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灯下飞虱种群调查

2024-03-11 10:58宋建民
云南农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元江白背飞虱虫量

宋建民

(元江县植保植检站,云南 元江 653300)

飞虱科昆虫简称飞虱,是世界性分布的昆虫,有随季节气流远距离南北往返迁飞习性,是农林重要害虫,直接为害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间接为害传播病毒病[1]。元江坝处于元江(红河)河谷迁移通道,飞虱在迁入期汇聚于此造成虫量突增[2]。2007年稻飞虱大暴发以来,呈现出发生时间逐年提前,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抗药性越来越强的趋势[3]。

1 调查方法

1.1 灯光诱集材料及环境

飞虱长翅型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可采用灯光诱集[4]。选用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虫情测报灯(JDAo-Ⅲ型),诱集飞虱灯泡为配套生产的20W紫外线灯管。灯诱收集设备安装在元江坝中心(县城郊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3°36′9″、东经101°58′40″,四周无高大树木和房屋遮挡,视线开阔,方圆500 m内无水稻种植。

1.2 灯光诱集方法

飞虱诱集时间为2022年全年。诱集灯设置为自动开关模式,即光敏传感器控制天黑灯亮,天亮灯熄。诱集的飞虱及时收集整理,认真识别分类记数。飞虱种类以眼观识别为主,配备解剖镜辅助鉴定。无法识别种类的飞虱经烘干机干燥后送浙江省杭州市中国水稻研究所何佳春老师无偿帮助鉴定。每次天黑灯亮诱虫至天亮灯熄,诱虫时间涉及夜间和次日凌晨两个时间段,开始亮灯诱集的日期记作这个时段内诱虫量的日期。

2 调查结果

2.1 灯下飞虱种类和数量

经收集整理,得到元江坝2022年灯下飞虱种类和数量(见表1)。元江坝全年灯诱收集飞虱共计16属21种42 659头。其中白背飞虱20 983头,占比49.19%;褐飞虱17 874头,占比41.9%;黑点纹翅飞虱1 971头,占比4.62%;黑边梅塔飞虱769头,占比1.8%,还有烟翅白背飞虱376头、稗飞虱296头等17种飞虱合计占比2.49%。

表1 2022年全年元江灯下飞虱种类和数量

2.2 为害情况及识别特征

田间调查发现,白背飞虱、褐飞虱对水稻生产为害极大,白背飞虱也零星为害玉米。黑边梅塔飞虱、烟翅白背飞虱、稗飞虱寄主为狗牙根、雀稗、马唐、升马唐、紫马唐、结缕草、铺地黍、蟋蟀草、地毡草或稗草等禾本科杂草;黑点纹翅飞虱寄主植物未明[1]。田间调查发现黑点纹翅飞虱、黑边梅塔飞虱、烟翅白背飞虱、稗飞虱给水稻、玉米、甘蔗等农作物造成的经济损失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制作主要识别特征表简单快速识别元江灯下飞虱种类(见表2)。

表2 元江灯下飞虱主要识别特征

2.3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月虫量

经整理得到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灯下月虫量(见表3)。1—2月和12月白背飞虱灯下虫量分别为2头、1头和2头,褐飞虱灯下虫量分别为2头、1头和5头,印证了元江坝有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越冬。基于元江坝水稻种植零星分布,面积不大,导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越冬数量不多、基数不大,灯下虫量与田间越冬调查结果相吻合。

表3 两种飞虱灯下月虫量比较

2.4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全年变化趋势

(1)白背飞虱。表现“一大一小”2次灯下虫量高峰,大高峰发生在5月,小高峰发生在9月。大高峰发生在西南季风盛行时段,诱集的灯下白背飞虱为由南向北迁飞的北迁虫,小高峰发生在西南季风渐渐消弱后而西北季风盛行时段,灯下诱集的白背飞虱为由北向南迁飞的回迁虫(见图1)。

图1 全年各月白背飞虱灯下虫量

(2)褐飞虱。形成“一小一大”2次灯下虫量高峰,小高峰发生在5月,大高峰发生在9月。同样小高峰发生在西南季风盛行时段,诱集的灯下褐飞虱为由南向北迁飞的北迁虫,大高峰发生在西南季风渐渐消弱后而西北季风盛行时段,灯下诱集的褐飞虱为由北向南迁飞的回迁虫(见图2)。

图2 全年各月褐飞虱灯下虫量

(3)两者比较。白背飞虱北迁的大高峰期和褐飞虱北迁的小高峰期重叠发生在5月,白背飞虱5月灯下虫量是褐飞虱同期的6.5倍,说明北迁以白背飞虱为主。褐飞虱回迁的大高峰期和白背飞虱回迁小高峰期也重叠发生在9月,褐飞虱9月灯下虫量是白背飞虱同期的2.3倍,说明了回迁以褐飞虱为主。

2.5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防治特点

白背飞虱北迁大高峰期5月灯下虫量为11 795头,平均380头/d;4月和6月灯下虫量分别为2 100头和2 980头,平均分别为70头/d和99头/d,反映出白背飞虱北迁大高峰期虫量大、天数多、历期长,防治难度大。褐飞虱回迁大高峰期9月灯下虫量为5 943头,平均为195头/d;8月和10月灯下虫量分别为4 501头和4 556头,平均分别为145头/d和147头/d,反映出褐飞虱回迁大高峰期虫量大、天数更多、历期更长,加之抗药性逐年加强,防治难度比白背飞虱北迁大高峰期更大。

3 讨 论

(1)元江坝5月正值早稻和中稻生育中期和前期,与田间白背飞虱虫口密度高峰期基本吻合。9月正值晚稻、中稻生育中、后期,与田间褐飞虱虫口密度高峰期吻合。至于褐飞虱北迁小高峰期田间没有出现虫口密度高峰,应该与化学药剂防治白背飞虱时兼防了褐飞虱有关。白背飞虱回迁小高峰期田间没有出现虫口密度高峰,此时田间晚稻中稻处于生育中、后期,是否与白背飞虱比褐飞虱趋嫩性更强有关,有等进一步研究论证。

(2)境外飞虱种群进入云南后主要沿东、西两条路线迁移,其中西线主要涉及怒江流域及临沧市,东线覆盖滇南-滇中-滇东北区域[5]。元江坝灯下白背飞虱北迁时出现了大高峰,回迁时出现了小高峰而没有出现大高峰;褐飞虱北迁时出现了小高峰,回迁时出现了大高峰,是否存在北迁的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回迁时没有原路回迁,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回迁路线。北迁时白背飞虱数量明显多于褐飞虱,是褐飞虱北迁的虫源少,还是北迁中不在元江坝停留,直接越过北迁。回迁时褐飞虱数量明显多于白背飞虱,是白背飞虱回迁的虫源少,还是不在元江坝停留,直接越过回迁,有待进一步研究。

(3)相距诱集地点500 m外的旱作稻地块中,8月中旬旱作稻生育后期,出现褐飞虱田间百丛虫量超过千头,以及零星小面积虱烧枯萎枯死现象。此时灯下褐飞虱虫量并不大,没有监测到褐飞虱大量迁入的情形,是否与褐飞虱对于水稻趋化性大于趋光性所致,还是受到远处城区道路上的路灯灯光干扰造成,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元江白背飞虱虫量
广西野生稻Y11抗白背飞虱QTL定位
云南元江红军小学六(3)恩来中队
南安市白背飞虱发生的气象条件及虫源地分析*
平铺镇近20年来白背飞虱发生特点、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浅析元江县红河流域特色农业经济带建设
不同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取食和产卵选择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