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食粒豌豆控病高效栽培试验

2024-03-11 10:58金红云
云南农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斑潜蝇褐斑病锈病

金红云

(易门县农技推广站,云南 易门 651100)

2022年针对山地食粒豌豆生产现状,在引进推广抗病高产食粒豌豆新品种基础上,开展山地食粒豌豆控病高效栽培试验,同时分析不同施肥量对豌豆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地点

供试品种为玉溪市农科院提供的云豌18号品种。试验设在龙泉街道梅营社区李朝龙户责任田,海拨1 585 m,东经102°18′05″、北纬24°66′16″。试验地块面积760 m2,地形规整,前作烤烟,土壤为稻田土,肥力中等。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设9个处理,各处理施肥情况(见表1),处理9为传统施肥作对照。小区面积13.34 m2,长11.11 m、宽1.2 m,株行距2.1 cm×120 cm,亩种植密度2.6万株。试验区面积360.18 m2,重复间隔60 cm,小区间无间隔。田间小区分布(见图1)。

表1 山地食粒豌豆栽培试验处理方案

图1 食粒豌豆试验田间小区布置

1.3 试验过程

于2022年8月20日播种,采取免耕早播、深沟高垄排水、精量播种(亩播种6.2 kg)、土壤药剂处理等措施,在墒面正中开平底沟,沟宽12 cm、深度≤2 cm,种子和种肥均称量到墒后均匀播在平底沟内,有机肥均匀拌土后播种,同一天全部播完。生育期调查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初荚期、盛荚期、成熟期和采收期。有机肥塘施,追肥3次(对照5次),人工浇水3次。播种时用50%辛硫磷、10%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地下害虫1次,防治菜青虫、蚜虫、潜叶蝇、褐斑病、枯萎病、白粉病、锈病用药9次,化学除草1次。11月7日第1次人工采收,12月8日采收完毕,共采收5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所有处理各生育时期完全一致,全生育期100 d,由于采收较早,重霜期来临前已全部采收结束,成功避开霜期没有遭受冻害(见表2)。

表2 山地食粒豌豆试验生育期比较(月/日)

2.2 长势及主要性状

各处理植株长势中至强;株高71.5~80.9 cm,其中处理5和处理6最高;有效分枝25 697~29 968个,所有处理均低于对照;单株实荚数4.9~5.7荚,处理5最多,处理8次之;单荚粒数4.6~5.3粒,处理1、处理8最高;百荚鲜重535~576 g,处理1最高,处理6和处理8次之;理论亩产679.93~916.63 kg,处理5最高,比对照高出6.9%,处理8次之,比对照高出4.1%,其余处理理论产量均低于对照(见表3)。

表3 山地食粒豌豆长势及主要性状比较

2.3 各处理病虫害率比较

各处理枯萎病发病率33%~65.67%,病情指数12.92~28.5,其中处理3、处理4较高,处理8和处理5较低。褐斑病发病率9.33%~46.67%,病情指数4.67~14.25,其中处理6最高,处理1最低。白粉病发病率6.33%~11%,病情指数1.42~2.75,处理9(CK)、处理7较高,处理5最低。所有处理锈病和斑潜蝇发病率均为100%,病情指数分别为65.58~81和65.83~79.75,均是处理6最高,处理1最低。由此可见,处理3和处理4枯萎病为害最重,处理8和处理5最轻;处理6褐斑病、锈病、斑潜蝇为害最重,处理1对褐斑病、锈病、斑潜蝇抗性最强。处理9白粉病为害最重,处理5较轻(见表4)。

2.4 小区实收产量及方差分析

2.4.1 小区实产比较

各处理小区产量7.68~10.16 kg,分别折合亩产量384.17~507.83 kg,处理5最高,比处理9(CK)增产3.46%;处理8亩产495.5 kg,比处理9增产0.95%;其余处理比对照减产4.21%~21.73%。各处理产量依次为处理5>处理8>处理9>处理1>处理6>处理7>处理4>处理2>处理3(见表5)。

表5 山地食粒豌豆栽培试验实产比较

2.4.2 产量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方差分析表明,区组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说明3个区组间土壤肥力差异不大(见表6)。各处理平均小区产量比较,处理5、处理8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3;处理9(CK)、处理1产量显著高于处理3;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见表7)。

表6 山地食粒豌豆试验实产方差分析

表7 山地食粒豌豆试验实产多重比较(LSR)

3 讨论与结论

由于今年长期干旱,气温较高,生育期缩短而影响产量。病虫害较重,用药量及次数较多,增加了试验成本。各处理生育期无差异均为100 d。处理3和处理4枯萎病为害最重,处理6褐斑病、锈病、斑潜蝇为害最重,处理1抗性最强。产量依次为处理5>处理8>处理9(CK)>处理1>处理6>处理7>处理4>处理2>处理3。处理5、处理8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3,处理9、处理1产量显著高于处理3,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生育期、抗病虫特性和产量综合分析,处理5为易门县海拔1 500~2 000 m最佳施肥组合及最佳抗病栽培方案。处理8产量位居第二,成本较处理5低,可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处理6抗病性较差,处理7成本最高,处理3产量最低,建议排除。处理1、处理2、处理4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可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斑潜蝇褐斑病锈病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苹果褐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不同诱捕装置对美洲斑潜蝇诱捕效果比较
谷子品种耐锈病性试验初报
小麦锈病的防治
温室菜豆生产中斑潜蝇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