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间中的聚焦与关注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提出建议综述

2024-03-10 12:42曾素红
人民之声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湾高质量建议

曾素红

大会期间,与会人大代表共提出了1042份代表议案建议。从代表所提议案建议的内容上看,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关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东实践,字里行间中展现出来的,是代表们不断提升的建议质量和履职素质,是为助推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尽心尽责的责任担当。

在这1000多份代表建议中,代表们分析了各种风险、挑战和机遇、优势,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百千万工程”、新质生产力、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重要任务和问题,提出了许多细化实化具体化的建议。其中,财经、教科文卫、农村农业、社会建设类建议占比都在10%以上,占比最高为财经类建议403件(38.68%)。财经、农村农业、城建环资、监察司法和法制类的占比均比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有所上升;教科文卫、社会建设和侨务民宗类的占比略有下降。

从代表建议关注的主要热点来看,一是更注重以全局思维关注当前和长远、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关问题。从产业发展角度,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谋划培育新质生产力;从市场主体角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既发挥国企排头兵、挑大梁作用,也高度重视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从经济增长动力角度,敏锐抓住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思考对应之策。二是发挥财政资金兜牢底线、引导撬动作用的呼声比较强烈。三是在民生社会事业方面,更加关注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千家万户“急难愁盼”问题。

加快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

推进内外循环、软硬联通的示范建设,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相关建议有54件。主要建议有:

推进大湾区智能网联一体化产业发展;打造大湾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优化大湾区科创金融生态;打造大湾区国际法律服务中心;推进大湾区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强大湾区高质量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将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港纳入深圳港总体规划;加快广东和香港营商规则的“对标”与“对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逐步放开粤港双牌车辆通关口岸配额限制,开设多运营场景的跨境特色公交服务;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工作;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提升大湾区高质量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持续发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相关建议有123件。主要建议有:

加大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渔业高质量发展项目专项债扶持力度;加强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技术指导,加大保险覆盖面;推进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抓好大宗农产品大数据,加强采购商和产区经纪人两支队伍培养;加快推进农产品数字供应链平台的建设;加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乡村人才回流,赋能乡村振兴;大力推动智慧县城、数字乡镇建设;加快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标农产品品牌宣传。

推广全省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服务平台,扩展省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服务平台数字金融服务功能;动员省内或本土有能力的国企、民企与乡村对接,为广东特色乡村引入运营公司;采取资源开发、资产盘活、创办企业等方式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形成三产融合示范效应;集中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投入,打造省级乡村运营示范县(区)。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建议类别构成情况

提高省农村公路补助标准,巩固全国示范县创建成效;加强村庄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严格落实建设审批程序;进一步防范化解农村削坡建房风险、地质洪涝灾害风险;强化系统谋划,加快完善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保障机制,科学分类施策开展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分类和村庄污水处理长效机制。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推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多种能源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相关建议有203件。主要建议有:

推动纺织服装行业数智化升级;支持省属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推动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支持我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坚持把工业技改作为制造业当家的关键工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数智化转型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深化数智赋能技改”和“加快绿色化改造”;夯实数字技术,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扩大“灯塔工厂”效应;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数智转型服务商;打造大湾区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强化设施配套和产业融合,探索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示范区;建立省级层面未来产业推进工作机制,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生态链主企业。

省人大常委会通过评选优秀代表履职案例和优秀代表建议办理案例推进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

加快贯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深度介入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政策驱动强化校企项目合作,提升传统制造业技术水平;加快推动国产化仪器设备质量评价实验室建设,建立完善仪器设备质量评价标准和规范;创新挖掘潜力“小巨人”的渠道,推动全产业链协同融通发展;加大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的贴息或转续贷支持力度;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加强数字赋能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创新AI+场景应用;推动建立全国统一数据资产登记体系,加快制定数据管理和流通规则体系;推动出台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法规;打造内地九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算网一体化”的算力基础设施,统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建设;设立数据资产应用试点区域;提升政府公共数据资源服务能力,推动数据资源价值化领域的市场创新;构建数据要素的人才支撑体系;在全省研究制定出台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条例法规,打造“车能路云”先行区域;加快推进我省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完善新能源配建储能项目并网准入标准,落实新型储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进一步平衡好区、县之间省级转移支付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开展政策“回头看”专项摸底,稳定市场预期;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支持中小企业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全省数字政府建设顶层设计,统一部署网络安全体系;改革税率补贴制度,着力纾解企业困难;制定广东省供应链票据支持政策,探索重启供应链票据纳入普惠金融试点示范等。

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加快省内省际公路联通建设,优化轨道交通路网结构,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高效衔接,推动机场港口码头建设,相关建议有100件。主要建议有:

将台开至珠三角枢纽机场高速公路纳入省高速路网并尽快开工建设;优先加快黄茅海通道周边路网规划项目建设实施;加快推进韶关至贺州高速公路(广东段)项目建设;建设乐广高速与厦蓉高速公路连接线;争取将广州至贵阳高速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加快广昆高速东延线项目建设;优化广东省高速路服务区及高速路出入口。

建立完善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省级沟通协调机制;从顶层规划支持低运量轨道交通发展推动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广清永高铁项目建设;支持规划建设深圳至江门高铁南延线;加快推进龙汕铁路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动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广州先行开展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贯通运营试点。

提升港口水运发展水平,谋划打造江门特大型综合港区;加快推动东江河源独石大桥至东莞石龙铁路桥航道段扩能升级工程建设;推进清远港英德港区沙口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项目;支持韶关丹霞机场高质量发展;支持珠肇高铁肇庆东至珠三角枢纽机场联络线规划建设等。

构建广东全域绿美大格局

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相关建议有48件。主要建议有: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升珠江口西岸(西江—潭江流域)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大纵向补偿力度,根据财力状况逐步增加绿色发展财政奖补资金;加大公益林生态经济效益补偿标准,针对性提高特殊区域补偿标准;在湛江市建立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将现有的市级保护区升级为省级保护区;加大红树林保护修复资金支持力度,推动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加大力度对偏远乡村地区古树名木保护和开发利用,以文旅产业促经济发展;深入实施“数据要素×绿色低碳”试点示范工程,支持优化环境风险评估,快速形成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数据要素交易的标杆性成果等。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推进“生育友好省”建设,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相关建议有70件。主要建议有:

加大对“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资金支持力度及优化专项资金安排程序;进一步调整优化乡村学校布局,持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扶持县域普通高中发展;加快落实粤东西北地方高职院校体制划转;进一步完善粤东西北中小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建立心理健康筛查和早期干预机制;健全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学前教育机构卫生保障工作;通过整体规划优化社区托育点位布局,加快社区托育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公办托育服务机构或者幼托所的建设投入;在全省范围内推动“长者饭堂”实现城乡全覆盖;制定出台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优惠政策;建立全省统一的适老化改造产品库和产品清单,出具适老化改造服务标准规范;将环境、设备、设施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基层敬老院整合建设成为区域性敬老院;加强民生政策统筹,将18-59周岁重度、精神、智力及独居、一户多残的残疾人纳入长者饭堂服务体系等。

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分布,进一步优化基本医疗保障,相关建议有50件。主要建议有:

建立基层医疗机构检测项目清单,扩大基层医疗机构检测服务试点;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深化“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实施重点工程,以“大专项+任务清单”方式支持高水平中医院建立单位进行科技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医疗集团化,对居民提供分类医疗服务,构建针对重大慢性病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加快推动粤东西北地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方面给予更多的资源分配和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医用耗材集采品种目录,制定统一的采购标准和质量要求;扩充儿童基本药物用药目录;完善儿童量表评估类价格项目;尽快建立特殊病例评议机制,进一步优化医保住院费用按病种分值付费;进一步修订完善基本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全省“双通道”和单独支付管理工作等。

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利用

加快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相关建议有51件。主要建议有:

出台非遗特色村镇建设意见,打造非遗特色村镇省级示范点,建立多元非遗特色村镇发展模式与产业链条;尽快明确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管理体制,建设“南海I号”文化品牌为核心的海丝名城;深化非遗文化进校园,编写地方特色非遗教材;加大对基层博物馆的财政投入,切实加强基层文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快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建设;扶持粤东西北文体高素质人才示范培养基地搭建,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田园综合体、乡村休闲旅游区(点),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构建数字文创产业链上下游集群,打造全球数字文化创意中心;强化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运营管理机制,建设更多蕴含人文底蕴公共文化新型空间等。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强化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相关建议有62件。主要建议有:

建立黑灰产判定识别标准,建立风险发现打击一体化解决机制;建议加快制定统一的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法规,培育市场化调解机制;加强法院与监管、行协、金融机构协调联动,建立定期沟通机制,营造金融业良好环境;探索数字法治监督体系数据流转、协同处理工作模式,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助推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构建深港战略和应急物资联保共济机制,加快建设“韧性湾区”;强化协同联动,加大电信网络诈骗防治力度;完善房屋建筑安全监管的法律体系,全面建立房屋定期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质量安全保险三项制度配套制度;科学统筹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编制,加快构建多元化救援力量体系;强化政策引领,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考核培训的要求打造社会智慧应急响应移动平台,以社区或公共服务中心为阵地,为市民推广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等。

猜你喜欢
大湾高质量建议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