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针联合中药泥灸在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2024-03-11 01:55黄扬云杨信强吴靖敏冯荣璋杜俊毅
循证护理 2024年5期
关键词:直腿阻型手法

黄扬云,杨信强,吴靖敏,梁 波,冯荣璋,杜俊毅

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537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病,主要表现为纤维环破坏、椎间盘变性等,髓核组织从破裂的纤维环处脱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或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1-3]。LDH属中医“痹证”,分为气滞血瘀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等多种证型,以寒湿痹阻型多见[4-5],病人临床表现为腰痛(阴雨天或着凉时痛感加重,活动后疼痛减轻)、下肢麻木、无力、发冷等。发病初期,大多数LDH病人会选择保守治疗方式缓解症状[6]。中医适宜技术是保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穴位贴敷、中药热熨、中药熏蒸、艾灸、拔火罐、经穴推拿等[7-9],多种疗法联用及特色疗法治疗LDH在临床上较常见。杵针作为特色疗法之一,兼有针刺和按摩之长[10-11]。中药泥灸是在人体特定部位通过泥药热灼和熨烫,达到防病治病效果,同时具有热疗、药物治疗和穴位刺激综合疗效[12]。研究表明,中药泥灸治疗疼痛性疾病疗效较好[13],但杵针联合中药泥灸在LDH中的应用尚未检索到,我科尝试对LDH病人在杵针治疗后给予中药泥灸缓解相关症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1年12月在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颈肩腰腿痛科住院且符合寒湿痹阻证的LDH病人10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5)。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LDH的诊断标准[14]确诊,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1011),所有病人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表1 两组寒湿痹阻型LDH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杵针疗法。本研究经查阅文献和针灸专家参与、咨询1名杵针专家,最终确定选穴:以腰阳关八阵、河车路命强段,局部取委中、昆仑、环跳,承山[15]等穴位为主要施术部位;采用铜质太极牌杵针(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培训中心生产,共4件,即七曜混元杵、五星三台杵、奎星笔、金刚杵),行针手法选择点叩法、升降手法、开阖手法、运转手法、分离手法[16],治疗时间为20~25 min。5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2 d。

1.2.2 观察组

先给予杵针疗法,后给予中药泥灸治疗,杵针治疗部位、方法同对照组。中药泥灸治疗:采用本院自制中药药粉(组方药物包括鹰不扑、穿破石、走马胎、朱砂根、黄柏、豨莶草、大黄、白芷、姜黄、五月艾、两面针、石楠藤等)加水混匀后蒸热成药泥,用手背试温,待泥灸温度合适(30~40 ℃)后取适量药泥,将其涂在病灶处或阿是穴为中心的腰部或腰背部,药泥外面予保鲜膜覆盖,用擀面杖按揉将药泥均匀擀平,厚度约1 cm,并与皮肤充分黏合,药泥覆盖范围要超过治疗部位;最后用远红外线仪(重庆市国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HW-L-1型)对施灸部位进行照射,灯距为30~60 cm,高度以病人感觉微热,能耐受进行调整,治疗时间25~30 min,治疗后可取下泥灸,清洁治疗部位皮肤,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5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2 d。

1.3 疗效观察

1.3.1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4]进行评定。治愈:腰腿部位疼痛消失,椎体旁边没有压痛和放射痛,腰部能够自由活动,直腿抬高试验能够达到85°左右;显效:腰腿痛大部分消失,无椎旁压痛、放射性疼痛,腰部活动无明显不适,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好转:腰腿痛部分消失,椎旁疼痛减轻,压痛、放射性疼痛改善,腰部运动改善,直腿抬高试验30~60°;无效:症状不缓解,直腿抬高试验无改善。

1.3.2 疼痛程度评价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在纸上画一条10 cm的直线,从“0”到“10”每段数字间颜色逐渐变深,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共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无法耐受的剧烈疼痛[17],评价时要求病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在渐变线上做记号,并以分数表达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6分为中度疼痛,轻度影响睡眠;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导致不能睡眠或从睡眠中痛醒。

1.3.3 腰椎功能评价

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18],于治疗前、治疗30 d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评价。满分为29分,评价等级:优为25~29分,良为16~24分,中为10~15分,差为<10分。JOA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3.4 直腿抬高角度评价

病人仰卧,双下肢平伸,检查者一手扶住病人膝部使膝关节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并慢慢抬高,直至病人产生下肢放射痛为止,记录此时下肢与床面的角度,即为直腿抬高角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病人治疗后JOA优良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治疗后JOA优良率比较

2.3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VAS、JOA及直腿抬高试验结果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VAS、JOA和直腿抬高试验结果比较

3 讨论

3.1 寒湿痹阻型LDH所致腰痛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

LDH是临床较常见的骨科疾病,临床表现为腰腿疼痛,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总体发病呈年轻化趋势[19-21]。西医认为,LDH发病机制包括机械压迫学说、化学炎症学说和自身免疫学说[22]。LDH属中医“腰痛”“痹证”“腰脊痛”范畴,该病的发生既与外伤导致的气血瘀滞经络相关,又与肝肾亏虚致腰府功能失调,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有密切联系。广西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冬季寒湿,夏季炎热,当地居民贪凉喜冷饮,致寒湿内侵,寒湿之邪易阻遏经脉,不通则痛,故寒湿痹阻型LDH比较常见[23]。寒湿痹阻型LDH病人临床表现为腰痛寒重,转侧不利,安静平卧时疼痛不能减轻,受寒或阴雨时加重,四肢冰冷,舌色苍白,苔白腻,脉重而缓。病因是风寒湿邪气入侵,风寒湿困,气血不通,经络阻滞,不通则痛。亦属于经筋病,多数属督脉、膀胱经、胆经及肾经病变,病机在腰脊,根本在肾;但腰乃肾之府,若正气不足,则风寒湿邪侵袭可诱发腰腿痛[24]。寒湿型LDH病人病程长,遇寒湿疼痛加重,病情缠绵,中医治疗以除湿散寒,止痛通络,兼补益肝肾为主[25],治疗方法包括针刺、艾灸、耳针、拔罐、推拿、刮痧等,以及中医特色疗法,如经验效方、头针、腹针、脚踝针、特色经验针法、特色推拿手法、杵针疗法。

3.2 杵针对改善寒湿痹阻型LDH所致腰痛的作用

杵针疗法是用特别制作的杵针工具,以独特的行针布阵手法作用于人体。治疗LDH病人时,选择腰阳关八阵,以腰阳关穴作为中宫,腰阳关到大肠俞之距离为半径,形成八阵穴。在此穴上,运用杵针技法、点叩手法,具有温肾助阳之功[26-27]。河车路命强段:从命门穴至长强穴为中线,第1条线以中线脊柱旁开各0.5寸,第2条线以中线脊柱旁开各1.5寸,第3条线以中线脊柱旁开3寸,第2条线是足太阳膀胱经内巡行路线,第3条线是足太阳膀胱经外巡行路线。在河车路命强段,运用升降手法,可温散寒湿。腰腿痛属经筋病,多为感受六淫外袭及劳损所致,反复损伤会在肌组织应力点出现筋结点,筋结点反复损伤,尤其有“横络”则为筋结病灶点。杵针疗法针具不刺进皮肤、组织、肌肉,操作时行针者在筋结点施以一定力度的点、按、拨、推、摩等手法,既有针刺优点又有按摩长处。对筋结点起到剥离、松解粘连作用,对主要肌肉及协同肌肉起到解除肌肉痉挛、促进局部组织的循环代谢。八阵穴、河车路命强段、环跳、委中等穴位均在腰脊督脉、胆经、膀胱经、肾经上,诸穴配伍,达到疏通经络、气血通畅之功效。

3.3 中药泥灸配合远红外线治疗在改善寒湿痹阻型LDH所致腰痛的作用

中药泥灸是在人体特定部位通过泥药热灼和熨烫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该方法是在我国传统中药蜡疗技术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28]。本研究采用自制药泥方,方中鹰不扑、穿破石、走马胎等有祛风利湿、散瘀止痛、强筋骨之功效;朱砂根、黄柏、豨莶草、大黄、白芷等有清热解毒、通经络之功效;姜黄、五月艾、两面针等有散寒止痛、温通经络之功效;石南藤等有壮腰肾、强筋骨之功效。诸药配合共凑活血止痛、祛风散寒、通经络、壮腰肾、强筋骨功效,可缓解寒湿痹阻型LDH病人的症状。远红外线的热效应能够引起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对特定组织的营养供应,促进组织修复,清除体内毒素,同时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提高病人的疼痛阈值,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功效[29]。大量试验研究表明,远红外线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对于慢性疼痛(如慢性腰颈肩痛、纤维肌痛综合征、痛经等)具有良好的疗效[30-32]。操作时多种中药药泥通过泥药热灼和熨烫刺激,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肌肉痉挛,增强组织代谢及药物吸收能力。此外,还能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扩散,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变弱,起镇痛、镇静作用。该操作通过热疗能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杵针联合中药泥灸在改善寒湿痹阻型LDH所致腰痛的优势与不足

本研究将杵针及中药泥灸有机结合,观察组先予杵针疗法松解筋结,疏通经络、气血,再予中药泥灸治疗,泥灸治疗过程中运用远红外线治疗仪对病灶处照射,可以在治疗慢性疼痛的基础上保持局部温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因子,增加渗透性,增强药物吸收。三者合用,共奏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扶正祛邪之功效。

本研究的不足:1)本研究样本量少,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提高评估准确性。2)护士杵针理论及手法操作能力相对薄弱,需扩展杵针在护理中的应用及深入研究,保证预期效果。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改善明显。说明杵针联合自制中药泥灸治疗寒湿痹阻型LDH的疗效更佳,病人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为寒湿痹阻型LDH病人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外治方法。综上所述,杵针联合中药泥灸能改善寒湿痹阻型LDH病人疼痛程度,发挥了中医综合治疗优势,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发挥了中医护理的特色与优势。

猜你喜欢
直腿阻型手法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层递手法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七步洗手法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直腿坐强腰肾
直腿抬高试验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