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栽培技术探讨

2024-03-13 07:26苏云红
河北农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温湿度草莓大棚

□文/苏云红

近年来,大棚草莓栽培技术凭借其高产、高效、高品质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傲视群雄。本文深入探讨了大棚草莓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选地做畦、定植、铺设薄膜、田间管理、植株管理和病虫鼠害防治等方面,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科学的栽培手段使大棚草莓延长了采收季节,巩固了在市场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合理的施肥、定植、植株管理和病虫害预防,为草莓生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选地作畦

选择合适的土地是成功栽培的第一步。草莓对土壤要求严格,应选择多年未栽种草莓的土地,以避免出现连作问题。施足底肥,提高土壤肥力,为草莓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在大面积的田块上,一般每公顷施入22.5~30 吨的腐熟有机肥。此外,采用进口三元复合肥和过磷酸钙作为底肥,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在施肥后,进行多次耕耙,以确保土壤疏松通气。选用晴好天气,在土壤可耕性较好的情况下,建议畦面朝向选择南北向,以充分利用阳光,促进苗子的健康生长,为后续的栽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定植

定植环节是大棚草莓生产中至关重要的步骤,直接决定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精准选择9 月中旬~10 月初作为定植时机,以确保苗势的良好状态。采取分棚定植策略,对每个标准棚进行密植,但精心保留苗子的中心叶片露出,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最大化土地的利用,还能提高植株的竞争力。随后及时进行浇水、松土和壅根操作,旨在促使植株的根系快速下扎,并迅速吸收所需养分。这个关键的过程对于植株的健康生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为随后的生长季节提供了坚实而可靠的基础。

三、铺设薄膜

薄膜的铺设在大棚草莓栽培中不可或缺。黑地膜的应用,在土壤中形成的有效屏障既能保持水分,又有效抑制了杂草的生长,为植株创造了一个稳定、清爽的水分环境,这对于草莓的生长至关重要,因为草莓喜好湿润的土壤环境。同时,覆盖薄膜在保湿的同时,还能够有效保温,特别是在夜间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为草莓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成功延长了采收季节。这项技术的合理应用,既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又在提高产量的同时确保了草莓的质量和产期的稳定性。

四、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在大棚草莓栽培中显得尤为关键。在草莓的不同生长阶段,灵活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管理措施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到植株的生长状况和最终果实的产出。有针对性施肥,可以更好地满足植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保障其健康生长。合理通风是维持大棚内气候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显蕾期,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对花芽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

五、植株管理

(一)分蘖和匍匐茎的处理

合理而及时摘除多余的分蘖,保留1~2个健壮的分蘖,这样有利于植株的养分集中,促使主茎蓬勃生长,形成结实有序的植株架构。对于匍匐茎的管理更是需要精准的引导和控制。精心规划匍匐茎的生长方向,防止其不受控制地蔓延,是确保植株整体结构有序发展的关键一环。

(二)叶片的管理

在植株管理中,叶片的细致管理是确保植株健康生长至关重要的一环,包括定期清除老、衰、病叶等,这一举措不仅能有效降低植株能量的浪费,更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通过定期的病叶清理,能够减轻病害的传播,维护整体植株的健康状况。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对植株的一种保健措施,更是为了确保植株充分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将其有效用于果实的发育。这种精细而周到的管理方式旨在最大程度地优化植株的生长环境,为生产出高产高质的果实奠定坚实基础。

(三)形态修剪

适度的修剪,能够调整植株的整体结构,从而促进通风和光照的均匀分布,提高整体抗病能力。形态修剪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地优化植株的外形,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的形态调整,改善植株的生长环境,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这种综合性的植株形态管理手段,旨在为植株创造最为适宜的生长条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生长潜力,达到更高的产量水平和更优质的果实。

六、病虫鼠害防治

在大棚草莓的栽培中,病虫鼠害的防治效果直接关系到产量和品质的稳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是确保农作物安全生长的基石。

(一)温湿度控制

维持大棚内适宜的温湿度是大棚草莓栽培中防治真菌性病害的首要策略。首先,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保温,特别是在低温季节,采用合适的加温设备,确保大棚内温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其次,通过降湿的方式,减少空气中的湿度,限制真菌病害的发展。这包括采用降湿设备或者在适当的时间通风换气,将湿气排出,降低相对湿度。最后,通风是维持适宜温湿度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设置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减轻湿气积聚,有效减缓真菌的繁殖速度。通过这些温湿度控制的手段,可为大棚草莓创造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提高植株的抗真菌性,从而确保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提升。

(二)合理使用农药

选用适宜的农药,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是有效控制病害和害虫的重要手段。在选择农药时,必须全面考虑目标病虫的生命周期、繁殖规律以及对草莓的危害程度,以确保选用具有针对性的农药。喷洒农药时需按照推荐的剂量和频次进行,切忌过度使用。过量使用不仅可能导致药害,还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必须谨慎施用,遵循科学的农药使用原则。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方式。引入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和蜘蛛,可形成自然的生态平衡,有助于控制害虫数量。通过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定期巡视和环境管理

定期巡视大棚,发现病虫害初期症状是精准防治的关键,通过监测草莓植株的生长状况并注意异常现象,可以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手段,有效避免病虫害的蔓延。同时,良好的环境对植株的抗病能力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合理安排植株密度、保持通风良好等措施,有助于减少病菌和虫害的滋生环境,提高植株的整体健康水平。这两方面的综合措施共同确保了对病虫害的及时监控和有效管理,为大棚草莓的高产高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大棚草莓栽培技术涵盖众多方面,需要农业从业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灵活运用各项技术手段,以期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温湿度草莓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温湿度控制器在回收砂冷却系统中的应用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基于DSP的多路温湿度监测系统
基于温湿度控制的天气预测装置
草莓
蒸发冷却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应用
空腹吃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