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循环优化下的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024-03-12 03:25张艳秋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监护神经功能重症

张艳秋

脑卒中是指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血液无法回流至大脑,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1]。该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以及脑栓塞,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以及症状持续时间长特点[2]。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是中国居民疾病死亡的首位原因,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吸烟、高血脂等均为该疾病的常见诱发因素[3-4]。PDCA 循环是一种以解决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发现问题后,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关依据,经综合评价获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从而再融入临床护理中[5-6]。目前,关于PDCA循环优化下的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尚无[7],本研究就PDCA 循环优化下的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 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观察组男35 例,女16 例,年龄37~77 岁,平均(66.79±3.12)岁;对照组男33 例,女18 例,年龄37~76 岁,平均(66.45±3.1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8]中脑卒中诊断标准;2)无听力或表达障碍;3)能够配合护理实施者;4)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传染性疾病;2)疫区接触史;3)不需要进行重症监护;4)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基础性急诊护理,即健康教育、完善检查以及监测生命体征,同时给予患者适当心理指导。

观察组予以PDCA 循环优化下的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具体如下。1)计划:选择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与耐心的护理人员成立急性脑卒中管理小组,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2)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将抗痉挛体位图片发放给患者及家属,使其充分认识到体位摆放的重要性。将体位摆放的电教片循环播放,指导患者家属如何规范地进行体位摆放。环境护理:在普通病房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消毒频率,注意定时通风,合理控制温度与湿度,注意患者的保暖,使其感觉舒适。嘱患者一天只许一人进行探视,严格控制探视时间。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记录成册,增加对生命体征的观察频率,强化对患者颅内压监测的频率,对于无法有效控制颅内压者,需使用甘露醇。遵医嘱进行吸氧,并定时测定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将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也纳入生命体征监护中,注意患者的体温、尿量变化,若患者发生出血、咳嗽等需及时通知主治医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消除其的不良情绪。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可进行按摩、翻身、吸痰等操作,以防止褥疮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嘱家属给予患者丰富健康的饮食,以提高其的免疫力。3)检查阶段:填写患者的静脉溶栓、发生并发症患者处理方法的时间调查表,分析每个环节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处理阶段:总结PDCA 循环法优化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效果最优总结设为标准化流程,未能妥善解决的问题在下一次PDCA 循环中跟踪解决,持续优化。

1.4 观察指标

1.4.1 神经功能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价,NIHSS 从意识水平指令及提问、上下肢运动、构音障碍、语言、共济失调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4.2 生命质量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4 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生命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

护理前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对照组 51 27.42±6.74 15.34±2.90 11.757 0.000观察组 51 27.53±6.45 13.43±3.42 13.793 0.000 t 值 0.084 3.042 P 值 0.933 0.003

2.2 生命质量

护理前两组各项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比较(分,±s)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物质生活 躯体功能组别 例数护理前 护理后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51 51.23±4.25 71.28±5.39 50.37±3.86 62.14±4.4352.45±6.25 65.34±4.54 51.38±4.43 68.15±5.67观察组 51 50.34±5.31 74.20±5.18 50.33±4.52 71.15±4.6653.35±6.53 75.23±4.46 52.43±4.35 75.13±5.32 t 值 0.934 2.789 0.048 10.007 0.711 11.098 1.193 6.411 P 值 0.352 0.000 0.962 0.000 0.478 0.000 0.236 0.000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局部缺血性卒中以及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占60%~80%,但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更高[9]。脑卒中患者发病率、复发率及致残或死亡率均较高[10]。急性重症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动脉堵塞使得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11]。该病起病急、发展快,当错过黄金救治时间,轻者可能遗留神经功能缺损,重者可死亡,预后常较差[12]。脑卒中住院患者需要较长时间治疗,长时间的卧床,因此有效的护理工作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3-14]。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试验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PDCA 循环优化下的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PDCA 循环优化下的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PDCA 循环优化下的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具有科学性、针对性,能够满足患者所需,可以使患者体会到关心与爱护,缓解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摄入养分,增强免疫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命质量,优化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PDCA 循环优化下的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监护神经功能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