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2024-03-13 05:35寇福银秦娟娟王雪纯周登峰
医学新知 2024年2期
关键词:导师指标体系研究生

寇福银,秦娟娟,王雪纯,刘 淼,周登峰

1. 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2. 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现行医学领域最高层次的国民教育,是落实建设一流医学学科的重要抓手,更是建设高层次医学人才队伍的基础和前提。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是影响和决定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力量。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1]、《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2]等文件中,对导师的工作职能与行为提出了较全面的规范,重点突出了“加强导师队伍能力建设”的内容,体现了高素质、一流的导师队伍在提升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也指出教育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教育评价,并且要突出质量导向[3]。因此,建立科学系统的医学导师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导师队伍综合素质,是当前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将重点梳理我国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发展历程以及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

1 我国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由来与发展

研究生导师具有一般教师的基本属性和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内涵,其需要具备完成研究生教育培养等工作应该具备的一系列能力,具体体现在专业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4-6]。研究生导师分为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是指一系列的定量或定性指标,对导师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建立完善、高效、可靠的导师评价指标体系,对导师的业务和学术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从而辅助管理部门进行决策,促进导师队伍的健康发展[7-9]。

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及其导师评价指标体系发展史相对比较短。1929年,我国成立了首所负责研究生教育的研究院——清华大学研究院[10]。1949 年后,我国开始了对高校研究生教育体制、研究生和导师管理机制的初步探索。1956 年,我国首次提出高校教师评价制度——《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条例》[11],其规定学衔授予必须依据政治思想表现、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及其所履行职责。随后,1979 年《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责及考核的暂行规定》[12]、1981 年《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13]等系列文件的发布说明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初步构建。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法制化[14],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评价步入较为规范阶段。随后,陆续发布了多份文件,详见表1。

表1 2010—2018年研究生教育相关文件内容Table 1. Contents of documents related to graduate education from 2010 to 2018

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我国高校导师队伍的建设管理不断完善创新。2020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指出教师评价首要标准为师德师风,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完善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致力于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2 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结合已有文献,医学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与综合类评价体系构建过程基本一致,主要分为六步(图1),分别为确定研究生导师评价主体、构建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权重、验证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修改与完善导师评价指标以及应用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

图1 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步骤Figure 1. Steps of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aduate tutors

研究生导师评价主体一般有导师、学生、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同行及专家、社会活动团体等,旨在从不同角度对导师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更有代表性、可信性。常用的方法为全视角考评方法(即360 度反馈考核法),如福建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在导师评价实践过程中,纳入四种主体完成对导师进行多方位评价[21](图2)。

图2 多元化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评价主体Figure 2. Evaluation subjects of diversified clinical medical graduate tutors

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指标权重确定通常使用Delphi 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朱俊利团队通过Delphi 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选择了15 名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问卷填写,通过层次分析法确认指标权重,构建了突出思想道德素质、教学能力的导师评价指标体系[22]。马焕灵团队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提升研究生思想素质、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等7 个一级指标的导师职责履行评价指标体系[23]。王贵贵在评价导师指导能力时,也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建立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梳理并建立了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并进一步构造判断矩阵,通过对层次进行单一和总排序后进行一致性检验统计分析,明确指标权重,以此评价导师指导能力与效果[24]。宋狄雷在构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时,针对导师政治思想品德、工作态度、教学工作业绩、人际关系等方面建立综合模糊评价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以使主观性较大的考核指标尽可能定量化[25]。

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可采用实证分析法,验证导师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周晓芳团队运用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实证分析,从培养环境、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方面评价导师的指导能力[26]。也可以在院校管理者、研究生导师以及研究生中进行评价指标测试,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计算内容效度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Cronbach’s α 系数等,验证导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3 中国部分医学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

在国内普通医学高等教育领域,已有学者分别从理论及实证角度出发对研究生导师评价展开相应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多数研究构建了专业素质与科研能力等一级指标,且将师德、思想政治素养纳入评价指标中,如首都医科大学研究团队的临床学院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22]、重庆医科大学研究团队的基于护理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27]、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团队的医学院校博士生导师指导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28],详见表2。

表2 国内部分医学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Table 2. Domestic representat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edical graduate tutors

近年来,部分研究从医学学科门类逐渐聚焦于一级学科,甚至是三级学科。如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团队聚焦护理专业型硕士群体,构建了研究生导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29];贵州医科大学研究团队针对老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构建了临床指导教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均为护理专业高等院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培养与评价提供科学支撑[30]。同时,导师评价越来越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体现。如皖南医学院构建了“学生科研能力、学生实践能力、学生思政能力、学生条件优化”二级指标,以评估研究生培养情况[3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团队就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群体构建聚焦于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体现于研究生招生指标上,从而激励导师重视培养质量,提升导师队伍整体水平[32]。

4 我国医学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现存问题

我国医学研究生导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以下方面。

4.1 评价指标同质化

现阶段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异性不足,即不同学科之间、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的针对性不足。目前仅有少数评价体系聚焦至单一学科及单一培养类型,且临床医学研究较多,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一级学科研究较少或为空白(表2)。

4.2 评价主体单一

为简化评价程序和流程,多数研究生导师评价主体单一并集中于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学生、同行及社会多主体参与[37]。不仅如此,在研究生导师评价标准的制定、程序的开展、结果的发布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均起到了重要作用[38],这可能导致评价内容专业性不强、与教育教学规律并不完全吻合、评价方式过于量化等问题。

4.3 实例验证不充分

多数研究会采用专家咨询、内容信效度检验等方式保证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仅有少数研究进行实例验证,如首都医科大学对由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全日制医学毕业研究生和非全日制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导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39]。

4.4 形成性评价薄弱

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将导师评价等同于导师年度招生审核等总结性评价,评价指标主要侧重于导师主持的项目、科研经费和发表论文等指标[40-41],注重总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42]。实际应用中很难实现导师评价中的导向作用,不利于研究生导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其队伍的建设[43-44]。

5 结语

研究生导师是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坚力量。研究生导师评价是对研究生导师个人的价值判断,是研究生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是引导研究生导师高质量发展、创新型人才高水平培养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学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对医学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面向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在学术研究方面,研究者需确定医学门类下学科特色鲜明的评价内容体系,在基于“思想政治、师德师风、学术科研水平、研究生指导能力”等一级指标下,突出不同学科、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点;重视实例验证环节,尽可能增加实例样本,提高评价体系信效度和适用性。在实际应用方面,研究生培养单位建立多元的评价主体系统,坚持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研究生和导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同行、教师本人的参与;以年度考核为依托,增加过程性评价,实时动态完善评估体系、细化考核评估指标,从而建立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体系。

猜你喜欢
导师指标体系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