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的嵌入:节点和要点

2024-03-12 06:31何捷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一体化小学语文

何捷

摘 要:过程性评价是达成“教—学—评”一体化的必经之径,主要从微观、中观两个层面探讨其嵌入节点和嵌入要点。

要选择嵌入的节点,微观层面的嵌入节点有课前、课中、课末,中观层面的嵌入节点有期初、期中、期末。还要选择嵌入的要点,具体包括:理解学习目标,明确过程性评价嵌入的方向;预期学习成果,找到过程性评价嵌入的落点;确定学习活动,把握过程性评价嵌入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倡实施“过程性评价”,通过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嵌入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1] 。课标在过程性评价原则中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与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  [2] 。过程性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达成“教—学—评”一体化的必经之径。

过程性评价中的“过程”一词,可以拆解为微观层面和中观层面。其中,一线教学最为关注的微观层面的过程性评价,指的是针对一节课的评价。中观层面的过程性评价,则指的是课标提及的阶段性评价——在一个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评价,如一个学期为一个节点,或一个学年为一个节点,乃至一个学段为一个节点。为了便于一线教师理解,本文涉及的中观层面的过程性评价以“一个学期”为节点进行表述,用于考查一个阶段学生的学业质量。过程性评价要实现真实记录学习情况,获得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测定,需嵌入整节课、整个学期学生的学习全程。过程性评价的嵌入,要选择节点,把握要点。

一、选择嵌入的节点

(一)微观层面的嵌入节点:课前、课中、课末   在一节课中嵌入过程性评价,首先要考虑的是一节课的基本环节。从课堂的板块区分,大致可以分為课前、课中、课末三个部分。从教学的流程区分,大致可以分为“旧知识的复习与导入—新知识的理解与吸纳—新旧知识的融合与巩固”。

如此,可以提炼出如图1所示的过程性评价嵌入节点:节点1,课前,用于旧知识的复习与导入;节点2,课中,用于新知识的理解与吸纳,包括输入环节的新知理解、吸纳环节的分析巩固、输出环节的迁移实践;节点3,课末,用于新旧知识的融合与巩固。

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进度,教师可以在每个教学节点匹配学习内容,嵌入对应的评价。在合适的节点嵌入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及时评估,让教与学中的偏差及时得到诊断和纠正,确保教与学顺利推进。同时,上一个节点的评价,要能为下一个节点的评价提供参考,为处于不同教学进程中的学生创造更多有价值、与目标和谐共进的学习机会,助力学生拾级而上。

(二)中观层面的嵌入节点:期初、期中、期末

在一个学期中如何嵌入过程性评价?首先,要明确一个学期的不同学习阶段。如图2所示,学期大致可以分为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期初,主要指开学一至两周。这个阶段的学习节奏较为缓和,嵌入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衔接旧知,调整情绪。期中,指的是期初之后、期末之前较长的一段时间。此阶段的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指引学生整体感知、主题学习、统筹应用等。期末,指学期结束前的复习阶段,大约两周。此阶段过程性评价的嵌入主要用于指引学生巩固知识、拓展运用,大多以试卷命制的质量检测为主。

期初嵌入的过程性评价,以教师的随机观察为主,需要及时与学生交谈,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稳定情绪,迎接新的学习挑战。此阶段的评价,发挥着鼓励、启发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评估“旧我”,主动激活已有知识,并力求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建立联结;还能够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整体把握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期中嵌入的过程性评价,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进行设计,保障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内容,完成对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对新技能的操作和运用,对新旧知识的融合、深化、整合等任务。期末嵌入的过程性评价,大多以试卷的形式点拨指导学生及时总结梳理、查漏补缺、迁移创新等。过程性评价嵌入学期的不同节点,及时捕捉“到此为止”学生应有的学习情况,应具备的学习能力,评估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整体进展与效果。

这一阶段嵌入过程性评价,可以保障学习的推进有序、稳定、有效,让学习成果更为可期。

教师选择合适的节点嵌入微观、中观层面的过程性评价,类似完成对“行程中沿途导航”的设计,综合考虑学习目标与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展示出来的情况等,一方面联系学生,一方面推动教师,使教学始终高效流畅。

二、把握嵌入的要点

一般而言,过程性评价的嵌入具备三大功能:其一,促进教学核心事件发生——学生抵达学习目标;其二,促成教师完成设计,高效实施教学;其三,改良方案,检验教与学的效果,为延续推进提供参照。过程性评价的嵌入始终介于“教师”“学生”“教学”三者之间,协调三者,使之更为匹配。下面,以微观层面的过程性评价嵌入为例,阐释嵌入的要点。

(一)理解学习目标,明确过程性评价嵌入的方向

理解学习目标,是一切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过程性评价嵌入的前提,指向“评价目标是否抵达”,同时涉及抵达这一评价目标的阶段划分、不同阶段的评价方案设计等。学习目标,也就是嵌入的过程性评价要到达的地方,

如要让学生收获什么样的学习成果,要指引学生达到怎样的学习水平等。这类似明确行程中的目的地,是嵌入过程性评价的“灯塔”,也是过程性评价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依存。基于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微观层面过程性评价的嵌入,要明确一节课课前、课中、课末的三个“什么”,即教师“教什么”、让学生“学什么”、师生“评什么”。让针对每一个知识、能力获得的评价,都与学生学习全程的获得相对应。中观层面过程性评价的嵌入,要整体评估学生这一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关注每个阶段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目标终点嵌入的微观、中观层面的过程性评价,可以设计为具有真实情境的活动、任务等,不仅是针对一节课、一个学期不同时段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其本身也表现为学习活动。

以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为例,要优先理解本单元的阅读教学目标。结合单元目标表述“体会文章准确生动地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地观察”可以发现,过程性评价的嵌入要能让学生有三方面的获得:第一,知道作者是怎么做的,如何才能做到连续、细致地观察;第二,欣赏作者做得如何,文中写得准确、生动的表达效果在哪些段落得到体现,呈现效果究竟如何;第三,明确“我”要做什么,学习此文,要体会并理解作者的表达,感受这样表达的好处。在此基础上,明确过程性评价嵌入的方向,要考虑对“准确生动的表达”“连续细致的观察”程度的评价,如怎样的表达才算准确生动,持续观察多久才算“连续观察”,观察到什么程度才算“细致观察”等。充分理解学习目标后,过程性评价才能适切嵌入。

(二)预期学习成果,找到过程性评价嵌入的落点

预期学习成果,就是对即将进行的学习产生何种成果进行预估,明确对学习成果的期望。学习成果是对教学目标应有表现的更为详尽的说明,相關描述如“为抵达目标,学生需要学习哪些知识?获得哪些技能?经历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应给予学生怎样的评价指导?”“当前嵌入的过程性评价处于什么节点和阶段,需要指向的学情是怎样的?”“学生当下所处的位置在哪里?”“学生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本阶段学生要解决的困难有哪些?”,这些都是目标的具象化。基于对当前位置的对照匹配,微观层面过程性评价嵌入的“当前位置”,是一节课中需要“马上教、马上学、马上评”的关键活动;中观层面过程性评价嵌入的“当前位置”,是一个学期期初、期中、期末的学习中能够佐证学生系统学习表现的单元节点。清晰的学习成果预计,能让评价设计更为精准,避免误解和干扰的产生。

仍以《爬山虎的脚》一课的过程性评价嵌入为例,可预估的学习成果有三:其一,能力的提升,即学生能欣赏文中写得准确生动的语句,能对其做简单的分析,并有所感悟;其二,情绪的改变,即学生能被激发出观察的热情,产生观察的好奇心,具有连续观察的愿望;其三,作品的出现,即学生能借助文中所学方法,尝试随文片段练习。预估的学习成果中已经包含过程性评价的元素,如在学生完成连续细致地观察并准确生动表达的练笔环节,适时评价学生的练习片段,聚焦评价标准,有意识地强调“运用几处观察结果”,并按照运用数量的多少区分等级;聚焦运用文中方法,对使用文中方法的情况进行量化。

(三)确定学习活动,把握过程性评价嵌入的关键

要使学习成果与学习目标相匹配,关键是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具体包括:其一,嵌入的过程性评价活动内容是什么;其二,嵌入过程性评价活动的流程是什么;其三,嵌入过程性评价活动的价值是什么。此外,结合活动,考虑 “怎么教”“怎么评”“怎么学”的问题,如安排和选择恰当的学习时间、学习环节、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考虑提供何种资源才能有效提升学习品质等。

在《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嵌入的学习活动有三类。第一类,针对阅读与鉴赏的学习活动,即针对文中准确生动的表达,集中欣赏评价表达的优质效果。评价方式为聚焦表达的片段,师生以对话的方式评价。第二类,针对交流与表达的学习活动,即让学生结合所学,先模仿文中的表达写片段,然后借助自评表单列出评价要点,完成自评。第三类,针对梳理与探究的学习活动,即总结文中作者观察的方法,形成属于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收获,然后以成果展示的方式,在班级汇报、介绍、推荐、评价个体的学习成果,实现学习成果共享。

需要说明的是,与过程性评价嵌入相呼应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制定评价方案,研制评价表单。评价方案、评价表单设计得越周全,越能对学习予以支持。所谓“周全”,也有具体要求:其一,靶定评价方向,始终指向目标;其二,引导学生大胆表现,收集评价证据,佐证可以产生的预期成果;其三,研制适切的评价工具,工具具有针对性,和学习活动密切相关。

结合《爬山虎的脚》中过程性评价的嵌入,教师设计展示了3个具体方案。方案1,针对阅读与鉴赏,教师随机评价。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是“是否感受到作者写作的生动与细致”。方案2,针对表达与交流,组织学生仿照课文表达写片段,借力评价表单自评、互评。表单罗列出细化评价的项目和层级,如针对评价项目“准确与生动的表达”,罗列的评价层级为“写到对象的一个方面为合格,两个方面为良好,三个方面为优秀”;再如,针对评价项目“连续细致的观察”,罗列的评价层级为“观察时间一周为合格,观察两周为良好,观察一个月甚至一年的为优秀”,时间越长分值越高。方案3,针对梳理与评价,引导学生以学评学,即以全新的评价活动,对之前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估。如让学生分享自己梳理的“观察方法小妙招”,师生共同梳理总结观察方法;鼓励学生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并提炼习作评价要点,在班级传阅,以检测与共享学习成果,等等。   “写观察日记”的习作要求为: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观察日记主要是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观察的过程,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

表1为师生针对本单元习作主题而提炼的分层分级评价要点。

针对这些 要点,学生参与自评、互评,教师相应给予点评。

评价方案紧紧结合教学目标、教学成果而制,精准、妥帖、巧妙地将过程性评价嵌入课前、课中、课末,让评价充分发挥作用,有效达成了“教—学—评”一体化。

过程性评价的嵌入,还需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可以使用测量工具,如试卷、问卷、座谈等方式了解学情,完成对学生“学习起点”的诊断,明确学习进步区间以及评价带来的功效。

二是赋予学生学习机会。过程性评价的嵌入,要为学生“让路”,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机会,自然、完整地表现自我。三是规避学习偏见。

过程性评价 的嵌入要规避带有教师个人喜好的武断评价,要以激励为主,保护学生好奇心,维护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总之,过程性评价的嵌入,就是要让评价有机融入“教”与“学”的联动系统,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评价和课堂中的各种因素“相乘”,形成更为灵动、丰富、高效的课堂学习生态。

参考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6,47.

猜你喜欢
过程性评价一体化小学语文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Office高级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