持续推进平安广东建设的决心。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广东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全省法院审结刑事一审案件10.9万件,判处罪犯13.0万人,深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审结严重暴力犯罪案件1797件,审结侮辱诽谤、“人肉搜索”等涉网络暴力犯罪案件135件,还网络空间清爽安宁。持续开展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审结涉电诈及关联犯罪案件7497件,追赃挽损1.2亿元。审结涉黑恶案件351件,累计执行涉黑恶财产184.3亿元,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212件,毒品犯罪案件总数和大宗、源头性毒品犯罪案件数连续8年“双降”。全省检察院努力守好国家安全“南大门”,去年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70115人、提起公诉136666人,其中突出惩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起诉509人。起诉重大责任事故等犯罪296人,惩治借用寄递渠道贩卖毒品、危化品等违法犯罪,办理相关案件263件。从严追究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起诉9608人,全省恶性案件发案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喝杯茶,消消气,万事好商量。”在“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广东潮州,凡是纠纷调解处,必有茶,在凤凰单丛的氤氲茶香中,调解员把握“茶水均匀分配”的老规矩,讲情讲理化解一宗宗矛盾。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广东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广东全力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以镇街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主战场,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以综合网格为单元,以“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为支撑,整合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其他社会力量,聚焦镇村风险排查、就地矛盾化解、强化诉源治理、促进讲信修睦,夯实平安广东建设根基。当前广东已建成镇街综治中心1609个,投入19.6万名专兼职网格员力量护卫社区,涌现出潮州“茶文化六步调解法”、梅州客家“和文化”、茂名“平安大走访”等岭南特色矛盾纠纷化解品牌。作为人民法院基层治理第一线的“桥头堡”,2023年以来,全省420个法庭延伸司法职能作用,助力更多纠纷化解于未发、止纷于诉前,一年来,全省法院依托调解平台在线对接调解组织3077家,诉前成功调解案件93.8万件,同比上升16.5%。

广东各地各有关部门始终将平安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用一个个“真招”“硬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加固基板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成绩来之不易,更应清醒坚定。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不断加剧的冲击影响,面对经济周期性、产业结构性问题叠加的严峻挑战,面对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如何才能在建设法治广东、平安广东上取得更新更大的进展?政府工作报告定下了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东、平安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总体要求。

高质量建设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广东的“平安”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它不仅是治安好、犯罪少的狭义平安,还应当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多层次的广义大平安。广东如何建设“大平安”,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了具体部署安排。

报告指出,构建新安全格局首先需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此,需要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科学合理布局调峰、热电联产和分布式气电项目,推进惠州太平岭核电、廉江核电一期和陆丰核电5、6号机组建设,加快汕尾陆河、茂名电白、云浮水源山、梅州二期等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推动藏粤直流等跨区输电项目,加强与省外电力余缺互济。深入实施“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一链一策”拓长补短,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平安是发展之基,今年广东将继续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发力。报告提出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稳妥化解头部房地产企业风险,优化房地产政策,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严格实施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稳慎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和改革转型,推动非法集资陈案化解,稳步推进P2P网贷清理整顿、私募基金分类整治、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规范管理。健全经济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信息共享机制和应急处置制度,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强化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方面,报告提出要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道路交通、自建房、危化品、非煤矿山、城镇燃气、消防、玻璃幕墙、“三无”船舶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监管。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和物资保障体系,实施堤防达标加固三年攻坚行动,加强“三防”工作,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防台风、暴雨、洪水、地震、地质灾害等应急演练,增强应急处突救援能力。

(李小萌/摄)

在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方面,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反渗透、反颠覆、反恐怖、反分裂、反邪教斗争,坚决守好政治安全“南大门”。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涉枪涉爆、严重暴力、电信网络诈骗、涉未成年人等突出违法犯罪,持续整治毒品问题,大力维护网络安全,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各类调解协调联动,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效能。深化法治建设“四级同创”,健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更多岭南特色普法品牌。

建设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财政的支持,提交本次会议审议的《广东省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及今年广东财政的重点支出包括“支持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东平安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安排367.95亿元,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让公平正义、安全安心与百姓美好生活一路相伴。

代表支招 助力平安广东建设走深走实

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东平安广东,代表们在审议发言和代表建议中纷纷支招。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金融大省,2023年广东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各项存贷款、保费收入、赔付支出等主要规模指标稳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新型保险欺诈黑产涌现,危害社会稳定。“截止2023年11月,广东省原保险保费收入8097.09亿元,同比增长8.34%。但发现保险欺诈案件13666起,涉及金额6.9亿元,同比增长13.3%;欺诈案件增速远超保费增长速度,保险欺诈风险形势愈发严峻。”省人大代表、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丁珂珂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虚构劳务关系、医疗诈骗等新型保险欺诈黑灰产逐渐成为重灾区,这些行为扰乱保险行业市场,也造成国家利益巨大损失。因此,丁珂珂建议,由金融监督管理广东局牵头,建立由协会、保司、公安、交管、医保局、人社局共同参与的省级反欺诈中心,推进欺诈风险识别、打击、预防闭环治理。她特别提出要建立黑灰产判定识别标准,由金融监督管理广东局牵头,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保险公司制定“代理维权”等黑灰产判定识别标准,推动在纠纷分类化解、司法打击中应用。

需要警惕的是,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逐渐加深,催生了互联网贷款、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消费金融等多种互联网金融形态。互联网金融在便利金融消费者、助力普惠金融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风险和法律问题,相关诉讼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对法院而言,不仅面临案件多、法官少的问题,而且在同类型案件审理中如果未能妥善处理,还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不利于化解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省人大代表、潮州中院刑二庭副庭长刘新燕建议,省“两院”对新型犯罪,如“手机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P2P非法集资平台、网络赌博、“自洗钱”、虚拟货币结算的数额认定等,开展联合调研,形成共识,指导下级法院、检察院刑事案件的证据认定和适用法律工作。丁珂珂代表也提出关于建立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审判指引和定期沟通机制的建议,建议省法院建立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审判指引,统一全省各地市法院的裁判尺度,并通过与相关主体建立沟通机制,优化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真正从源头减少纠纷案件的产生。

另一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健全金融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面对日益增长的金融借贷纠纷多元化解的社会需求,省人大代表、江门市公证协会会长郝炼建议充分发挥公证作为预防性司法制度在金融纠纷预防和化解方面的价值优势,全面推行公证参与金融借贷纠纷化解工作。“公证调解相较于其他的商业调解,专业性更强、公信力更高,相较于其他调解机构具有时间快、收费少、成效好的社会效果。”郝炼代表表示,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节约了司法资源,能有效保障法院集中精力做好审判执行工作,提高司法效率,有效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提高法院的审判效率。

而对于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多位代表认为,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方式不断翻新,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省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涛指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犯罪智能化与侦查技术发展滞后的结构性冲突,给打、防、管、治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为此必须以系统性智慧侦查模式对抗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省人大代表、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主任曾学智建议搭建全省统一的反诈大数据平台,构建省厅—市局—分局—派出所四级反诈“云体系”,建立集预警劝阻、技术反制、信息研判等功能于一体的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作战平台,实现“一平台”对电诈警情前端感知、中段拦截、后端打击的全环节处置,形成打击网络诈骗的合力。

居安思危,平安建设永无止境,新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广东各地各部门将扎实推进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

猜你喜欢
诈骗广东建设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广东舆情
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