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科患者术后焦虑情绪及影响因素

2024-03-12 12:46吴亚云张亚慧
河南医学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心外科插管气管

吴亚云,张亚慧

(河南省胸科医院 心血管外科七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心外科常见疾病为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缺血性心脏病、心包疾病以及大血管疾病等,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操作过程中一般需要实施体外循环以暂时代替机体心脏和肺脏工作,维持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可为心内直视手术提供必要条件及清洁视野[1]。心外科手术多具有技术复杂、创伤大、风险高、疼痛时间长、并发症多以及术后恢复缓慢等特点[2],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多伴有强烈的心理变化和情绪障碍,尤其术后会出现气管插管、切口疼痛、活动不便等各种生理不适状态,导致心理上出现焦虑情绪,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创伤痛苦,影响心脏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并会继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3-4]。因此,本研究通过积极探讨心脏外科患者术后焦虑情绪发生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出合理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对有效保证手术治疗效果以及保护患者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外科住院的4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均书面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年龄≥18岁,且术前均通过检查明确心脏疾病诊断,具有手术指征,排除存在心胸外科手术史、沟通交流障碍、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以及不配合心理量表测试的患者。研究对象包括男254例、女182例,年龄18~65岁,平均(44.16±7.44)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观察指标

(1)焦虑情绪评价。术后第3天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评估,量表共计20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总分乘以1.25即为最后评分,评分越高说明焦虑情绪越严重,SAS评分≥50分代表患者有焦虑情绪,其中轻度焦虑评分50~59分、中度焦虑评分60~69分、重度焦虑评分≥70分,Cronbach’sα系数为0.786。(2)影响因素指标。记录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配偶情况、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长期居住地)、疾病资料(疾病类型、疾病病程、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其中术后第3天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6],总分为10分,评分越高说明术后疼痛程度越重。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焦虑情绪发生情况

本研究中436例患者术后第3天时SAS评分 32~74分,平均(46.89±9.79)分,存在焦虑情绪的患者165例(37.84%),其中轻度焦虑111例、中度焦虑43例、重度焦虑11例。

2.2 术后焦虑情绪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心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是否存在焦虑情绪,分为焦虑情绪组(165例)和非焦虑情绪组(271例),两组患者配偶情况、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长期居住地、疾病病程、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情绪组患者年龄和术后第3天VAS评分高于非焦虑情绪组,术后清醒时间和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均长于非焦虑情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术后焦虑情绪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心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是否存在焦虑情绪作为因变量,将表1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所有单因素指标作为自变量,具体赋值见表2,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配偶、家庭月收入<6 000元、手术持续时间≥6 h以及气管插管拔除时间长均为心外科术后患者发生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术后焦虑情绪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各变量的赋值情况

表3 术后焦虑情绪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重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的影响,目前越来越受到医疗机构、临床学者以及患者、家属的重视,如何减轻手术患者的心理障碍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7]。心外科所涉及的疾病是一般是较为复杂、疑难的心血管疾病类型,手术难度较大,对患者的身心创伤较为严重,加之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并不全面,担心对个体健康、疾病预后、经济负担、社会地位等造成的影响,患者术后容易出现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害怕、忧虑、自卑等情绪反应,并会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加快和易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不利于术后配合医护工作的依从性[8-9]。研究表明不良心理状态会加重术后应激反应,引起全身各脏器系统的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进而导致体内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等分泌发生异常改变,会增加全身血管阻力和心脏负荷,造成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甚至出现自杀、心源性死亡等严重后果[10-11]。本研究中37.84%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其中轻度焦虑111例、中度焦虑43例、重度焦虑11例,这与周洪丹等[12]、费忠化等[13]研究结果相符,二者分别发现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焦虑状态的发生率为37.6%和42.2%,说明焦虑是各种心脏手术的常见心理障碍,因此应积极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尽早识别和预判风险,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术后心理管理方案,保证心外科手术的预期治疗效果和患者围手术期安全[14]。

本研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无配偶、家庭月收入<6 000元、手术持续时间≥6 h以及气管插管拔除时间长均为心外科术后患者发生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1)配偶因素。在患者患病期间和围手术期,配偶往往会给予患者必要的陪伴和情感的支持,增加其安全感和坚强信念,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张艳艳等[15]认为家庭支持能够有效缓解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家长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因此对于无配偶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更加重视,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温暖的护理服务和沟通交流,营造出温馨的病房人文环境,努力消除无助感和孤独感,提高患者面对疾病和手术的信心。(2)收入因素。心外科手术的花费较大,会严重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并且术后的恢复时间较长,也会对劳动能力、工作强度和社会交往等均造成一定影响,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16],因而本研究也发现家庭月收入<6 000元的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3)手术相关因素。心外科手术的难度大、精细度高,操作会涉及到患者心脏、肺部以及食管等多器官,手术的持续时间长不仅说明患者病情较重,并且操作过程对患者的创伤也较大,增加疼痛、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影响患者术后的生理和心理状态[17];气管插管时间也与患者术后意识、器官功能等恢复情况存在密切相关,因此拔管时间越晚说明患者恢复情况较差,并且还会引起各种不适症状,并限制其活动范围,患者心理状态一般也较差,卓木秀等[18]也同样认为气管插管手术患者更易发生负性情绪,因此手术持续时间过长以及气管插管时间较长均为术后焦虑情绪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在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心理波动,根据手术情况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19]。

4 结论

心外科患者术后焦虑情绪的发生率较高,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无配偶、家庭月收入<6 000元、手术持续时间≥6 h以及气管插管拔除时间长等,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围手术期间的心理因素评估,后期将针对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积极保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心外科插管气管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心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混合模拟工作坊在低年资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输液器用于新生儿脐静脉插管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
气管支架在治疗气管、主支气管狭窄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